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我国安全生产方针

我国安全生产方针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 15:04:36

世界必须符合客观规律,强调防治并举、标本兼治,恰恰与科学发展观的内核相契合。坚持综合治理,必将会促进安全生产战线进一步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而减少和控制各类事故发生、推动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由上述可以看出,我国的劳动保护工作方针是经过反复实践而最终确定的,是符合我国生产实际的,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二、安全生产方针的含义

综上所述,我国安全生产方针经历了一个从五六十年代的“安全生产”到七十年代之后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再到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12字方针,反映了我们对安全生产规律特点认识的不断深化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进一步强化了安全的重要性,并强调在生产中要做好预防工作,尽可能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因此,对于我国安全生产方针的含义,应从这一方针的产生和发展去理解,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人的生命是最可贵的。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所在,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首先表现在要始终把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安全生产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国际声誉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任何忽视安全生产的行为和做法,都是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不负责任的行为。要求各级人民政府、政府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都必须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把安全生产作为经济工作中的首要任务来抓。

“安全第一”,就是强调安全、突出安全、安全优先,在生产过程中始终把安全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上,切实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安全第一”,是相对于生产而言,即当生产和安全发生矛盾时,必须先解决安全问题,使生产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进行。绝

不能在劳动者人身安全没有保障的情况下,为了完成生产经营任务而强迫或诱使工人去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生产必须安全,不安全不生产。”把安全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这就要求把安全生产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切实处理好安全与效益、安全与生产的关系;当生产建设与安全发生矛盾时,要坚持安全是第一位,要树立人是最宝贵的思想,做到不安全不生产、隐患不处理不生产。坚持“安全第一”,对于扞卫人的生命尊严、构建安全社会、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安全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安全第一”体现了人们对安全生产的一种理性认识,这种理性认识包含两个层面。第一层面:生命观。它体现人们对安全生产的价值取向,也体现人们对人类自我生命的价值观。人的生命是至高无上的,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要珍惜生命,爱护生命,保护生命。事故意味着对生命的摧残与毁灭,因此,生产活动中,应把保护生命的安全放在第一位;第二层面,协调观,即生产与安全的协调观。任何一个系统的有效运行,其前提是该系统处于正常状态。因此,“正常”是基础,是前提。从生产系统来说,保证生产系统正常就是保证系统安全。安全是保证生产系统有效运转的基础条件和前提条件,如果基础和前提条件不保证,就谈不上有效运转。因此,应把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

“安全第一”是一个相对、辩证的概念,它是在人类活动的方式上(或生产技术的层次上)相对于其它方式或手段而言,并在与之发生矛盾时,必须遵循的原则。“安全第一”的原则通过如下方式体现:在思想认识上安全高于其它工作;在组织机构上安全权威大于其它组织或部门;在资金安排上,安全强度重视程度重于其它工作所需的资金;在知识更新上,安全知识(规章)学习先于其它作;当安全与生产、安全与经济、安全与效益发生矛盾时,安全优先。安全既是企业的目标,又是各项工作(技术、效益、生产等)的基础。建立起辩证的安全第一哲学观,就能处理好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才能做好企业的安全工作。

“安全第一”是企业生产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坚持安全第一,实现安全生产,是国家对企业的最基本的要求。企业如果没有安全生产,也就不可能有正常的生产,企业不能正常生产,也就不可能为社会创造价值,为国家创造财富,为人民大众提供物质和精神的产品,企业也就还可能实现自身的效益。企业如果不能实现安全生产,经常不断地发生伤亡事故,出现职业病,就会对企业员工有莫大的冲击,就会人心不稳,士气不旺,从而不可能有效地实现企业的生产和发展的目标。

作为一个企业的负责人或经营管理者,应该认识到,企业的最基本的任务是生产经营,向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为公民提供就业机会。如果企业的安全生产不能实现,企业的这些基本功能都难以实现,因此,国家通过法律规定,通过政府的管理和监管,要求企业实现安全生产,保证安全生产。同时,国家还要求企业重视对员工的培训,要求企业建成优美园林式的厂房厂区,成为所在社区的典范,要求企业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为国家、社会和需要帮助的人们尽自己的义务,等等。在这些方面国家对企业的要求,是以企业实现安全生产为前提的,不能很好地实现安全生产,国家对企业的这些要求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预防为主”,就是指把安全生产工作的关口前移、超前防范,建立预教、预测、预想、预报、预警、预防的递进式、立体化事故隐患预防体系,改善安全状况,预防安全事故。这是实现安全第一的前题条件。要实现安全第一,必须以预防为主。要不断地查找隐患,谋事在先,尊重科学,探索规律,采取有效的事前控制措施,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虽然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还不可能完全杜绝事故发生,但只要思想重视,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运用安全原理和方法,预防措施得当,安全事故特别是重大恶性事故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

“预防为主”是落实“安全第一”的基础和前提。面对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事故,我们有不同的对策,即上策、中策和下策。引用东汉政治家荀况的治国观点,可诠释安全生产

“三策”,即“先其未然谓之防,发而止之谓之救,行而责之谓之戒。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意思是说,预防为上策,抢救为中策,警戒为下策。显然,预防为主就是主张、强调采用“上策”。事故是由隐患转化为危险,再由危险转化而成事故的。因此,隐患是事故的源头,危险是隐患转化为事故过程中的一种状态。要避免事故,就要控制这种“转化”,严格说,是控制转化的条件。那么,什么时候控制最有效?事物有一个普遍的发展规律,那就是事物形成的初始阶段力量小,发展速度慢,这个时候消灭该事物所花费的精力最少,成本最低。根据这个规律,消除事故的最好办法就是消除隐患,控制隐患转化为事故的条件,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因此,应把预防方法作为事故控制的主要方法。安全生产工作以预防为主是现代生产发展的需要。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而且往往又是多学科综合运用,安全问题十分复杂,稍一疏忽就会酿成重大事故。预防为主,就是要在事前做好安全工作。要做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要依靠技术进步,加强科学管理,搞好科学预测与分析工作;要在设计生产系统的时候,同时设计系统安全措施,以保证生产系统安全化,把工伤事故和职业危害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预防为主就是要事前做好安全工作,做到未雨绸缪。墨菲法则指出:“出现的风险都是你想不到的,也就是常言的意外,预料之外,想不到,想到的一般不会发生,发生的都是没想到的。”按照这一法则,我们为了预防事故,预防意外,就要进行预想,并且事实证明,越是预想充分预防就越有效。要做到预想充分就要注意,一方面做任何工作都要开展预想,尤其是在一些危险作业,也就是那些临时性、不固定性、特殊性、危险性的作业前开展预想活动。因为危险性作业往往危险因素多,容易发生事故,而且事故后果往往比较严重。日本中央劳动灾害防止协会的统计资料表明,危险作业的事故占事故总数的30%。另一方面,预想要充分发动企业员工的参与,发动面越广,参与程度越深,预想的充分性

搜索更多关于: 我国安全生产方针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世界必须符合客观规律,强调防治并举、标本兼治,恰恰与科学发展观的内核相契合。坚持综合治理,必将会促进安全生产战线进一步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而减少和控制各类事故发生、推动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由上述可以看出,我国的劳动保护工作方针是经过反复实践而最终确定的,是符合我国生产实际的,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二、安全生产方针的含义 综上所述,我国安全生产方针经历了一个从五六十年代的“安全生产”到七十年代之后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再到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12字方针,反映了我们对安全生产规律特点认识的不断深化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进一步强化了安全的重要性,并强调在生产中要做好预防工作,尽可能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因此,对于我国安全生产方针的含义,应从这一方针的产生和发展去理解,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