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品内在质量检验 - 图文

纺织品内在质量检验 - 图文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4 7:48:17

实验步骤:

(1)将10只手套在试验条件下静置24h,试验开始时将其随机摆放在试验 台上,受试者先在试验室内适应30min并进行情绪评定。

(2)戴上手套(面料正面接触手),通过摸、抓、感觉对其接触性舒适感(包括 冷暖感、接触痒感、局部压迫感、接触粘附感和湿冷感5种)进行评价,评价过程中忽略手套的合体性。

(3) 每只手套需连续进行3种状态的单独评价,第一只手套全面评价完之后,间隔60S再进行。

(4)7 d后重复该试验。

第二项实验:10种贴身服用面料的手感评价试验

事先选择8块面料作为标准样品,将它们裁成30cm×30 cm的小样,进行5次洗熨,消除内应力的影响。根据每块标准样品所代表属性的强度值[8],给出两个相反的极端值(见表3所示)。

试验步骤如下: (1) 15名年龄在22~27岁之间的受试者(14名女性,1名男性,均为在校学生),在面积为40 In2(温度(21士1)℃,湿度(54±2)%RH)的恒温实验室中进行试验。受试者先在恒温室中适应20min,以熟悉该试验手感分析的程序,同时记录受试者情绪状态。

(2)20min后,受试者主动接触随机摆放的样品,按照一致的触摸方法评价样品正面的手感,通过与给定的8块标准样品进行比较,给出每块面料的各项手感值。 (3) 受试者按自己的速度对所提供的样品进行独立评价,记录试验时间。为避免各评价人员之间的相互干扰,每个受试者的评价是独立进行的。试验采用了实验心理学中的数量估计法制作的感觉比例量表[9]。通过问卷的方法,要求受试者对每种面料的手感性能按所给标尺评价[4|,进行o~15的程度打分。

(4)每位受试者对样品的评价都需重复3次,中间间隔为6~7 d,通过取3次重复评价的均值,将个体内对不稳定因素的影响减少到最小。

第三项实验:客观实验

织物客观评价即利用仪器对织物物理机械性能进行评定。从而实现对织物质量,可逢性及服用性能的控制和利用。 下表为贴身织物的基本手感值

2.2实验结论

通过对十块贴身服用面料主观接触舒适性和手感的评价,以及对面料客观物理性能的测量,综合分析了服装接触舒适性与其织物的手感的相关性,确证主客观方式都是评价织物手感的有效途径,多项个人的舒适感知,手感属性以及物理机械性能都与总体接触舒适性显著相关。 三、 安全性检验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织物的安全性也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 3.1、 关注纺织品所用面料、辅料是否有有害特质

1、甲醛的含量: 甲醛常用于纺织纤维纯纺和混纺织物的树脂整理及部分服装成品的定型整理,具有免烫.防缩、防皱和易去污等作用。由含过量甲醛的纺织品做成的服装,在人们的穿着过程中甲醛会逐渐释放出来,通过人体呼吸及皮肤接触.在体内的甲醛对呼吸道黏膜和皮肤产生强烈刺激.引起相关疾病并可能诱发癌症,长期低浓度摄入甲醛会引起食欲减退.体重减轻.衰弱.失眠等症状,对婴幼儿的毒性则表现为气喘,气管炎.染色体异常.抵抗力下降等。

2、pH值:pH值是表示酸碱性强弱的一个常用指标,一般在0~14之间取值。人的皮肤带有一层弱酸性物质,以防止疾病的侵入。因此,纺织品特别是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的pH值能控制在中性至弱酸性范围内.则对皮肤最具保护作用;反之.就会对皮肤产生刺激.导致皮肤损伤、滋生细菌、引起疾病。

3、色牢度:染色牢度是指染色或者印花纺织品在染色、印花以后的加工过程中或在使用过程中.受各种外界因素的作用.能保持其原来的色泽的能力(或不褪色的能力)。色牢度不仅关系到纺织产品的质量好坏,也直接关系到人体的健康安全。色牢度低的纺织产品.染料或颜料很容易转移到皮肤上.其中包含的有害有机化合物和重金属离子等可以通过皮肤被人体吸收.轻者让人感觉瘙痒、重者可以导致皮肤表面起红斑丘疹等.甚至诱发癌症。特别是婴幼儿用品的唾液和汗渍色牢度指标尤其重要,婴幼儿可通过唾液和汗渍吸收有色.有害的纺织品中的染料,会对婴幼儿产生不利影响。

4.异味:不合格的纺织品往往都伴有一些异味,异味的存在说明纺织品上有过量的化学物质残留.这是消费者最容易判断的一项指标。纺织品在开封后,如果有霉味、高沸程石油味.煤油味.鱼腥味、芳香烃气味中的一种或几种,则可被判为”有异味”。

5.禁用偶氮染料:禁用偶氮染料本身并没有直接的致癌作用.但其在一定条件下特别是染色牢度不佳时,部分染料会从纺织品上转移到人的皮肤上.在人体的正常代谢过程中分泌物的生物催化作用下会还原出芳香胺,通过皮肤被人体逐渐吸收.导致肌体病变.甚至能改变人体原有DNA结构,诱发癌症等。

6.致敏染料:致敏染料是指某些会引起人体或动物的皮肤、黏膜或呼吸道过敏的染料。目前致敏染料共发现27种.其中分散染料26种.酸性染料1种.分散染料常用于聚酯、聚酰胺和醋酯纤维纯纺或混纺产品染色。

7.重金属的含量:使用金属络合染料是纺织品上重金属的重要来源,而天然植物纤维在生长加工过程中亦可能从受污染土壤或空气中吸收重金属。此外,服装辅件如拉链、纽扣上也可能含有游离的重金属物质。纺织品上残留的过量重金属组分一旦通过皮肤为人体所吸收,将会造成严重的累积毒性。

8.农药残留量:杀虫剂主要存在于天然纤维(棉)中.纺织品上的残留农药一般都结构稳定、难氧化.难分解、毒性大,通过皮肤被人体吸收后容易累积稳定存在于人体的组织中,也能在肝、肾.心脏等组织中蓄积,干扰体内正常分泌物的合成、释放.代谢等过程。

9.织物燃烧性:大多数纺织品都具有易燃特性,而且现有的纤维材料都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能最大限度地接触大气中的氧。因此,服装等纺织品很容易给人们带来燃烧伤害。织物的起燃时间越长就越有利于接触者及时摆脱起燃物品对人体的伤害,并在火场中对人体有短暂的防护作用,可以为人类躲避烧伤和逃生争取更多的时间。

10.抗微生物整理: 抗微生物整理剂是用于纺织品的抗菌防臭、防虫整理的助剂,它们中大部分具有一定的毒性,这些整理剂既要满足纺织品自身性能、加工工艺又要满足最终用途.理想的抗微生物整理剂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弱点。有些抗菌剂对细菌非常有效.但是对真菌类无效,有些正好相反;有的不耐水洗;有的对人与环境有一定的危害等等。因此,根据纺织品的最终用途适当选用抗茵剂是合理的。用于与皮肤接触的纺织品的抗菌剂及其整理产品必须是安全的,对人完全无毒、无刺激,经常使用的产品所采用的抗微生物整理剂还必须是非致敏性的。

11.其他指标:其他纺织产品的安全性还有含氯苯酚.有机氯载体、有害细菌存活量和挥发性物质释放等。 3.2纤检人的责任

基于纺织品有以上诸方面的安全隐患.国家标准保证了纺织品的基本安全性.广大的纺织企业和经销单位积极配合执行有关标准.努力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卫生健康的纺织品。作为质检人、纤检人,针对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纺织用品的安全隐患,我们应该在确保纺织产品安全性方面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引导生产企业生产符合有关产品标准. 《国家纺织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及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的产品。一是加大纺织品安全的宣传。应加强环保意识和安全性纺织品生产、消费的宣传,建立专门的,安全性纺织品信息咨询机构.使纺织企业和消费者真正具有环保意识;重视纺织品安全性信息的收集,帮助我国纺织和服装企业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外在纺织品服装领域对有害物质限量的最新要求和认证标准。二是加强对纺织品安全性的研究。纺织工业的生产链包括原料加工、纺纱.织造、印染、后整理加工和制品加工等。纺织品中的有害物质除生产工艺不当会过量残余外.有部分是上游原料带来的。因此,我们对纺织品安全

搜索更多关于: 纺织品内在质量检验 - 图文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实验步骤: (1)将10只手套在试验条件下静置24h,试验开始时将其随机摆放在试验 台上,受试者先在试验室内适应30min并进行情绪评定。 (2)戴上手套(面料正面接触手),通过摸、抓、感觉对其接触性舒适感(包括 冷暖感、接触痒感、局部压迫感、接触粘附感和湿冷感5种)进行评价,评价过程中忽略手套的合体性。 (3) 每只手套需连续进行3种状态的单独评价,第一只手套全面评价完之后,间隔60S再进行。 (4)7 d后重复该试验。 第二项实验:10种贴身服用面料的手感评价试验 事先选择8块面料作为标准样品,将它们裁成30cm×30 cm的小样,进行5次洗熨,消除内应力的影响。根据每块标准样品所代表属性的强度值[8],给出两个相反的极端值(见表3所示)。 试验步骤如下: (1) 1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