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2018届高三语文(第02期)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专题07诗歌鉴赏(含解析) - 图文

2018届高三语文(第02期)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专题07诗歌鉴赏(含解析) - 图文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8 1:06:25

专题07 诗歌鉴赏

一、【18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送王十五判官扶侍还黔中

杜甫

大家东征逐子回①,风生洲诸锦帆开。 青青竹笋②迎船出,白白江鱼入③馔来。 离别不堪无限意,艰危深仗济时才。 黔阳信使应稀少,莫怪频频劝酒杯。

【注】①大家,典出《后汉书》:“帝召(班昭)入宫,号曰大家。”东征,班昭随儿子到陈留赴任时作《东征赋》。逐子,跟随着儿子。②竹笋,典出《楚国先贤传》:“孟宗母好食笋,冬月无之,宗入林中号,笋为之生。”③江鱼,典出《后汉书》:“姜母好饮江水,嗜鱼脍,姜夫妇尽孝,力作鱼脍以奉,舍侧忽有泉涌,味如江水,每旦辄出双鲤,以供母膳。”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首句暗写王十五判官奉母归养之事,呼应标题中“扶待还”三字,领起下文。 B. “风生洲渚锦帆开”实写归舟之景,景中融情;“离别不堪无限意”则是直接抒情。 C. 颔联用叠词“青青”“白白”写竹笋、江鱼之美,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D. 尾联写诗人为友频举酒杯,表达了对友人还黔后大展宏图、建功立业的热忱祝福。 E. 全诗层次分明,多处用典,增强了内容的厚重性。语言有的含蓄隽永,有的通俗。 2.本诗的颈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 1.CD

2.①诗人自言承受不了无限的离别之意,表达了送别友人王十五判官时的惜别、留恋;②诗人称王十五有济世救时的才干,表达了对堪为济时之才的朋友的赞赏和钦敬;③诗人希望有人能力挽艰危的时局,表达了对艰危时局的忧虑。

【解析】

1.试题分析:C项,“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错误,这一联用典,借以赞美友人王十五对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

1

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注意结合诗歌颈联中的中“离别”“不堪”“艰危”“济时才”分析。

二、【18届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调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水村闲望 (宋)俞紫芝

画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 翡翠闲居眠藕叶,鹭鸶别业在芦花。 溪云淡淡迷渔屋,野旆翩翩露酒家。 可惜一绷真水墨,无人写得寄京华。

【注】①俞紫芝:宋代诗人,笃信佛教,终身不仕。②桡,船桨,指代船。③赊,语助词。④翡翠,翡翠鸟。⑤别业,原意为别墅,此指白鹭栖息的地方。⑥旆,旗。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首联抓住水村的特点,先写停泊在沙滩上的船,再写隔岸烟雾迷蒙中的野草,远近明暗搭配和谐。

B. 颔联描绘翡翠鸟闲居荷叶之下,鹭鸶栖息于芦花丛中,这样一幅清幽冷寂的画面,传达出诗人闲适的心境。

C. 颈联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写景,酒旗飘飘为动静,渔家酒家为静景,一动一静,动中有静,更增情味。

D. 尾联“无人写得寄京华”一句,写诗面对眼前所见之景,不由得生出了官场失意后的愤懑之情。

E. 诗的前三联写景,由沙滩到隔岸,然后转到河内,再移到岸边,最后又沿河望去,视角跳跃,给人以目不暇接的感受。

4.有人说,整首诗的前三联都是对水村景物的生动刻画,但末句提到“京华”,显得有些突兀,你如何看待这一点?请简要阐述。

【答案】 3.BD

4.这种说法不妥。诗人在前三联中描绘了一幅恬淡静谧的水村图,呈现出一种安宁朦胧的意境,从而表现了诗人悠然闲适的心绪和寄情山水的情怀。尾联写可惜这一幅水墨画,没有人画了寄到京城去,以此来劝说那些朝廷中人远离官场。归返自然,抒发了诗人鄙弃混浊官场的情怀。前后情怀是一致的,所以不显突兀。

【解析】

2

惜这一幅水墨画,没有人画了寄到京城去,以此来劝说那些朝廷中人远离官场”张本。答题时具体的分析画面的内容。

三、【18届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调研】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小题。

双调·沉醉东风 咫尺

关汉卿

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 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好去者望前程万里!”

【注】①阁着:含着。②痛煞煞:痛苦到了极点。 5.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作者捕捉住别离时的“霎时间”,从动作、神态、语言等多侧面刻画了恋人依依不舍的情态。

B. 咫尺,比喻距离很近,“天南地北”是说从此天各一方,相见无期:“花好月圆”喻男女美满相聚,这里用“月缺花飞”则写出别离的悲痛。

C. 本曲从眼前景象切入,激活人物的想象——从此天各一方,昔日花好月圆的美景,已成为月缺花落。

D. 摄祝福语言入诗,是这首元曲的创造性表现。“保重将息”,“好去者望前程万里”,貌似平淡,却深藏柔情蜜意。

E. 作者善用用比喻手法,缩短了空间,凝聚了时间,使意象鲜明,形象鲜活。“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就是明证。

【答案】CE

【解析】试题分析: C项,开篇未写眼前景象,“已成为”极为不妥。E项,例句不是比喻,是夸张的手法。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和故意拔高等,错误选项一般都较明显。此题两个错误选项分别为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错误。

四、【18届贵州省贵阳市清华中学高三11月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又呈吴郎

3

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注】①呈:呈送。吴郎:杜甫吴姓亲戚。杜甫将草堂让给他住,这位亲戚住下后,即有筑“篱”,护“枣”之举;妇人向杜甫诉苦,杜甫便写此诗去劝告吴郎。②转须:反而更应该。③甚:太。④征求:指赋税征敛。

6.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首联写作者过去放任邻妇扑枣,因为这位妇人没有吃的、也没有儿女;诗人其实是暗示吴郎应该让她打点枣。

B. 颔联紧接一二句,叙述邻妇扑枣是因为生活太贫困,目的是希望吴郎能够体谅对方,对邻妇更加亲善友好。

C. 颈联出句“防”的主语是妇人,对句“插”字的主语是吴郎;这两句诗,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妇人的多心与敏感。

D. 尾联看似与诗歌主题无关,实则欲借邻妇的诉苦,揭示当时百姓贫困的根源,表达诗人对苛政与战争的痛恨与不满。

E. 本诗具有律诗的形式美、音乐美,在委婉曲折的夹叙夹议中来展现诗人的心理和情感,语言沉郁顿挫而又不乏幽默。

7.清人卢德水说:“杜诗温柔敦厚,其慈祥恺悌之衷,往往溢于言表。”你从本诗中看到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 6.CE

7.(1)同情弱小,富有悲悯情怀。即便自己穷困潦倒,依然任凭老人打枣,还特意写诗劝慰吴郎对老人亲善,体现出诗人对穷困人民的深切同情。(2)关注社会,忧国忧民。由一个穷苦的寡妇,由一件扑枣的小事,诗人竟联想到整个国家大局,以至于流泪。

【解析】

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意的理解,C项“表达了妇人的多心与敏感”理解有误。这两句诗意思是:

4

点睛: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的刻画,诗歌也不例外。 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

五、【18届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高考适应性月考(四)】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狄宗亨 王昌龄

秋在水清山暮蝉,洛阳树色鸣皋

【注】

烟。

送君归去愁不尽,又惜空度凉风天。

于易水送人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注】鸣皋:山名,在河南嵩县东北。

8.以下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王诗前两句写景,融情于景,既点明送别的时间和地点,同时也为三、四句的抒情作铺垫。

B. 王诗第二句虚实结合,送别之地洛阳的树色在暮色中苍茫一片,作者由此想象朋友要去的地方鸣皋也是烟雾朦胧。

C. 王诗第四句中的“惜”是全诗的诗眼,全诗语言虽朴实,却含意隽永深沉,表现诗人对狄宗亨的感情之深。

D. 骆诗这首诗题为“送人”,但它并没有叙述别离之景,却可以让读者联想起一个激昂壮别的场景。

E. 骆宾王精于遣词,“今日水犹寒”中的“寒”字一语双关,不仅写出江水之寒,更写出自己对友人的万般不舍之情。

9.两诗在抒情方面各有什么特色?请具体分析。 【答案】 8.CE

9.王诗:借景抒情,一、二句用深秋苍茫之景,烘托作者的离愁别绪,表达自己因朋友离去的无限忧愁和对朋友的不舍之情。

骆诗:借古伤己,作者歌咏燕太子丹及其宾客送荆轲时怒发冲冠的情景,表达对荆轲的深深崇敬之意和自己人生失意的无限感慨之情。

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专题07 诗歌鉴赏 一、【18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送王十五判官扶侍还黔中 杜甫 大家东征逐子回①,风生洲诸锦帆开。 青青竹笋②迎船出,白白江鱼入③馔来。 离别不堪无限意,艰危深仗济时才。 黔阳信使应稀少,莫怪频频劝酒杯。 【注】①大家,典出《后汉书》:“帝召(班昭)入宫,号曰大家。”东征,班昭随儿子到陈留赴任时作《东征赋》。逐子,跟随着儿子。②竹笋,典出《楚国先贤传》:“孟宗母好食笋,冬月无之,宗入林中号,笋为之生。”③江鱼,典出《后汉书》:“姜母好饮江水,嗜鱼脍,姜夫妇尽孝,力作鱼脍以奉,舍侧忽有泉涌,味如江水,每旦辄出双鲤,以供母膳。”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首句暗写王十五判官奉母归养之事,呼应标题中“扶待还”三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