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地理结业考复习提纲

初中地理结业考复习提纲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4 7:39:12

(原因:①云雾少,晴天多

②海拔高,空气稀薄)

最少的地区是:四川盆地

(来自东南和西南的湿润空气在这里交汇,云雾量大)

第二节 中国的土地资源(6月25日 世界土地日) 1.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①优势:总量丰富、类型齐全;

②劣势:人均占有量少、比例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各种土地资源破坏严重。 一、人多地少

1.“人多地少”我国的基本国情 二、类型齐全

1. ㈠我国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种土地类型齐全。

㈡但我国草地面积较广,占得比重达大,而耕地、林地占的比重相对偏小。 2.我国以世界7%的耕地养活世界21%的人口。 三、区域差异明显

1. 我国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力的区域差异明显。 2.各种土地类型的分布:

①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地区

①东北林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 天然林)

(特点:林海雪原) ②我国的林地主要分布在 ②西南林区(横断山区, 天然林)

(特点:山高谷深,树种繁多) ③东南林区(东南丘陵, 人工林和次生林) (特点:经济林多)

③我国草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的东部、青藏高原的东部与南部。 3.我国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较大。

4.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西北内陆以草地和荒漠为主。 四、珍惜每一寸土地

1. ㈠我国人均耕地少,可开垦的后备土地资源不多。

㈡人均土地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均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30%左右 ㈢森林覆盖率为20.36% 2.措施:

①切实保护耕地,提高耕地的生产水平,变低产田为高产田,高产田更高产: ②适当开垦荒地,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稳定耕地的总量。 3.牧区要划区轮牧,做好防灾工作,提高草地的生产力。

4.“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第三节 中国的水资源(3月22日 世界水日) 一、地区分布悬殊

1. 我国水资源的特点(问题):

①水资源短缺(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污染、浪费严重)

②时空分布不均(①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解决办法有“兴建水库”[)

(②空间上: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即东南多,西北少[办法有“跨流域调水” ]) 2. ㈠我国水资源的总量不少,但人均占有量低,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

㈡我国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具有显著的不均衡性,具体表现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特点。 ㈢西北干旱尤为严重。

㈣黄河、海河、淮河流域(华北平原)用水十分紧张,水土资源配合不协调。 3.

地域 北 方 南 方

水资源供需情况 缺水带 少水带 过渡带 多水带 丰水带

对应的地区

塔里木盆地 内蒙古高原西部 青藏高原北部 东北平原西部 华北平原 辽东半岛

长江中下游平原 横断山区 武夷山脉 海南岛

二、时间分配不均

1.我国水资源在时间分配上有夏秋多、冬春少和年级变化大的特点 三、合理利用每一滴水

1.㈠空间分配不均:①引黄济青工程(将黄河水调进青岛市)

②南水北调工程(把长江流域的水调入华北、西北地区) ㈡时间分配不均:①兴建水库(小浪底水库、三峡水库)

2.缓解我国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节约用水、科学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 3.南水北调:

①西线方案:从长江上游的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引水入黄河,解决西北的缺水问题

②中线方案:由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引水,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经郑州、石家庄等城

市一直流向北京、天津

③东线方案:从长江下游的扬州附近抽引长江水,沿着京杭大运河苏北段和沿途河湖北上,在山东西部穿

过黄河,进入河北再抵达天津

第四节 中国的海洋资源 一、多样的生物资源

1. ㈠我国海域自北向南跨越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 ㈡四大海产: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乌贼

㈢四大渔场:舟山渔场、黄渤海渔场、南海沿岸渔场、北部湾渔场 ㈣主要海水养殖品种:海带、紫菜、虾、扇贝、牡蛎、鲍鱼 二、丰富的矿产资源

1.我国沿海的大陆架上,蕴藏着丰富的石油(渤海 黄海 南海)和天然气(东海)。2.我国的滨海砂矿储量十分丰富。

三、巨量的化学资源

1.我国开发利用的海洋化学资源主要是从海水中提取海盐和镁、溴、碘等化学元素 2. ㈠我国海盐总量的85%集中在淮海以北的北方盐区 ㈡盐场:长芦盐场、淮北盐场、布袋盐场、莺歌海盐场 ㈢晒盐的条件:①平坦的海滩 ②晴朗的天气 四、保护“蓝色国土”

1.我国海洋总污染量的80%来自陆地

2.为了保护“蓝色国土”,需要实行海洋资源的综合管理,提高海洋环境保护的执法力度,用高科技促进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赤潮对于海洋渔业,尤其是近海养殖业,是一种毁灭性的灾害。

第四章 中国的区域差异 第一课 秦岭—淮河线 一、秦岭与淮河

1.秦岭为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的重要分水岭,北侧是肥沃的关中平原,南侧是狭窄的汉水谷地。(主峰太白山)

2. ㈠淮河发源于桐柏山,向东流经河南、安徽、江苏等省注入洪泽湖,然后主流经高邮湖南入长江,另

一支经苏北灌溉总渠东入黄海。

㈡淮河被称为“害河”:

黄河多次夺淮入海,造成淮河水系紊乱,洪涝灾害频繁 二、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1.秦岭与淮河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

2. 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秦岭—淮河线以北 秦岭—淮河线以南 1月平均气温 <0℃ >0℃ 河流封冻情况 封冻 不封冻 年降水量 <800毫米 >800毫米 植被类型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耕地类型 以旱地为主 以水田为主 主要粮食作物 小麦、玉米 水稻 作物熟制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一年两熟到三熟 主要经济林木 苹果、柿、枣 柑橘、茶叶、油桐 主要运输方式 公路、铁路 公路、铁路、水运

三、四大地理区域:

1.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2. ①北方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秦岭—淮河线

②北方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③青藏与西北地与分界线是青藏高原边界

④青藏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青藏高原边界。 3. ①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青藏地区 ②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区---青藏地区 ③有色金属丰富的地区---南方地区 ④能源最多的地区---北方地区

⑤内流河的主要分布地区---西北地区

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一、北方地区

1. ㈠概述:北方地区指我国东北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 ㈡面积:约占全国的20% ㈢人口:约占全国的40% ㈣年降水量:400~800 ㈤农业:以旱作为主

重要的农业地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汾渭平原 作物熟制:①长城以北:一年一熟

②长城以南: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农作物:①长城以北:春小麦、玉米、高粱、大豆、马铃薯、甜菜 ②长城以南:冬小麦、玉米、棉花、甘薯、谷子 ㈥森林资源的宝库:大、小兴安岭,长白山 ㈦东北“三宝”:人参、鹿茸、貂皮 ㈧矿产:煤、铁、油等

㈨工业基地:东北重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

2.华北平原(又称黄淮海平原)几乎每年都要发生严重的旱情

3. ㈠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在夏季暴雨的冲刷下,水土流失严重。 ㈡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种草植树、修建水库、打坝淤地、修筑梯田 4.北方地区是我国自大的能源基地。山西是我国出产煤炭最多的省份。 二、南方地区

1. ㈠概述:南方地区指我国秦岭—淮河以南的、青藏高原以东的地区,

包括长江中下游平原。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三大部分。

㈡面积:约占全国的1/4 ㈢人口:约占全国的55%

(人多原因:①气候适宜②交通便利③经济发达)

2.经济

㈠5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

㈡8个沿海开放城市: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 ㈢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临海分布的优点:

沿海有优良港口,交通便利,有利于对外贸易,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带动内地的经济发展。 3. 农业

㈠南方地区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具有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 ㈡①成都平原---“天府之国”

②长江中下游平原---“鱼米之乡”

㈢水稻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㈣南方地区是全国最大的水稻、生猪、柑橘、茶叶、桑蚕、甘蔗、水产和热带作物产区 4. ㈠我国热带作物的主要生产基地:海南岛 台湾岛南部 雷州半岛 云南西双版纳 ㈡主要热带作物:天然橡胶、椰子、咖啡、胡椒、剑麻、油棕 ㈢热带地区:云南、广西、广东、台湾的南部及海南省 ㈣海南岛是国内主要的产胶区

5. ㈠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

㈡云南是全国生物资源种类最多的省份,原因:

因为云南的西南部是横断山区,处在热带,植被的垂直变化明显。 ㈢昆明“四季如春”的原因:

夏季:因昆明处在云贵高原上,气候凉爽 冬季:受青藏高原的阻隔,寒潮影响较小 6.南方地区西部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南方地区为湿润地区,河流流量大、落差大。

第三节 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 一、青藏地区←自然特征:高和寒

1. ㈠概述:青藏地区的主体是由“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

青藏地区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的西部

㈡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25% ㈢人口:仅占全国总数的1%左右

㈣地势:山岳纵横,冰川广布,交通十分困难。 ㈤三江源:长江、黄河、澜沧江 ㈥珍稀动物:藏羚羊、雪豹、野驴

㈦主要牲畜:牦牛(“高原之舟”)、藏绵羊、藏山羊 ㈧农作物:青稞、豌豆、小麦、油菜。

(由于太阳光照强,小麦等单位面积产量较高) ㈨主要农业区: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 ㈩主要能源:太阳能、水能、地热能

2.本区除青海省东北部(湟水谷地)汉族人较多外,大部分人口以藏族为主。 藏族人民多信奉佛教(俗称喇嘛教)。

拉萨市中部的布达拉宫是著名的藏传佛教圣地。 3. ㈠柴达木盆地矿产资源丰富,有“聚宝盆”之称

搜索更多关于: 初中地理结业考复习提纲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原因:①云雾少,晴天多 ②海拔高,空气稀薄) 最少的地区是:四川盆地 (来自东南和西南的湿润空气在这里交汇,云雾量大) 第二节 中国的土地资源(6月25日 世界土地日) 1.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①优势:总量丰富、类型齐全; ②劣势:人均占有量少、比例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各种土地资源破坏严重。 一、人多地少 1.“人多地少”我国的基本国情 二、类型齐全 1. ㈠我国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种土地类型齐全。 ㈡但我国草地面积较广,占得比重达大,而耕地、林地占的比重相对偏小。 2.我国以世界7%的耕地养活世界21%的人口。 三、区域差异明显 <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