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质量管理学》课程综合练习题
据为计件值时,应选择:P控制图或Pn控制图 ;所控制的质量特性数据为计点值时,应选择:C控制图或U控制图。 50. 如何分析控制图?
如果在控制图中点子未出界,同时点子的排列也是随机的,则认为生产过程处于控制状态。如果在控制图中点子出界或界内的点子的排列不是随机的,就认为生产过程处于失控状态。 51. 简述R控制图的作用。
R控制图利用样本极差反映、分析和控制总体的离散程度。 52. 简述控制图的工作原理:
当生产过程正常时, 在生产过程中起作用的只有偶然因素。质量特性数据形成某种典型的分布,并有99.73%落在μ±3σ的范围内,抽样打点不出界且分布正常;反之亦反。 53. 简述选控图的工作原理:
当生产过程正常时, 在生产过程中起作用的只有偶然因素和非控系统因素,但在选控图中非控系统因素以被排除,质量特性数据形成某种典型的分布,并有99.73%落在μ±3σ的范围内,抽样打点不出界且分布正常;反之亦反。 54. 简述X-R控制图的作图步骤:
(1)收集数据;(2)对数据进行分组;(3)计算组平均值和组内极差;(4)计算控制界限;(5)作出控制图。
55. 为什么样本平均数控制图比x单值控制图敏感性强?
由于σx2 =σ2/n ,通常n≥1,所以一般σx≤σ;当生产过程波动时,质量特性数据落在μ±3σx以外的概率大于μ±3σ以外,所以其敏感性更强。 56. 简述控制图的诊断原理:
设在生产过程中共有n个系统因素,休哈特图对所有的系统因素都加以控制,对应的单因素选控图则排除了一个系统因素,联合应用一组休哈特图和单因素选控图则可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诊断。 57. 控制图的控制界限为什么采用μ±3σ?
首先,在生产过程正常时99.73%的质量特性数据都应落在这个范围内;其次,以μ±3σ作为控制界限,能使错发警报和漏发警报所造成的总损失最小。 58. 举例说明在选控图中是怎样排除非控系统因素的影响的。
比如在人工长话系统中,逾限率与业务量有关,而业务量是非控系统因素。利用相关分析可得出业务量与逾限量之间的相关方程,用实际的逾限量减去逾限量的估计值,并以逾限率作为选控值,这样就排除了非控系统因素的影响。
59. 样本中位数与样本平均数相比能不能很好的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
用样本中位数表示数据的集中趋势一般不如样本平均数准确;但中位数不受两端的极端值影响,在这个意义上,样本中位数比样本平均数能更好的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 60. 在何种情况下要对工序能力指数进行修正?
当产品质量特性平均值偏离原公差中心时,要对工序能力指数进行修正。 61. 质量体系结构有那些要素构成?
(1)组织结构;(2)职责和权限;(3)工作程序;(4)资源和人员;(5)技术状态管理。 62. 什么是相关关系?它和函数关系有什么不同?
相关关系指的是变量之间确实存着数量上的相互关系,但关系值不是固定的。例如广告费支出和销售额之间的关系就是一种相关关系,给出一定的广告费支出,相应会出现一系列不同的销售额,而函数关系的关系值是唯一确定的值,即给出自变量一个值时,因变量只有一个唯一确定的数值与之对应。
63. 什么叫回归?
回归是指对具有相关关系的两个变量之间数量变化的一般关系进行测定,确立一个相关的数学表达式,以便于进行估计或预测的统计方法。 64. 相关概念和回归概念之间有何联系和区别?
相关与回归的联系表现在:(1)二者都是研究相关关系的变量的。(2)回归是在相关分析已确定变量为相关关系基础上进行的。但是,二者又是不同的两种统计方法,其区别在于:(1)相关分析目的在于确定变量之间有无相关、相关的程度以及相关的性质;而回归分析的目的在于给出自变量的数值来估计因变量的可能值。(2)计算相关系数时,要求相关的两个变量都是随机的;但是确定回归方程时,只要求因变量是随机的,而自变量是给定的数值。 65. 什么是正相关和负相关?举例说明
两个相关现象之间当一个现象的数量由小变大,另一个现象的数量也由小变大。或者一个现象的数量由大变小时,另一个现象的数值也由大变小,这种相关变量的同向变化称为正相关。例如工人的工资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增加;当一个现象的数量与另一个现象的数量呈相反变化时,这种相关称为负相关。例如商品流转的规模越大,商品流通费用率越低。 66. 直线回归方程中y=a+bx,参数a、b是怎样求得的?
在直线方程y=a+bx中,参数a是直线的截距,表示x=0时y的取值,b是直线的斜率,反映直线的倾斜程度,参数a、b是根据标准方程组求出的:
1xy???x?y1bNa = ?yi-N?xi ; b =1N?x2?N(?x)267. 回归方程中y=a+bx,参数a、b在社会经济现象中代表什么意义?
参数b称为回归系数,表明自变量x增加一个单位,因变量y相应增加(减少)多少。当b为正号时,x与y为正相关,b为负号时,x与y为负相关,参数a为相关方程的常数项,表示y不因x而变化的基本部分。
68. 什么是质量手册, 它和质量计划有什么不同?
“质量手册”是描述组织的质量体系内容的文件,是在质量体系认证制度里受到高度重视的文件。值得注意的是要把“质量计划”和“质量手册”区别开来。质量手册是对质量体系作一般性描述的文件,质量计划是描述对于个别的产品、项目如何使质量体系具体操作的计划性文件。
69. 简述ISO8402-1994对管理评审的定义。
ISO8402-1994对管理评审的定义是:由最高管理者就质量方针和目标,对质量体系的现状和适应性进行的正式评价。 70. 简述因果图的作图步骤。
因果图的作图步骤:①确认质量特性(结果) 质量特性是准备改善和控制的对象。应当通过有效的调查研究加以确认,也可以通过画排列图确认。②画出特性(结果)与主干。③选取影响特性的大原因先找出影响质量特性的大原因,再进一步找出影响质量的中原因、小原因,在图上画出中枝、小枝和细枝等。注意所分析的各层次原因之间的关系必须是因果关系,分析原因直到能采取措施为止。④检查各项主要因素和细分因素是否有遗漏。5.对特别重要的原因要附以标记,用明显的记号将其框起来。 特别重要的原因即对质量特性影响较大的因素,可通过排列图来确定。6.记载必要的有关事项,如因果图的标题,、制图者、时间及其它备查事项。 71. 什么是检查表?
检查表又叫统计分析表或调查表。是利用统计图表进行数据整理和粗略的原因分析的一种工具,在应用时,可根据调查项目和质量特性采用不同格式。
72. 什么是排列图?
排列图也叫巴雷特图,是找出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是根据“关键的少数,次要的多数”的原理,将数据分项目排列作图,以直观的方法来表明质量问题的主次及关键所在的一种方法,是针对各种问题按原因或状况分类,把数据从大到小排列而作出的累计柱状图。 73. 什么是因果图?
因果图又叫特性因素图,因其形状颇象树枝和鱼刺,也被称为树枝图或鱼刺图,它是把对某项质量特性具有影响的各种主要因素加以归类和分解,并在图上用箭头表示其间关系的一种工具。 74. 什么叫质量散差?
所以生产出一批产品中总是有的偏差大一些,有的偏差小一些,不可能完全一样。这就叫做产品质量的散差。 75. 简述工序能力的用途。
工序能力的用途(作用):(1)根据工序能力大小,选择合理的加工方案。(2)选择经济合理的设备(机床),有些企业甚至在购买新机床时都明确提出对工序能力大小的要求。(3)根据每道工序能力大小,工艺人员在制定工艺时可以更合理地确定该道工序的加工余量和定位基准。
76. 说明Cp>l.67时的工序能力等级及应采取的措施。
特级。即:工序能力过剩
措施:(1)在工序允许的情况下,可放宽质量波动幅度,如人和设备的配备可相对降低一些,这样可以带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效果。(2)提高产品的原设计精度,改进产品性能。(3)加大抽样间隔,减少抽验件效,降低检验的各种消耗。
七.计算题
25. 解: (计算机作图) 不合格项目频数频率累计频率排列图断路2248H%短路1328v 歪曲511?%电流大24?电流小12?其它370%5合计46100023456ABC分析:A类:断
路和短路,占到总不合格品的将近80%,是要解决的重点;B类:歪曲和电流大,占总不合格品的15%左右,是次要的问题;C类:电流和其它,是一般的问题。
26. 解:(1) 计算表: 原因: 件数 百分比% 累计百分比 串格 19 34.5 34.5 没看全 14 25.5 60 业务不熟 10 18.2 78.2 双贴 乏困 书写不清 合计 (手绘作图)
7 3 2 55 12.7 5.5 3.6 100 90.9 96.4 100
ABC分析:A类:串格、没看全和业务不熟,占到总质量问题的80%左右,是要解决的重点;B类:双贴,占总质量问题的10%以上,是次要的问题;C类:乏困和书写不清,是一般的问题。
27. 解: xmax= 41 xmin= 29 R= 41-29 = 12 取 k = 7 h = 12/7 ≈ 2 组号 1 2 3 4 5 6 7 27.5- 29.5- 31.5- 33.5- 35.5- 37.5- 39.5- 组界 29.5 31.5 33.5 35.5 37.5 39.5 41.5 频数 1 5 7 14 11 8 4 (计算机作图)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