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2018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背诵包过版 - 图文
中级经济师考试 经济学基础 经典资料 背诵版
结构 绩效考评 第十三章 财政收入 第二部分 财 政 部
①严格控制一般性开支②大力支持教育事业发展③大力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④大力支持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财政支持,落实城镇养老保险,完善最低生活保障,支持社会福利慈善,经济发展优先)⑤大力支持生态环境建设 优化结构 含义 财政支出绩效考评的内容与方法 分类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主体是政府及其财政部门;绩效评价的对象是使用财政资金的部门或机构;绩效评价的内容是公共委托-代理事项; 4E原则:经济性、效率性、效益性和公平性。 原则 方法 指标 阶段 ①统一领导原则②分类管理原则③客观公正原则④科学规范原则绩效考评含义合规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1)比较法;(2)因素分析法;(3)公众评价法;(4)成本效益分析法 确定合理的绩效考评指标是财政支出绩效考评的关键。要遵循相关性、可比性、重要性和经济性原则 绩效考评程序一般分为准备、实施和撰写与提交绩效考评报告三个阶段 ①税收(强制性)②社会缴款(可以强制,也可以自愿)③赠与收入(其他政府或国际)④其他收入(如使用费和规费) 我国将政府收入分为税收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非税收入、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债务收入、转移性收入共6类 含义与分类 不同口径 含义 财政集中度与宏观税负 ①最小口径(仅包含税收收入)②小口径(最常用不包括政府债务收入)③中口径(公共财政+社保收入)④最大口径 财政集中度也称为宏观税负,是指从国民经济收支环流中截取并运用的资金占国民经济总量的比重 口径 ①?? 税收收入/GDP ②公共财政收入/GDP ③(公共财政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社会保障基金收入)/GDP 特征
①强制性(直接凭借政治权力,通过法律形式对社会产品实行强制征收)②无偿性(税收本质的体现)③固定性 基本要素是前三个①纳税人(纳税主体)②课税对象(不同税种标志征税客体税目)③税率(是税收制度的中心环节,体现征税的深度:比例/定额/累进全额和超额) ④纳税环节⑤纳税期限⑥减税免税⑦违章处理⑧纳税地点 财政收入 要素 税收 按课税对象 计量课税对象 ①流转税(主体税种,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②所得税③财产税(土地增值税等)④行为税 ①从价税(增值税、营业税)②从量税(啤酒、汽油) ①价内税(消费税、营业税零售环节)②价外税(增值税零售环节之前) ①直接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财产税)②间接税(纳税人不一定是负税人。流转税) ①中央税(消费税,关税)②地方税(契税,房产税)③中央和地方共享税(增值,资源,所得,印花) 是一条先上升后下降的曲线 保持适度的宏观税负水平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条件 分类 税收与价格 税负能否转嫁 管理权限 拉弗曲线与征税的限度 税负方式 影响税负应税商品供给需求弹性 ①前转(最典型和最普遍)②后转③混转④消转⑤旁转⑥税收资本化(最典型是对土地交易。是税收后转特殊形式) 是决定税负转嫁状况的关键因素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较易转嫁;反之
中级经济师考试 经济学基础 经典资料 背诵版
分 转嫁 转嫁的 因素 课税商品的性质 课税与经济交易的关系 生活必需品的税负容易转嫁;非生活必需品的税负不容易转嫁 与经济交易无关而直接对纳税人,不容易转嫁;经济交易过程间接对纳税人,容易转嫁 课税范围的大小 商品的竞争程度 特征 国债功能 国债负担 国债限度 指标 绝对规模 相对规模 课税范围越广泛,税负容易转嫁;课税范围越狭窄,税负难以转嫁 竞争越小的商品越容易转嫁 自愿性、有偿性、灵活性与私债相比,国债由于有政府信用的担保、风险小,又称为“金边债券” ①弥补财政赤字(基本功能三种方式:向中央银行借款;增税;发行国债; 一般不会导致通货膨胀)②筹集建设资金③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 “金边债券”特别是短期国债,流动性强,被称为“有利息的钞票”)④调控宏观经济 四个方面分析国债的负担:①认购者负担(债权人负担)②债务人负担(政府负担)③纳税人负担④代际负担 ①国债余额—历年累积债务总规模②当年发行国债的总额③当年到期需还本付息的债务总额 ①国债负担率即国民经济承受能力(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发达国家不超过60%,发展中国家不超过45%)②债务依存度(占当年财政支出总额的比重国际公认债务度警戒线在15%~20%之间) 国债 李嘉图等价定理 发行 制度 国债 制度 条件 方式 在某些条件下,政府无论是用债券还是税收筹资,其效果都是相同的或者等价的 包括国债种类、发行日期、发行权限、发行对象等。决定发行条件的关键是国债的发行方式 主要有公募招标方式、承购包销方式、直接发售方式和“随买”方式 主要有抽签分次偿还、到期一次偿还、转期偿还、提前偿还和市场购销法等方式 ①国债发行市场(一级市场)②国债流通市场(二级市场:柜台市场,店头市场) ①现货交易方式(最古老,普通)②回购交易方式③期货交易方式(四项基本要素:期限、价格、数量、标的国债 三项功能:保值、投机、套利)④期权交易 偿还制度 市场交易制度 根据国债交易的层次 按国债交易成交订约和清算的期限 第十四章 政府预算 是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㈠从技术性方面看{①从形式上,它是政府的财政收支计划,以预算平衡表体现②从内容上,它是政府对财政收支的计政府预算职能与原则 概念 职能 原则 划安排,它是政府理财的主导环节和基本环节}㈡从政治性,它是重大的政治行为㈢从本质上,它是国家和政府意志的体现是一个重要法律性文件(属于年度立法) 最早出现在英国于17世纪 ①反映政府部门活动②监督政府部门收支运作情况的功能③控制政府部门支出的功能 ①完整性②统一性③可靠性④合法性⑤公开性⑥年度性(历年制从每年的1月1日起中德法国/跨年制美英日国) 按编制形式分 ①单式预算(编制一个总预算)②复式预算(编制两个或两个以上预算⒈经常预算以税收为收入来源,以行政事业项目为支出对象⒉资本预算以国债为收入来源,以经济建设项目为支出对象) ①增量(基数)预算{在以前预算年度的基础上, 增量预算保持了财政收支指标的连续性。是一种传统的预算编制方法}②零基预算{不考虑以前年度的财政收支重新评估各项收支} ①年度预算{有法律效力是指预算有效期为一年的政府预算}②多年预算{也称中期预算,滚动预算,是指预算有效期为几年}中期预算一般不具有法律效力,也不需要经过国家权力机关的批准 分类 按编制依据的内容和方法分 按预算作用时间长短分
中级经济师考试 经济学基础 经典资料 背诵版
按预算收支平衡状况分 按项目是否直接反映经济效益分 ①平衡预算{收入基本等于预算支出}②差额预算{收入大于或小于预算支出} ①投入预算②绩效预算③规划-项目预算制度 ①中央预算②地方预算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议 按预算管理层级分 我国预算职权划分 第二部分 财 政 部 分 各级人民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审查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及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批准中央预算的报告,改变或者撤销全国立法 机关 代表大会 各人民代表大 会常务委员会 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监督中央和地方预算的执行,审查和批准中央预算的调整方案,审查和批准中央决算;撤销国务院制定的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撤销省、自治区、直辖市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 各级人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各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本级预算草案,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作关于本级总预算草案的报告;组织本级总预算执行;决民政府 定本级政府预备费动用;编制本级预算调整方案等 中央预算与地方预算有关收入和支出项目的划分、地方向中央上解收入、中央对地方返还或者给予补助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报全国人民职权划分 财政部门 业务主管 各单位 具体编制本级预算草案;具体组织本级总预算的执行;提出本级预备费动用方案;具体编制本级预算的调整方案;定期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财政部门报告各级预算的执行情况;具体编制本级决算草案 根据国家预算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部门预算具体执行办法;编制本部门预算草案;组织和监督本部门预算的执行;定期向本级政府财政部门报告预算执行情况;编制本部门决算草案 各单位负责编制本单位预算、决算草案;按规定上缴预算收入、安排预算支出;接受政府财政、审计有关部门的监督 我国政府预算体系 即一般预算,指政府凭借国家政治权力,以社会管理者身份筹集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保障的收支预算 公共财含义 政预算 收入 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专项、收费、罚没、经营、国有资源有偿) 支出 是就公共财政预算而言的 政府性基金预具有专项用途的财政资金。政府性基金项目由财政部审批,重要的政府性基金项目须报国务院审批专项用于支持特定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收支预算管理原则是以收定支,专款专用,结余结转下年继续使用 算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①是国家以所有者身份依法取得的预算支出按照当年预算收入规模安排,不列赤字②核心是调整国家和国有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③原则。Ⅰ统筹兼顾、适度集中Ⅱ相对独立、相互衔接Ⅲ分级编制、逐步实施④收入包括从国家出资企业取得的利润、股利、股息和国有产权(股权)转让收入、清算收入;支出用于对重要企业补充资本金和弥补一些国有企业改革成本⑤2010年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范围为国资委监管企业、中国烟草总公司和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含义 是指政府通过社会保险缴费、政府公共预算安排等方式取得收入,专项用于社会保障支出的收支预算 ①依法建立,规范统一②统筹编制,明确责任③专项基金,专款专用④相对独立,有机衔接(社会保险基金不能用于平衡公共财政预算,但公共财政预算可补助社会保险金)⑤收支平衡,留有结余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生育保险基金 草案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汇总编制,财政部审核后,由财政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向国务院报告 社会保原则 障预算 范围 审批 公共财政预算是政府预算体系中的基础,应当纳入公共财政预算 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部分收入可用于弥补社会保障支
中级经济师考试 经济学基础 经典资料 背诵版
含义 我国政府预算编制 预算执行 建立部门预算制度 意义 部门预算是政府部门依据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及其履行职能需要,由基层单位开始编制,逐级上报,审核,汇总 ①实行综合预算,增强预算的透明度,提高了预算分配的规范性和完整性②增强预算管理的科学性,提高效益③有利于推动部门和行业事业发展④增强了预算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有效地规范了政府的管财行为 ①部门预算制度是市场经济国家财政预算管理的基本形式②收入用标准收入预算法支出用零基预算法③基本支出预算实行定员定额管特点 理,项目预算要进行科学论证和合理排序优先安排急需可行的项目④部门预算采取自下而上的编制方式,编制程序实行“两上两下”的基本流程 政府预算制度是财政制度的核心一般是通过“预算法”的形式予以确定 将预算含义 财政部从2011年1月1日起,将按预算外管理的收入(不含教育收费)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全部上缴中央国库,支出通过公共财政预算或外资金方式 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交通运输部集中的航道维护收入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 纳入预收入和支出 预算外收入纳入预算管理后,收入预算级次保持不变,原上缴中央财政专户的收入上缴中央国库 算管理 预算执行制度是政府预算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预算实施的关键环节 建立国含义 ①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②规范财政性资金收缴方式③改变财政资金分散拨付方式 库集中内容 ①加强了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监督控制②提高了预算执行管理信息的透明度③增强了财政宏观调控能力 收付制度 意义 实行政府采购制度 政府采购运行机制实行集中采购与分散采购相结合,以集中为主,分散为辅 是国家管理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划分财政收支范围和财政管理职责与权限财政管理预算是财政管理体制的中心环节 含义 依据是政府职能界定和政府间事权划分。政府间财政支出划分是财政管理体制的基础性内容 政府间事权及第①受益原则(全国归中央/区域归地方)②效率原则③区域原则(没有区域归中央如外交、国防事务/有区域归地方如社会治安、支出责任划分 原则 内十城市供水、公园事务)④技术原则(如三峡工程、青藏铁路等公共工程) 容 五税种属性是决定政府间财政收入划分的主要标准; 收入结构以中央政府为主,支出结构以地方政府为主 政府间财政收章 ①集权原则②效率原则(把流动性较强收入作为中央政府收入)③恰当原则④收益与负担对等原则 入的划分 原则 ①遵循“州余权主义”原则②政府间的财政联系主要依靠分税制和转移支付制度来实现(美国等) 财政联邦制 模式 类 在中央统一领导下,根据事权划分及与之相适应的财权财力划分地方政府分权水平较低自主性较小 财政单一制 财型 一直实行统收统支、高度集中的体制;改革开放后实行了“包干制”财政管理体制;94年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我国 政①保证各级政府和财政职能的有效履行②调节各级和各地政府及其财政之间的不平衡③促进社会公平,提高财政效率 作用 管①中央与地方的关系②调节地区间分配③政府与企业间的分配关系④统一政策与分级管理合⑤整体设计与逐步推进 思想 理中央税 关税,海关代征的增值税和消费税,消费税,中央企业上缴利润 1994体分营业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契税,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 年分税地方税 制 内容 增值税(中央75%;地方25%)资源税、证券交易(印花)税(各50%;2000年后中央97%) 税制 中央地方共享税 制 完善 ①印花税中央97%;地方3%②金融保险业营业税税率是5%③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④国务院决定从2002年1月1日起实施所得税收入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