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港阳逻物流中心可行性报告(doc 88页)-精品 - 图文
1998 年,武汉市就提出了在阳逻合资创办面向海内外、服务华中腹地和长江流域的整合型国际物流中心的设想。阳逻具有交通、通讯、特别是港口优势,充分利用其优势资源,可以达到加强区域经济 ,特别是长江沿江地区经济的联系,发挥武汉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带动作用。作为实现武汉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武汉市委、市政府积极构建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华中物流中心。阳逻被规划为武汉华中物流中心的第二物流基地,最终物流处理能力550万吨,最终建设规模200万平方米。其中初期建设规模为33,5万平方米,处理能力为90万吨。根据武汉华中物流中心构架总体思路,阳逻港区是阳逻物流基地的理想选址,因其已具备立体交通体系和发展多式联运的绝对优势,完全可满足建设现代化港口设施的仓储、理货、配送、加工、海关服务等相关设施的条件,成为华中地区不同运输方式一体化集成的枢纽港物流基地。
阳逻的资源优势在交通、在港口、在农业,充分利用其优势资源,建立现代物流产业基地,形成以阳逻开发区为主导的现代物流中心,有利于弥补武汉现代物流功能不足,增强城市的集聚和扩散能力,达到提升城市功能的目的。另外,阳逻又处于新经济增长带的重要支撑点上,通过阳逻的开发不仅可以带动整个东部地区经济的发展,而且可以通过阳逻整合四个高新技术产业区的技术、产业、资源优势,达到共同发展的目标,从而为增强武汉的综合竞争实力创造条件。
2.3 中港集团阳逻物流中心流量预测 2.3.1 物流需求预测重要性
物流中心的建设规模取决于对物流需求量的预测,物流需求包括货运需求、仓储需求、配送需求等等。其中运输是物流活动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对其进行需求预测的意义在于为物流中心提供运输能力供给不断满足货运需求的依据,以保证货运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相对平衡,使物流中心活动保持较高的效率和效益。在一定时期内,当货运能力供给不能满足这需求时,将对需求产生抑制作用;当货运能力供给超过这种需求时,则造成供给的浪费。货运需求是货运能力供给的基础,货运需求预测的社会经济意义亦在于此。借助于定性和定量的预测方法,了解社会经济活动对于货运能力供给的需求强度,进行有效的需求管理,引导投资有目的地进入物流中心服务领域,将有利于合理规划、建设物流中心的基础设施,改进货运供给系统,减少资源浪费。
14
2.3.2 预测基本方法介绍
物流系统的不确定性、随机性和模糊性决定了物流需求预测是一项复杂、高难度和具有一定风险性的工作,稳健是我们追求的最重要原则。
按照预测的目的、范围和其他特性,可将需求预测分成不同的类型,从空间来说,可以分成短期预测,中期预测和长期预测;而从空间和物流中心辐射区域又可以分为大区域需求预测、行业或地区需求预测等。
预测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众多的方法体系,在国民经济生产和运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系统科学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预测技术也在日益完善和更新。虽然物流需求预测方法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有150种以上),但是各有其适用条件,合适的才是最好的,也是我们在对本案需求分析环节进行方法选择的基本原则。
预测方法总的来说可以分成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定性方法主要有:基于市场调查的调查分析法;基于专家意见的德尔菲法;以及建立在相似主体基础上的类推法等。运用比较广泛的是定量方法,主流有以下几种:
1时间序列预测模型。时间序列预测法就是从纷繁复杂的历史运输数据中,分析探索出预测对象的发展变化规律,作为预测的依据。
2多元回归预测模型。回归预测法是找出货运量预测对象(因变量)与影响预测对象的各种因素(自变量)之间的关系,并建立相应的回归方程式,然后代入自变量的数值,求得因变量的方法。
3指数平滑预测模型。指数平滑法是一种在逐次实际观察基础上系统地对某一预测模型的估计系统进行修正的预测方法。预测策略是将历史观察外推至未来,然后根据自适应原理,对变化了的需求型式进行修正。这种方法经常被用于呈现水平、线性、二次曲线二种趋势变化的情况。
4弹性系数法预测模型。弹性系数是指一个变量的变化率对另外一个变量的变化率的比值。据此,货运弹性系数是指货运量的变化率对有关经济量变化率的比值。货运量变化率可用有关经济量变化率与货运弹性系数相乘即得。只要求出弹性系数和有关经济量变化率即可求出货运量。
5灰色系统预测模型。灰色模型的理论思想是将离散变量连续化,用微分方程代替差分方程,用生成数序列代替原始时间序列,弱化原始时间序列的随机性,再通过一定的步骤生成数的数学模型。
6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神经网络是一些简单的(通常为自适应的)元件及其层次组
15
织的大规模并行联接构造的网络,通过对大量样本的学习,发现数据中隐含的信息,建立起能够正确描述问题的神经网络结构。
7组合预测模型。由于不同的预测方法提供不同的有用信息,并且预测精度、侧重点往往也不同。因此可以将不同的预测方法采用一定的结构和参数进行适当的组合,从而求得更精确的预测结果。
2.3.3 物流需求预测基本分析及思路
对新建物流中心进行流量预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明确中心辐射区域范围,其次,预测区域内类似物流企业竞争程度。
从稳健经营的角度出发,我们首先考虑本物流中心的设计基点:首先,为中港集团各项目部工程物流服务;其次,在满足集团自身物流战略发展需求的前提下,积极发展以工业品为主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因此,对本物流中心的流量预测也基于这两部分而展开,由于数据的缺乏,对各货种需求做精确细致的预测较难,只能根据公司发展战略规划,做大致的分析。
2.3.3.1 对中港集团二航局未来工程用料需求进行分析和预测
根据集团公司历史数据,建立预测模型,对集团未来工程物料总流量进行预测,根据公司总的采购战略,集中采购物料主要集中在水泥和钢材,另外根据物流中心规划,中心加工产品——水泥预制构件和商品混凝土也将是未来物流需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对其进行流量的计算和统计,这部分将依据二航局未来的运营状况,建立合理的的需求测算模型。
(1) 对物流中心所在区域物流需求总量进行预测
这部分物流需求首先体现在以商品混凝土为主的建筑工程用料上面,按商品混凝土市场覆盖区域半径为30公里计算,中心商品混凝土供应可以辐射阳逻经济开发区大部地区,按该区基础建设发展状况来看,对基础性工程物料的需求将较长期内维持在一定景气度。
按照二航局发展规划,“二航局在“十一五”末期,可以考虑选择合适的时机进入建材供应行业。目前二航局每年原材料成本占总成本的60%以上;需求据保守估计大约在每年20亿左右,通过价值链的整合,能够降低供应市场的压力,并形成成本竞争优势。目前的材料供应行业利润率高于路桥行业的平均利润率,估计在10%
16
- 30%左右。预计在未来的5年内,材料供应市场需求仍将稳定增长,因而可以考虑未来选择适当时机进入。”
由此可见,物流中心可以通过长江水运黄金通道,将自己的物料供应和运输能力辐射到包括上游的重庆和四川乃至整个西部地区,下游直至江苏和上海的广大区域。
参照二航局物资管理处2004年物资工作思路,全局计划用两年左右的时间,整合钢材和水泥市场,并形成强大的外向辐射机制:两年后,市场规模要达到钢材30万吨/年,水泥100万吨/年。如此大的物料计划用量意味着二航局将大大加强集中采购功能,而物流中心作为完成采购功能的市场主体,也将迎来物流需求的井喷式发展阶段。当然从更长远来看,本中心物料供应考虑的还不仅仅是自给的问题,而是要切入到物料供应这样巨大的未来市场空间里面去,分享大物流格局下带来的新的市场蛋糕。 (2)二航局产值预测
根据公司发展战略规划,公司对总产值预测如下所示: 单位(亿)
100
8050.4
60
43.2857 4036.4565
20 02005
BEST
增长率8%
*WORST情况:*以1998-2003年的产值回归曲线计算
*NORMAL: (1)确认2004年45亿后根据1998-2004年产值回归曲线计算(2)根据90年到98年投资基本不变的历史,预测交通固定资产增长率经过2004年高峰后回落, 二航局保持与GDP同等增长速度为8%
88.82263.221866.725953.494452.661843.27172007Normal2010Worst*BEST情况假设二航局产值年均增长率12%,大于预测的交通固定资产投资的
17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