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9届湖南省常德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
2019年常德市高三年级模拟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部分)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生物膜上均有糖蛋白,其作用是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B. 浆细胞内某些内质网膜上有催化磷脂合成的酶 C. 同一种物质进入同一生物不同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相同
D. 在“望梅止渴”这种非条件反射的反射弧中人的唾液腺细胞作为效应器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糖蛋白位于细胞膜的外表面,具有细胞识别、免疫反应、保护润滑等作用,A错误;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磷脂属于“脂质”的范畴,因此浆细胞内某些内质网膜上有催化磷脂合成的酶,B正确;同一种物质进入同一生物不同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不一定相同,例如葡萄糖进入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而被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的方式可为主动运输,C错误;在“望梅止渴”这种条件反射的反射弧中,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人的唾液腺细胞作为效应器,D错误。
2.下列与生物实验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过氧化氢酶可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B.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必须用高倍显微镜 C. 温特用燕麦胚芽鞘为实验材料,证明了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 D. 模拟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和探索血糖平衡的调节均可用模型构建的方法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生长素的发现、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自变量是不同温度,过氧化氢酶催化的过氧化氢在自然条件下可以缓慢分解,加热可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对实验结果有干扰,因此不能使用过氧化氢酶,A错误;“观察植
- 1 -
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用低倍显微镜即能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B错误;温特用燕麦胚芽鞘为实验材料,证明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一种化学物质引起,温特认为这可能是一种和动物激素类似的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但没有证明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C错误;模拟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和探索血糖平衡的调节均可用模型构建的方法,D正确。
3.下图1表示细胞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比例的变化曲线;图2是某动物体内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1中DE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 B. 图2中的丙、丁细胞处于图1中的CD段
C. 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都发生在图2中的甲和丙图所在时期 D. 图1所示的BC段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综合考查学生对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识图分析能力。
【详解】图1中DE段,染色体与核DNA数目之比由1/2增至1,其原因是发生了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单体成为染色体,A正确;图2中的丙、丁细胞含有染色单体,而图l中的CD段,染色体与核DNA数目之比为1/2,说明其对应的细胞中存在染色单体,可见,图2中的丙、丁细胞处于图l中的CD段,B正确;在图2中,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呈现的特点是染色体移向细胞两级,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丙细胞呈现的特点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即发生在图2中丙图所在的时期,C错误;图1的BC段,染色体与核DNA数目之比由1减至1/2,说明正在形成染色单体,表示分裂间期,而间期的主要特点是完成DNA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若DNA复制出现差错,则可能导致基因突变的发生,D正确。
4.科学家对生物遗传物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阶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发现了两大遗传规律并揭示了遗传因子的化学本质 B. 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转化因子
- 2 -
C. 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共同思路是设法将蛋白质和DNA分开来进行研究 D. 用只含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离心后沉淀物中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搅拌不充分 【答案】A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孟德尔通过豌豆的杂交实验发现了两大遗传规律,但没有揭示遗传因子的化学本质,A错误;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的过程是:将S型细菌中的物质进行提纯和鉴定,然后将提纯的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入到培养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发现:只有加入DNA,R型细菌才能转化为S型细菌,从而证明了DNA是转化因子,B正确;赫尔希和蔡斯所做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用32P标记一部分噬菌体的DNA,用S标记另一部分噬菌体的蛋白质,再让这两类标记的噬菌体分别侵染未标记的细菌,因此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共同思路是设法将蛋白质和DNA分开来进行研究,C正确;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将DNA注入到细菌细胞中,而蛋白质外壳则留在细菌细胞外,因细菌的质量重于噬菌体,所以离心后,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蛋白质外壳主要集中在上清液中,用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用只含
35
35
35
35
35
S标记
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离心后沉淀物中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
可能是搅拌不充分,含S标记的蛋白质外壳与细菌未分离而同细菌一起进入沉淀物中,D正确。 5.青霉素是一种抗菌素,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长期使用,致使某些细菌对青霉素的抗性越来越强,从而引起人们的关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青霉素使用之前,所有细菌对青霉素的抗性是相同的
B. 细菌在繁殖的过程中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从而产生抗药性变异个体 C. 青霉素使细菌产生了抗药性变异,从而决定了其进化方向
D. 青霉素对细菌有选择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细菌与青霉素之间的生存斗争来实现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在青霉素使用之前,细菌种群中就存在不定向的变异,有的个体对青霉素的抗性强,有的个体对青霉素的抗性弱,A错误;基因重组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细菌是原核生物,不能通过有性生殖进行繁殖,因此细菌在繁殖的过程中不会发生基因重组,但可能发生基因突变,B错误;青霉素的使用,对细菌种群中存在的抗药性变异起到了定向的选择作用,C错误;青霉素对细菌有选择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细
- 3 -
菌与青霉素之间的生存斗争来实现的,D正确。
6.2018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詹姆斯·艾利森发现在T细胞表面有一种名为CTLA-4的蛋白质可以发挥“分子刹车”的作用,当CTLA-4被激活后,免疫反应就会终止,如果使它处于抑制状态,则能使T细胞大量增殖,集中攻击肿瘤细胞,这样有望治愈某些癌症。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CTLA-4是一种糖蛋白,癌细胞表面因为缺乏CTLA-4而易扩散和转移 B. 肿瘤细胞被效应T细胞攻击后的裂解死亡,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C. T细胞在骨髓中成熟,它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受抗原刺激后产生淋巴因子 D. 癌症的发生是多个基因突变逐渐累积的结果,同时也与人体免疫功能下降有关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细胞癌变、免疫系统的功能、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依题意可知:CTLA-4是T细胞表面一种蛋白质,而不是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当T细胞表面的该蛋白质被激活后,免疫反应就会终止,可能导致癌细胞易扩散和转移,A错误;肿瘤细胞被效应T细胞攻击后的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凋亡,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B错误;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它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受抗原刺激后产生淋巴因子,C错误;癌症的发生并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而是多个基因突变逐渐累积的结果,同时也与人体免疫功能下降有关,D正确。 三、非选择题
7.科研人员发现植物的细胞呼吸除具有与动物细胞相同的途径外,还包含另一条借助交替氧化酶(AOX)的途径。
(1)交替氧化酶(AOX)分布在植物细胞线粒体内膜上,它可以催化O2与[H]生成水,并使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更多地转化为___________,导致生成ATP所占的比例下降。在寒冷早春,某些植物的花细胞中AOX基因的表达会___________,有利于花序温度升高,吸引昆虫传粉。 (2)AOX途径可能与光合作用有关,科研人员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
①光合作用过程中,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可见光中的___________光,并将其转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再经过暗反应,最终储存在有机物中。
②科研人员将正常光照下发育的叶片分为4组,用AOX途径抑制剂处理A组和C组叶片的左侧,然后将4组叶片离体,叶柄插入盛满水的试管中,左侧置于正常光照下,右侧置于正常光照或高光下(图1),40分钟后测量叶片左侧光合色素的光能捕获效率(图2)。
- 4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