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姜姓变迁之山东 胶州姜姓
庄村,是为大西庄姜姓始迁祖;六世姜永喜携子姜顺宗、姜根宗迁居胶城;七世姜光宗携子姜大和、姜二和迁居阴岛小洋村,是为小洋村姜姓始迁祖。这支姜姓主要在胶东一带繁衍,从始祖姜瑶和姜琪始已传至十五世。
来自山东 据南庄《姜氏族谱》记载,明初源自山东宁海州(今牟平)的昌邑姜姓的一支迁居胶州城东关,人丁兴旺,名人辈出,这支姜姓在明末清初成为胶州望族。清康熙二年( 1690),东关姜姓九世姜蕴古(秀才)携四子迁居今胶东镇南庄,这支姜姓繁衍成南庄主姓。 ( 更多详细家族迁徙分布情况,请阅《胶州百家姓》 )
另据《胶南地名志》记载,明末,胶州观音堂子村姜姓人迁居南乡(今胶南境内)落户,在今王戈庄镇驻地西北形成了双凤山村。明末,姜姓人从胶州迁居王台南丘陵处立村,取名姜家庄。
目前,胶州姜姓除市区外,主要分布在中云街道办事处南卧龙;南关街道办事处北三里河、丁家庄;胶东镇南庄、三角湾、小西庄、朱家屯、河西屯、河西店、大店、北堤子;胶西镇大行村;李哥庄镇矫戈庄、小辛疃、姜新村、大屯二村、周臣屯;胶莱镇姜家街村;胶北镇北台村、西小屯、东蔡家寺;营海镇;洋河镇宾贤、山子村、朱季;九龙镇高家洼、西宋家茔;张应镇前小河崖村;里岔镇良乡三村、南楼;杜村镇贺家屯;马店镇马店东村、宋家泊子村、耕乐庄、东王益庄等村庄。
第三节 东关姜姓望族
据《昌邑姜氏族谱》记载,姜姓自西周姜太公自营丘受封以来,其家族后裔散居四方,至宋朝中期,胶东宁海(今牟平)一支有叫喜公者避亡金之乱,自宁海
州彤岭迁居昌邑,数传而子孙兴旺,又数传至文庆公,子孙空前称盛,家族名人辈出,遂为昌邑望族。
据《胶州姜氏族谱》记载,明永乐年间,昌邑姜姓一分支迁居胶州城东关姜行街,这支姜姓后来成为胶州有名的世家望族。一世姜全(始迁祖)迁居胶城东关姜行街以做小买卖为生,有子二:姜仲宽、姜仲仪(无后)。二世姜仲宽,宣德年间以儿子姜圭赠光禄寺署正,去世后葬东山子。胶州东关姜姓成为世家望族开始于三世姜圭。姜姓家谱的创始人姜 錧 在《胶州姜氏谱族》叙中说:“吾胶姜氏自三世祖从英宗北狩,竭力事主委致,其身后天顺复辟,乃诏厥功升兵部员外郎,袭四世祖锦衣卫百户,四世祖承父命让弟,回胶医学,没齿无怨,至五世祖分为五支,而三、四、五支并失其传,所传者惟有长次两支已也。”这段话的意思是,姜姓迁居胶州后,至三世姜圭由选举推荐初任光禄寺署正,因跟随明英宗抵御蒙古也先部南扰有功,提拔为升兵部员外郎,荫一子世袭锦衣卫百户。姜圭有两个儿子,本应该长子姜福世袭,却根据父亲姜圭的意见让给弟弟姜祯,自己回到胶州学习医学。这样,姜祯及子孙世袭百户,寄籍北京,在胶州的姜姓子孙便是姜福的后裔了。姜福回胶州习医学典科,有子五:姜达、姜逵、姜远、姜遇、姜选,分为五支繁衍。后来,姜远、姜遇和姜选的后人失传,今姜姓人多为长支姜达和次支姜逵的后人。 (更多详细家族世系及迁徙分布情况,请阅《胶州百家姓》)
第四节 胶州姜姓家族历史人物
姜姓是胶州十大姓氏之一,自明清以来,姜姓家族涌现了一大批知名人物,尤其在政治、文化、艺术诸方面,有不凡的表现。
姜圭 胶城姜行街人,明初朝廷官员。岁贡出身,初荐任光禄寺署正,志书上称他“敬慎自持,勤于职务”,以政绩显著升兵部员外郎,负责处理与四边少数民族事务。后因拥戴明英宗复辟功,荫一子世袭锦衣卫百户。 姜周辅 姜润身 姜长植
錧 字器山,胶城姜行街人,清初著名书法家。监生出身,考授州判。幼承家学,随叔父姜长植学习书法,其书法在“二王”基础上另有创新,以“遒逸”闻名于时,时人得其尺牍以为珍宝。笔者见其为姜氏族谱手书序言,柔中带刚,劲秀绝伦,确为大家之笔。晚年,姜 錧 游历北京,京师士大夫争购其手迹,可见其声誉之尊。因他书法成就非凡,后人把他与法若真、匡璜、郭经合称为胶西书画“四山”(因他们的字都带有一个?山'字)。姜 錧 还是姜氏族谱的首创者,谱书称他“族谱原稿,乃手定也”。 姜桃祯 姜志仁 姜仁岱 姜锷生 姜涵尘
姜效汶 姜澄川
(本家族各位历史人物详细介绍,请阅《胶州百家姓》)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