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4份试卷汇总)2019-2020学年云南省昆明市物理八年级(上)期末调研模拟试题
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社会生活中密度用途很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气体受热膨胀,密度变小,所以发生火灾时为了避免吸入燃烧后产生的有毒气体,人应贴近地面爬行 B.农民常用一定密度的盐水进行选种
C.飞船尽可能采用强度高、密度大,性能优良的新材料制造
D.拍摄房屋倒塌伤人的特技镜头时,房屋构件的道具一般用泡沫塑料制作,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泡沫塑料的密度较小
2.我国自主研发生产的一种碳纤维材料,各项性能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密度是钢的四分之一,下列关于碳纤维材料说法正确的是 A.碳纤维材料的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B.有两个等体积的实心航空器部件,分别用碳纤维材料和钢制成,它们的质量比为1:4 C.用碳纤维材料制成的航空器部件,在地球上的质量要比在月球上的质量大 D.碳纤维材料适合制作打夯的重锤
3.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
B.当u?10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当u?22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4.如图,一束平行光经过一凸透镜,调节光屏到图示位置时,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小明用此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当物体距凸透镜30cm时,重新调节光屏的位置,便可以得到( )
A.倒立等大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5.下列关于红外线和紫外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非典隔离病房里,使用紫外线消毒
B.儿童常晒太阳,接收紫外线照射,可以促进合成维生素D C.红外线的主要特性是化学作用强,容易使照相机底片感光
D.一切物体发出的光中都有红外线
6.如图是晚上汽车在干燥的沥青路面和潮湿的沥青路面上行驶时大灯部分光路简图,在晚上开车时
A.潮湿的路面更容易发生光漫发射 B.干燥的路面发生光的折射
C.对面无车时.驾驶员看潮湿的路面更暗 D.照射到干燥路面上的光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7.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霜的形成是凝固 B.冰糕冒“白气”是升华 C.水烧开了冒泡是汽化 D.冬天树上的“雾凇”是凝固
8.把音叉、钢琴与长笛发出的C调1(do)的声音分别输入到一个设置不变的示波器中,得到如图所示的波形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三个发声体振动的频率不同 C.三种乐器发声的音色不同 A.月球上噪声很大 B.月球上的空气不含氧气 C.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D.月球上温度太低
B.三种乐器发声的响度不同 D.三种乐器发声的音调不同
9.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听不到对方说话的声音,这是因为
10.晋城市自然景点众多,下列景色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沁水?历山?冰挂如玉 B.陵川?王莽岭?白雪皑皑 C.高平?羊头山?霜染大地 D.泽州?青莲寺?云雾缭绕 二、填空题
11.在给病人输液时,药液匀速下滴过程中,吊瓶中药液的密度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病人需要冰块进行物理降温,取450g水凝固成冰后使用,其体积增大了______cm 12.近视眼需要戴_____,远视眼需要戴_____。(选填“凸透镜”“凹透镜”)
13.平面镜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如果你能通过镜子看到甲同学的眼睛,那么甲同学_____(填“能或不能”)通过镜子看到你,这表明了光在传播过程是_____的。
14.我国北方的最低气温大约是________,此温度下为什么不能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气温________. 15.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会逐渐变_______.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 .
3
16.(1)如图1所示,被测物体长度为 cm,图2的秒表示数为 min s;
(2)同学按图3甲所示的方法测量液体温度,其错误之处是 ;纠正错误后,温度计示数如图3乙所示,则液体温度为 ℃
三、计算题
17.我国古代曾用浮船打捞沉入江中的万斤大铁牛。如图所示,是900多年前僧人怀丙打捞铁牛的情景:怀丙把用大木棒拴在一起的两艘大木船装满沙子,然后用绳索一端系住铁牛,拉紧后另一端拴在大木棒上,把沙子卸入河中,铁牛就被拉起来了。若铁牛(合金制成)的质量为4.9×103kg,g取10N/kg,水的密度为1.0×103kg/m3,则:
(1)铁牛的重力相当于14m深的水对江底多少m2面积上的压力?
(2)若将铁牛从水底匀速拉起时,绳索的拉力为4.34×104N(露出水面前),那么,铁牛的密度为多少kg/m?
18.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公路上以 5m/s 的速度匀速行驶 800s,紧接着又以 15m/s 的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了 3000m.求: (1)该汽车在前800s 行驶的路程是多少? (2)该汽车以 15m/s 的速度行驶的时间是多少? (3)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m/s?合多少 km/h? 四、实验题
19.小华同学配制了一定浓度的盐水,帮妈妈筛选出饱满的种子,她想知道所配制出的盐水密度,就用天平和量筒来进行测量,具体步骤如下:
3
⑴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________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后,发现天平横梁左高右低,应将右侧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平衡; ⑵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空烧杯的质最m1:
⑶把配制好的盐水倒入量筒中,测量盐水体积V,如图甲所示;
⑷把量筒中的盐水全部倒入烧杯中,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2 , 如图乙所示.请根据图中数据,帮小华同学把下表填写完整:
空烧杯的质量m1/g 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cm3 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2/g 盐水的密度ρ/(g·cm-3) 30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⑸以上方法测出的盐水密度值比真实值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⑹小华同学发现混杂在种子中的小石块也同饱满的种子一起沉入了盐水底部,她想知道石块的密度有多大,就选了一块大小合适且与其材质相同的石块,巧妙利用图乙所示的天平状态,按以下的步骤测出了石块的密度.
①用细线栓着石块浸没在盐水中 (石块未接触烧杯底且盐水未溢出),天平读数增大了△m1; ②将石块缓慢沉入烧杯底部,放开细线,天平读数又增大了△m2: ③石块密度的表达式ρ石(用△m1、△m2及盐水密度ρ表示)________.
2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
(1)明显还需要调整高度的是_____。
调整后恰好能从光屏上观察到倒立、_____(选填“缩小”或“放大”)的实像,此凸透镜的焦距f的范围是_____。该成像特点可作为_____的原理(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
(2)此时,小明拿来一只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且较靠近凸透镜。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他只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时,又在光屏上观察到蜡烛清晰的像。由此可见,这只眼镜是_____(填“凸”或“凹”)透镜,戴这种眼镜人的眼睛的缺陷是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
21.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请你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设计一个实验,对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其中一个因素进行探究,并完成下列自主学习活动报告,在小组内进行展示交流.
(1)写出你选用的物品:______. (2)简述实验过程及现象:______ (3)得到的结论:______
22.吉他演奏会上,小组同学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经过讨论,他们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1: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