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化工原理实验指导书(传质部分)
六、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过程中,始终都要使天平能够自由摆动,这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2、为了设备的安全,开车时,一定要先开风机后开空气预热器。停车时则相反。
3、湿球温度计的水从喇叭口处加入,注意加至刚到U形管下端部顶为止,不要过多,以避免溢流入风道内。实验过程,视蒸发情况,中途加水一、二次。 附: [1] 数据处理
某次实验测得如下数据及表中所示:
试样物料:某蔗渣化学浆板 试样尺寸:146×98×7.5(长×宽×厚,毫米) 试样绝干质量:Gc =46.5克 开始时湿试样质量:G=130克 计算举例以表中序号3至4为例。 (1)干燥速率(U):
干燥速率为单位时间内在单位面积上汽化的水分质量,用微分式表示为:
U??GCdXG?X??CAd?A??
负号表示物料含水量随干燥时间增加而减少。 具体数字:
A=2[(0.146×0.098)+(0.098+0.146) ×0.0075] = 0.0323 (m2); 序号3:X3?(G?Gc)/Gc?(124?46.5)/46.5
序号4: X4 = (121-46.5)/46.5; △τ=2×60.0+29.2=149.2 (S). 序号3—4:
Gc·△X = Gc(X3-X4)= (124-121) ×10-3=3×10-3(kg) U=3×10-3/(0.032×149.2)= 6.23×10-4(kg/m2.S) (2)湿物料含水量(X):
与上项干燥速率相对应的湿物料含水量(X)应为:
X=(X3+X4)/2=[(G3+G4)/2Gc]-1 =[(124+121)/(2×46.5)]-1=2.63-1=1.63 (3)空气流量的计算:(VS)
采用标准孔板流量计。管径D=106mm;孔径d=68.46mm;孔的截面积S0=3.68×10M;
m?(d2)?0.4171 而体积流量计算公式为: D-33
Vs?C0?k1?k2?S0???1 (米/秒) R2g(3)(0)?10式中: Vs -----流经孔板的空气体积流量;(孔口表压强降约为4mmHg,温度与风机出口温度
一致)
ρ0·ρ1----压差计指示液(水,室温)和指示液上部介质(室温空气)的密度。因为
ρ0>>ρ1故ρ1可取标准状态下值,ρ0随温度变化也不大,所以可以令ρ0-ρ1=997
9
(kg/m);
ρ----流经孔板的空气密度,(kg/m)状态和Vs状态相同,
ρ=1.293(760/760+4)(273/T)=351.1/T 其中T----风机出口端温度,(K); R----压差计示值,(毫米) k1----粘度校正系数; K2----管道粗糙度修正系数。
S0----干燥实验段洞道截面尺寸 0.2m×0.15m 3
3
本设备中,k1=1.014 k1 =1.009
10
实验二 填料吸收塔的操作及其吸收总传质系数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填料吸收塔的结构和流程;
2.了解吸收剂进口条件的变化对吸收操作结果的影响;
3.了解填料吸收塔的流体力学特性,测定压降与空塔气速的关系; 4.掌握吸收总传质系数KYa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内容
1.在各种喷淋量下(包括喷淋量为零)测量气速和压降的关系,并且记录塔内拦液和液泛的现象。
2.分别在下列条件下,测定气体进出口浓度,由此计算组分回收率η,传质推动力ΔYm,和总传质系数KYa。
(1)改变吸收剂(清水)的流量; (2)改变空气的流量。
三、基本原理
1.吸收塔的操作和调节
吸收操作的结果最终表现在出口气体的组成Y2上,或组分的回收率η上。在低浓度气 体吸收时,回收率η可按下式计算:
??Y1?Y2Y?1?2 Y1Y1吸收塔的气体进口条件是由前一道工序决定的,吸收剂的进口条件:流率L、温度T、浓度X2是控制和调节吸收操作的三要素。
由吸收分析可知,改变吸收剂用量是对吸收过程进行调节的最常用方法。当气体流率V不变时,增加吸收剂流率,吸收速率NA增加,溶质吸收量增加,那么出口气体的组成Y2减少,回收率η增大。当液相阻力较小时,增加吸收剂流量,总传质系数变化较小或基本不变,溶质吸收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于传质平均推动力ΔYm的增大而引起,即此时吸收过程的调节主要靠传质推动力的变化。但当液相阻力较大时,增加吸收剂流量,总传质系数大幅度增加,而传质平均推动力ΔYm可能减少,但总的结果使传质速率增大,溶质吸收量增大。
吸收剂入口温度对吸收过程影响也甚大,也是控制和调节吸收操作的一个重要因素。降低吸收剂的温度,使气体的溶解度增大,相平衡常数减少。
对于液膜控制的吸收过程,降低操作温度,吸收过程阻力
1m?将随之减少,结果使吸KYakXa收效果变好,Y2降低,但平均推动力ΔYm或许也会减少。对于气膜控制的吸收过程,降低操作温度,吸收过程阻力
11不变,但平均推动力ΔYm增大,吸收效果同样会变好。总之,降低?KYakYa11
吸收剂的温度,改变了相平衡常数,对过程阻力及过程推动力都产生影响,其总的结果使吸收效果变好,吸收率提高。
吸收剂进口浓度X2是控制和调节吸收操作的又一个重要因素。降低吸收剂进口浓度X2,液相进口处的推动力增大,全塔平均推动力ΔYm也随之增大,而有利于吸收过程回收率的提高。
应该注意,当气液两相在塔底接近平衡时,要降低Y2,提高回收率,用增大吸收剂用量的方法更有效。但当气液两相在塔顶接近平衡时,提高吸收剂用量,即增大液气比不能使Y2明显的降低,只能用降低吸收剂入塔浓度X2才是有效的。
最后应注意,上述讨论是基于填料塔的填充高度是一定的,亦即针对某一特定的工程问题进行的操作型问题的讨论。若是设计型的工程问题,则上述结果不一定相符,视具体问题而定。 2.吸收总传质系数的计算
实验物系是清水吸收氨,惰性气体为空气,气体进口中氨浓度Y1<10%,属于低浓度气体吸收。 传质速率式:NA?KYa?Vt??Ym (1)
物料衡算式:V(Y1?Y2)?L(X1?X2) (2) 相平衡式: Y?mX (3) (1)和(2)式联立得:KYa?V(Y1?Y2) (4)
Vt?Ym(Y1?mX1)?(Y2?mX2) (5)
Y1?mX1lnY2?mX2 ?Ym?式中Vt——填料层体积,m3
四、实验装置和流程
实验装置包括氨气钢瓶、风机、填料塔与尾气分析装置等,其流程如图所示。
空气由风机1供给,阀2用于调节空气流量(放空阀),阀2开大,空气入塔流量减少。这是因为容积式风机不能用启闭出口阀门来调节空气流量的缘故,当然,如果采用离心式风机,也可不用这种调节方法。在气管中空气与氨混合入塔,经吸收后排出,出口处有尾气调压阀9,这个阀在不同的流量下能自动维持一定的尾气压力(约90至130mmH2O柱),作为尾气通过分析器的推动力。
水经总阀15进入水过滤减压器16,经调节阀17及流量计18入塔,水过滤减压器一方面滤去水中铁锈和污泥,另方面能自动稳定压力,以消除自来水压力波动引起的流量波动。
氨气由氨瓶23供给,开启氨瓶阀24,氨气即进入自动减压阀25中。这阀能自动将输出氨气压力稳定在0.5~1kg/cm范围内。由于气体流量与气体状态有关,所以每个气体流量计前均有表压计和温度计。
为了测量塔内压力和填料层压降,装有表压计20和压差计19,另外还需用大气压力计(由用户自备)以测量大气压力。塔底压强测量口有一小段斜管是用以避免水堵现象。
12
2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