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与名师对话(新课标)2016高考地理总复习 课时跟踪训练15
12.由图可知( )
A.沉积物主要是风力作用形成的
B.由扇形地上部到扇缘带,沉积物颗粒逐渐变大 C.扇形地中下部土壤肥沃,排水条件良好,适合农耕 D.扇缘带地下水埋藏深
解析:图示地貌为冲积扇的剖面图,沉积物主要是流水作用形成的;由扇形地上部到扇缘带,沉积物颗粒逐渐变小;扇形地上部地下水埋藏深。
答案:C
13.该地貌主要分布在( ) A.山间河谷出口处 C.盆地中心
B.大江大河的中下游 D.河流入海口处
解析:冲积扇主要分布在地势变得和缓、沉积作用明显的河流出山谷口处。 答案:A 二、综合题
14.(2014·上海长宁一模)甲、乙两图分别表示两个大洲的局部等高线示意图和河流流域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1)比较甲、乙两图中的河流,完成下列表格。
流经主要 地形类型 判断理由 甲图M—N河段 乙图A—B河段 (2)G、H两河在河口处分别形成了不同的地貌景观(如图所示),试分析G河河口没有形成与H河河口相同地貌类型的原因。
解析:(1)地形类型可以从水系形状、等高线数值及分布、主要地形区经纬度分布等方面判读;(2)可从河流流经位置、地形特点及泥沙量来分析。
答案:(1)
流经主要 地形类型 甲图M—N河段 盆地 从(向心状)水系或河流分布状况判断理由 判断,该地形区北、东、南三面较高;从等高线看,地形为四周高、中间低,该地形区为盆地 乙图A—B河段 平原 从等高线分布看,该地区等高线稀疏;河流流经的是200米以下的开阔地形区,该地形区主要为平原 (2)原因:从流经位置特点看,G河中上游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少;从流经地形特点看,G河在N点以上多流于盆地中,地势平坦,河流流速小,易于
泥沙沉积,使得N点以下河段输沙量小;在入海口附近,由于地形高差较大,河流落差较大,流速快,泥沙不易沉积。所以没有形成三角洲地貌。
15.读河流平面、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丙~图戊中能正确反映图甲中A河段河谷剖面的是哪一个?该河段主要的河流侵蚀作用是什么?
(2)判断图甲中,河岸D、E最有可能形成浅滩的是哪一岸?并解释其理由。 (3)若图甲中河流A段的纵剖面如图乙所示,则形成的地理景观最有可能是
( )
A.“U”型谷 C.河流瀑布
B.喀斯特溶洞 D.河口三角洲
(4)若图甲所示河流位于北半球,河口的沙洲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大,最终与河流的哪岸相连?为什么?
解析:(1)A河段位于河流上游,以流水溯源的侵蚀,下切为主,形成的是“V”型谷。(2)E为凹岸,以侵蚀为主;D为凸岸,堆积作用明显,可形成浅滩。(3)由纵剖面图可看出,河流A段断层发育,上层为较软岩层,下层为较硬岩层,河流落差较大,易形成瀑布。(4)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右偏,泥沙会在左岸堆积。
答案:(1)图丁。溯源侵蚀;下蚀。
(2)D岸。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侧蚀作用强烈,往往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 (3)C
(4)与左岸相连。因为北半球的河流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右岸水流急,冲刷严重,因此在河口处沉积的泥沙与左岸相连。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