当前位置:首页 > 土壤学
田间持水量的变化范围: 砂土为:160~220g/kg; 壤土为:220~300 g/kg; 粘土为:280~350 g/kg。
四、土壤含水量的测定方法
1、烘干法(经典烘干法、快速烘干法) 2、中子仪法
3、时域反射仪(Time Domain Reflectometry TDR) 4、张力计、电阻法、石膏法 5、压力膜
五、土壤水分能态
1907年布金哈门(Buckingham)
1. 土水势Potential 土水势(水势、势):相同的温度,相同的大气压,从一定规定高度纯自由水的自由能值)规定为零,土壤水的自由能势值与其相比而得到的差值,用势能值表示,就是土水势常用(Ψ)来表示。
土水势主要由以下几个分势组成:
(1)基质势(基模势)Matric Potential(Ψm):负值,当土壤饱和时最大=土壤含水量越高,基质势也越高。 (2)渗透势(溶质势)(Osmotic Potential)(Ψs):负值。土壤溶质浓度越高,溶质势越低。
溶质势只有对半透膜的水分运动起作用 ; (3)压力势Pressure Potential(Ψp):正值,只有当土壤水分饱和时才有压力势,在不饱和土壤中压力势为0,饱和土层越深,压力势越高
?p=?wghV ;
(4)重力势Gravitational Potential(Ψg):是指由重力作用而引起的土水势变化。何时候重力势都存在。高于参比面时为正,反之为负,参比面处重力势为2.土壤水吸力soil moisture suction(有时简称吸力):这是(用来表示土壤水的结合强度,表示水的能态,它不是指土壤对水的吸力,而是指土壤水承受一定吸力的情况下所处的能态。
2.1土壤水吸力与土水势区别:
(1)土壤水吸力只包括基质势和渗透势,相当于基模势和渗透势,不包括导致土壤水自由能降低的其它分势,但它通常是指基模吸力。
(2)土壤水吸力在概念上虽不指土壤对水的吸力,但仍可以用土壤对水的吸力来表示。吸力是使用压力为单位。
1935,Schofield.R.K 提出pF值=log cm水柱
2.2 pF值:土水势的厘米水柱高度的对数值称为pF值这是Schofield.R.K 于1935年提出的。
2.3 pF-曲线:是指土壤水吸力和土壤水分含量之间的相关曲线。3.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soil water characteristic curve:土壤水的能量指标与土壤含水量(土壤水的数量指标)作成的相关曲线,称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或土壤持水曲线。 29
0. 0。
E.W.Russel,1950
(势.
任 ) 4.土壤水文状况:是指土壤剖面中土壤水分在周年内的动态变化,它反映土壤的水分平衡和水分循环的特征。
六、土壤水的有效性
1、土壤水的有效性:可被植物利用的水分称为有效水,不能被植物利用的称为无效水。 2、土壤有效水的范围:土壤有效水的含量=田间持水量-凋萎系数 3、影响土壤有效含水量范围的因素
(1)土壤质地 (2)土壤结构 (3)土壤有机质 (4)土壤层位
七、土壤水分运动(一)液态水运动1、水分饱和状态下的流动:饱和流的推动力主要是重力势梯度和压力势梯度,服从达西定
律( Darcy’s law )式中:
q表示单位时间单位面积的土壤水通量(Ks 表示土壤饱和导水率或渗透系数;ΔH表示总水势差(常用厘米水柱表示,L为水流经过的土层厚度(负号表示土壤水通量指向水势梯度下降的方向。1、影响饱和导水率的因素:①质地 ②结构 ③有机质含量 ④粘土矿物种类 ⑤土壤孔隙
2、水分非饱和流动 土壤非饱和流的推动力主要是基质势梯度和重力势梯度。它也可用达西定律来描述,对
一维垂向非饱和流,其表达式为:
非饱和条件下土壤水流的数学表达式与饱和条件下的类似,二者的区别在于:a、饱和条件下的总水势梯度可用差分形式,而非包和条件下则用微分形式;b、饱和条件下的土壤导水率质势(?m)的函数。(二)汽态水运动(扩散运动)(三)地下水上升运动:八、 土壤水分平衡(一)、土壤水分的来源1、大气降水
(液体在多孔介质中流动的定律cm)。
Ks
若地下水矿化度高,导致土壤盐渍化。
cm3/h)
cm);q??Ks?HL
30
):
;
对特定土壤为一常数,而非饱和导水率是土壤含水量或基2、灌溉水 3、凝结水 4、地下水
(二)、 土壤水分的消耗
1、渗漏、侧向径流和下渗径流 2、蒸发 3、蒸腾
第四节 土壤空气和热量
一、土壤空气的组成土壤空气与近地表大气的组成(1)土壤空气中的(2)土壤空气中的(3)土壤空气中的水汽含量一般高于大气(4)土壤空气中含有较多的还原性气体。二、土壤空气与植物生长及土壤肥力的关系1、影响种子萌发2、影响根系的生长发育和吸收性能3、影响生物活性和养分状况4、影响土壤的氧化还原状况三、土壤热容量1、土壤热容量或J/cm32、土壤温度的变化规律(1)土壤温度的日变化:土温随昼夜发生的周期性变化(2)土壤温度的年变化:土温随一年四季发生的周期性变化3、土壤温度与植物生长及土壤肥力的关系(1)土壤影响植物种子发芽出苗(2)土温影响植物根系生长(3)土温影响植物的生理过程(4)土温对土壤肥力的影响①矿物岩石风化②养分有效性③微生物的活动④有机质转化过程(5)土壤水分和气体的扩散运动第四节土壤水、气、热的调节1.土壤水气热之间的相互关系2.土壤水气热的调节措施
,其差别主要有哪几点CO2含量高于大气 O2含量低于大气
heat capacity
:单位质量或容积的土壤每升高或降低
:
1 ?C所需或放出的热量。 31
单位是J/g. ?C. ?C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1、土壤吸湿水;2、毛管水;3、吸湿系数;4、凋萎系数;5、田间持水量;6、土壤有效含水量;7、土水势;8、土壤水吸力;9、土壤水分特征曲线;10、土壤相对含水量;11、土壤水文状况;12、土壤通气性;13、土壤热容量 二、问答题
1、土壤水分有哪几种表示方法? 2、土水势包括哪些分势?
3、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可说明哪些问题? 4、土壤空气与大气在组成上有何差异?
5、简述土壤的通气性与植物生长及土壤肥力的关系?一、土壤胶体(一)土壤胶体:土壤中颗粒直径大小在方向在此范围的固体颗粒,具有胶体性质的微粒部分。土壤中粒径溶液(分散介质(二)、 1、土壤胶体通常分为三大类:无机胶体、有机胶体、和有机无机复合体 1.1 1.2 晶质的硅酸盐次生矿物。1.3 1.4 晶质的物质。其最主要的成分是各种腐殖质(胡敏酸、富里酸、胡敏素等)白质、纤维素等。具有强吸水性、亲水性。2、土壤胶体的来源:①有机质、②粘土矿物、③氧化物二、 土壤胶体的构造和性质(一)土壤胶体的构造1、土壤胶体分散系包括:胶体微粒粒间溶液(为分散介质胶体微粒在构造上可分为微粒核
第五章土壤化学性质第一节土壤胶体及性质colloid
1-100毫微米在长、宽、高的三个部分至少有一个<1nm或2nm的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分散相dispersion medium)中的分散体系。
含水氧化物
层状硅酸盐矿物(粘土矿物)
inorganic colloid:其主体是粘土矿物;
;
colloid droplet(为分散相dispersion medium )两大部分。droplet core、决定电位离子层32
dispersed phase)分散在土壤-OH基的结 ,还有少量的木质素、蛋
dispersed phase )和微electric potential ion
土壤胶体的类型和来源土壤胶体的类型 无机胶体 无机胶体粘土矿物一般是指含有粘土矿物的来源:①由云母等矿物经过风化或成土作用演变而来; ②由矿物的分解产物在一定条件下合成而成③在一定条件下由粘土矿物互相之间演化形成,即由一种演变成另一种粘土矿物。 有机胶体:是由碳、氢、氧、氮、硫、磷等元素组成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是非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