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质量管理学》课程综合练习题
26. 当p≥5时,二项分布与正态分布相近似。 27. 当np≥5时,二项分布变成了正态分布。 28. 当λ≥5时,泊松分布与正态分布相近似。 29. “最高管理者”指的是其质量体系受到评审的组织的管理者。 30. 正态分布是一种离散型分布。 31. 二项分布是一种离散型分布。 32. 泊松分布是一种离散型分布。
33. 不论总体分布状态如何,当总量足够大时,它的样本平均数总是趋于正态分布。 34. 不论总体分布状态如何,当n足够大时,它的样本平均数总是趋于正态分布。 35. 用以分析质量特性与原因关系的图叫排列图。 36. 排列图在质量管理中的作用主要是用来抓质量的关键性问题。 37. 排列图主要是用来找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的。 38. 排列图的作用,是寻找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的一种工具。
39. 要由粗到细地追究最原始的质量因素,因果图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工具。 40. 分层法是用来加工整理数据的一种重要方法。
41. 因果图的主要作用是用来抓质量的关键性问题。 42. 因果图中的特性:即生产过程或工作过程中出现的结果。 43. 因果图中的原因:对质量特性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 44. 检查表是利用统计图表进行数据整理和粗略的原因分析的一种工具。 45. 当样本量N→∞时,二项分布以泊松分布为极限形式。 46. 5M1E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
47. 5M1E的变化必然引起系统误差。 48. 偶然因素是指对产品质量偶然起作用的因素。 49. 工序处于稳定状态,说明产品质量没有波动。 50. 移差是表示相邻两个观察数据相差的绝对值。 51. 如果预先制定出标准,就没有必要画直方图了。 52. 直方图可以直观的反映出产品质量的分布情况。 53. 相关系数接近―1,说明两变量之间相关关系很弱。 54. 相关系数是检验两变量间非线性关系的密切程度的。 55. 散布图是研究两个确定性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
56. 在进行相关分析时,已知n=3,计算出r=0.95,说明至少有95%的把握认为两变量相关。 57. 标准偏差表示数据与质量标准的差异程度。 58. 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叫做极差。 59. 极差的分布是对称的。 60. 缺陷指未满足与预期或规定用途有关的要求。 61. 不合格品数控制图称为P控制图。 62. 对于不合格品数,其方差为:np(1―p)。 63. 控制图的控制上限是由上级下达的质量标准决定的。 64. 控制图的控制界限只能采用μ±3σ。 65. 不合格品数控制图的样本量要求是固定的。 66. P控制图与Pn控制图的区别在于:P控制图的样本量是固定的。
67. 受控纠正性维护方式,是以控制图为根据,仅在需要维护时采取措施的维护方式。 68. 控制图在生产过程中应用时,只要抽样打点不出界,就表明生产处于控制状态。 69. 在任何情况下,只要出现界外的点就可判断生产过程异常。
70. 如果生产工序有变化,在控制图中必然表现为抽样打点出界。 71. 缺陷数控制图的样本量要求是固定的。 72. 在样本容量相等时,u=
?ui/k
i?1k73. 预防周期性维护方式是仅在需要维护时采取措施的维护方式。 74. 抽样后在控制图上打点,若点恰好落在控制界限上,则作界外处理。 75. 没有下限控制指标时,其工序能力指数的计算公式为:CP=(TU―μ)/6σ
76. 当公差中心发生偏离时,需要对工序能力指数进行修正。 77. 推动PDCA循环的关键在于做好计划。 78. 产品质量保证,主要是依靠检验员的严格把关。
79. 建立质量体系是从组织上保证企业长期地、稳定地生产和提供用户满意的产品的关键。 80. 质量审核完全是为外部的目的而进行的。 81. 质量体系认证证书和标记可以在产品上使用。 82. 由外部任意的组织进行审核称为第三方审核。 83. 当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被一起审核时,称为“一体化审核”。
五.名词解释 1. 产品: 2. 质量: 3. 服务: 4. 过程: 5. 硬件: 6. 软件: 7. 实体: 8. 能力: 9. 质量管理: 10. 质量目标: 11. 质量保证: 12. 质量改进: 13. 质量特性: 14. 质量要求: 15. 质量方针: 16. 质量策划: 17. 质量控制: 18. 可靠性:
19. 全面质量管理: 20. 措施表: 21. 统计分析表: 22. 产品质量散差: 23. 直方图: 24. 不合格:
25. 缺陷: 26. 规范: 27. 检验:
28. 中心极限定理: 29. 质量管理诊断: 30. 排列图: 31. 因果图: 32. 检查表: 33. 工序能力: 34. 工序能力指数: 35. 分层法: 36. 非控状态: 37. 回归方程: 38. 质量保证: 39. 质量体系: 40. 质量手册: 41. 质量认证: 42. 质量计划: 43. 质量审检: 44. 管理评审: 45. 审核:
六.简答题
1. 简述质量控制的目的。
2. 简述质量检验阶段的特点。
3. 简述统计质量管理阶段的特点。
4. 什么是质量特征数据?
5. 采用分层法的目的是什么?
6. 简述相关分析在质量管理中的用途。
7. 简述直方图在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8. 简述直方图的作图步骤。
9. 列举出分布不正常的五种直方图。
10. 直方图与质量指标的关系有几种?
11. 怎样选择控制图?
12. 如何分析控制图?
13. 简述R控制图的作用。
14. 简述控制图的工作原理:
15. 简述选控图的工作原理:
16. 简述X-R控制图的作图步骤:
17. 为什么样本平均数控制图比x单值控制图敏感性强?
18. 简述控制图的诊断原理:
19. 控制图的控制界限为什么采用μ±3σ?
20. 举例说明在选控图中是怎样排除非控系统因素的影响的。
21. 样本中位数与样本平均数相比能不能很好的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
22. 在何种情况下要对工序能力指数进行修正?
23. 质量体系结构有那些要素构成?
24. 什么是相关关系?它和函数关系有什么不同?
25. 什么叫回归?
26. 相关概念和回归概念之间有何联系和区别?
27. 什么是正相关和负相关?举例说明
28. 直线回归方程中y=a+bx,参数a、b是怎样求得的?
29. 回归方程中y=a+bx,参数a、b在社会经济现象中代表什么意义?
30. 什么是质量手册, 它和质量计划有什么不同?
31. 简述ISO9000-2000版标准结构。
32. 简述因果图的作图步骤。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