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课题管理办法
教学研究课题管理办法
关于印发教学研究课题
管理办法的通知
教[2012]1号
各级部:
为调动广大教师、教学管理人员的教学研究积极性,建立推进我校教学改革与研究工作的良好规范与机制,及时解决教学改革中面临的实际问题,我处制定了《五莲职教中心教学研究课题管理办法》,现印发各级部试用。 附件:
1.教学研究课题管理办法 2.教学研究课题申报表
3.教学研究课题成果鉴定申请表
4.教学研究课题指南
说明:详细资料请登录教学资源公共邮箱(kjzzjw123@)或学校网站教学资源平台(用户名:kjzzjw123)密码:5215323查阅。
教务处
二O一二年二月八日
1 / 10
教学研究课题管理办法
教学研究课题管理办法
一、总 则
(一)为适应课程改革、教研制度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调动广大、教师、教学管理人员的教学研究积极性,建立推进我校教学改革与研究工作的良好规范与机制,及时解决教学改革中的实际问题,推动校本教研制度的建立完善和教研活动的广泛开展,促进教研事业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制订本办法。 (二)课题研究,主要围绕着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展开,研究工作关注实践创新、理论转化、模式应用、经验总结等。
(三)教学课题研究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科学的理论指导,倡导探索、创新、务实、高效的研究风气,强调广泛参与与群体合作。其基本特点为“小、快、实”。“小”:研究的内容以实际教学问题为主,选题角度适宜,切入点准确;“快”:研究工作群众性强,方法灵活,适时高效;“实”:研究的过程和结果具有科学性,研究成果具有实用性。
二、管 理
(四)成立职教中心教学研究课题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课题管理办公室。
课题管理办公室设在教务处,负责组织全校教学课题的立项申报与评审、中期检查、成果鉴定、课题验收、成果评优、成果推广、资料管理以及工作协调和定期公布课题指南等。
三、立 项 (五)申报条件
1.凡学校的教师,有一定研究能力的,均可按本办法申报课题。可以多人同时参与一个课题,但必须有一个主要负责人。
2 / 10
教学研究课题管理办法
2.原则上应根据《职教中心教学研究课题指南》来选题。《课题指南》的内容,为申报者提示选题方向和研究范围,基本反映了课程教学改革的紧迫任务和推进方向,申报者要结合实际工作和学科教学特点,自行提出课题名称,选择研究内容。对《课题指南》未涉及的选题,申报者认为具有重要价值的,也可申报。选题要有针对性,内容要实,成果可直接应用,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研究任务。
(六)立项条件
体现形势发展和改革工作的要求,选题立意恰当、方向明确、有应用价值,研究方法可行,研究计划完备,成果形式适当,具备按计划完成研究任务的各项条件。
(七)立项程序
1.课题负责人填写《教学研究课题申报表》(申报表等各种表格可从学校公共邮箱kjzzjw123@下载)。
2.在学校教学课题管理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课题管理办公室组织评审,集体评议,公开立项。
四、研 究
(八)开题。课题负责人接到立项批准通知后,应进一步完善研究方案,制定具体、可行的实施计划,尽快开题。
(九)研究过程。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方法,鼓励大胆创新,不固守陈规。以问题解决和实际应用为主,忌好高骛远、空泛和脱离实际。提倡群体合作研究,在保证足够骨干力量支撑和高质量研究结果前提下,关注研究的过程,以老带新,培育新秀。
(十)研究工作提倡短期、高效、适时,研究的期限一般不超过1年,确实需要的,可以适当延长。
五、 结 题 (十一)总 结
1.课题完成后,课题组应对研究工作全过程进行认真总结,撰写论文或研究报告(课题研究成果主要为论文和研究报告),准备课题成果打印稿一份,同时准备好课题成果电子稿。
论文或研究报告要言简意赅,重点突出,字数一般为2000-5000(确实需要的,可以延长)。
3 / 10
教学研究课题管理办法
2.填写《五莲职教中心教学研究课题成果鉴定申请表》,并整理好成果鉴定所需的成套材料。向鉴定小组提供的鉴定材料应包括研究报告或论文、研究工作学期总结、课题成果鉴定申请表等。
(十二)鉴 定
1.鉴定人员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在认真通读研究成果材料的基础上,深入掌握成果全貌,对照课题申请书预期研究目标,结合课题组所在单位的鉴定意见和课题研究过程情况总结,对成果提出客观、公正、恰当、全面的鉴定意见,并在鉴定意见上签字。鉴定时,重点关注研究成果的价值,同时兼顾其形式架构。
2. 经鉴定,专家意见不予结题但确有修改基础的成果,课题负责人在规定期限内进行修改,修改后组织二次鉴定。研究成果首次鉴定为“不合格”且没有修改基础,以及二次鉴定仍为“不合格”的,报学校教学课题管理办公室撤销该课题。
六、应 用
(十三)教学课题研究成果,除可评选优秀教学成果奖,还可择优推广使用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行。未尽事项视具体情况作出相应规定。本办法的解释权属教务处。
4 / 10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