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无线移动社交网络

无线移动社交网络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3 12:37:54

社交网络综述

摘要: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面向不同用户的在

线社会网络不断涌现,人与人联系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在线社交网络作为及其重要的联络工具已经渗入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评述,概要介绍了社交网络的缘起、发展历程和代表网站,分析了研究社交网络的常用指标并进行了仿真,探讨了当前无线移动社交网络通信中存在的中继选择、内容分发和安全等问题。

1.社交网络定义

社交网络即社交网络服务,源自英文SNS(Social Network Service)的翻译,中文直译为社会性网络服务或社会化网络服务,意译为社交网络服务。社交网络含义包括硬件、软件、服务及应用,人们习惯上用社交网络来代指SNS(Social Network Service)。

2003年有学者首次提出了在线社交网络( online social network)的概念, 目前被学界和企业界引用最多的定义有两个: 一个是密歇根州立大学的Boyd和Ellison的定义: SNS 是一种网络服务, 这种服务允许网民在一个受限制的系统上构建一个公开或半公开的个人空间, 在空间里面明确列出友情链接用户名单, 并且在这个系统里, 网民可以查看自己的链接和关联用户的链接。另一个是维基百科上对于SNS的定义,社交网站是一种多人参与的网站, 在这个网站上, 用户公开自己创造的内容并与他人分享个人或专业信息; 社交网络服务则是一种建立和验证在线社会网络的软件 。

社交网络源自网络社交,网络社交的起点是电子邮件。互联网本质上就是计算机之间的联网,早期的电子邮件(E-mail)解决了远程的邮件传输的问题,至今它也是互联网上最普及的应用,同时它也是网络社交的起点。

谈论社交网络,不得不提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米尔格朗设计的一个连锁信件实验。米尔格朗把信随机发送给住在美国各城市的一部分居民,信中写有一个波士顿股票经纪人的名字,并要求每名收信人把这封信寄给自己认为是比较接近这名股票经纪人的朋友。这位朋友收到信后,再把信寄给他认为更接近这名股票经纪人的朋友。最终,大部分信件都寄到了这名股票经纪人手中,每封信平均经手6.2次到达。于是,米尔格朗提出六度分隔理论,认为世界上任意两个人之间建立联系,最多只需要6个中间人。这就是著名的“六度空间理论”。

社交网络发展史上,相对于E-mail,电子公告板(BBS)则更进了一步,把“群发”和“转发”常态化,理论上实现了向所有人发布信息并讨论话题的功能。BBS把网络社交推进了一步,从单纯的点对点交流的成本降低,推进到了点对面交流成本的降低。

即时通信(IM)和博客(Blog)更像是前面两个社交工具的升级版本,前者提高了即时效果(传输速度)和同时交流能力(并行处理);后者则开始体现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理论——信息发布节点开始体现越来越强的个体意识,因为在时间维度上的分散信息开始可以被聚合,进而成为信息发布节点的“形象”和“性格”。

随着网络社交的悄悄演进,一个人在网络上的形象更加趋于完整,社交网络也不断地推陈出新。各种社交网络应运而生,下一节将具体分析社交网络的发展和代表。

2.在线社交网络发展及代表性网站Facebook

最早的SNS网站SixDegrees. Com 创立于1997 年, 随后各种SNS迅速发展, 但由于当时SNS本身的服务模式不成熟, 无法满足网民的访问需求, SNS并没有成为主流网站。直到2004年以社交游戏和实名制交友见长的Facebook出现后, SNS才真正兴起。从2005年开始, 我国的校内网、开心网等模仿Facebook的模式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Facebook、Myspace

等SNS网站影响下, 近三年来全球网络社区都掀起了SNS化运动。SNS这种以真实人际关系为基础的社会网络, 结合了现实社区和虚拟社区的优点, 成为人们竞相追捧的新交互平台, 并被称为正在爆发的互联网的革命。

图1:全球较为知名的在线社交网络发展

Facebook是当下最炙手可热的在线社交网站。它于2004年2月4日上线。前身是

facemash网站,比较在线的脸部图像以选取更加漂亮的人,吸引了大量的用户。作者

Zuckerberg因使用她人图像涉嫌违反安全,侵犯著作权,侵犯个人隐私,并面临驱逐。受到facemash

网站事件的激发,Zuckerberg于2004年编写新网站为thefacebook.com,该社交网站初始仅向

哈佛大学学生开放,2005年迅速推广到美国各大高校,后逐步开放到包括苹果、微软一些公司的工作人员,2009年9月,开始为拥有有效电子邮件地址的超过13岁的人群提供服务。到2010年3月,Facebook一度超越谷歌,成为访问量最大的网站。

Facebook提供的特色服务包括以下方面。

墙就是用户档案页上的留言板。有权浏览某一个用户完整档案页的其他用户,都可以看到该用户的墙。用户墙上的留言还会用Feed输出。很多用户通过他们朋友的墙,留短信儿。更私秘的交流则通过“消息(Messages)”进行。消息发送到用户的个人信箱,就象电子邮件,只有收信人和发信人可以看到。2007年7月起,用户可以在墙上贴附件。之前,只允许文本内容。

礼物

2007年2月,Facebook新增了“礼物”功能。朋友们可以互送“礼物”,礼物从Facebook的虚拟礼品店选择,赠送时附上一条消息。收到的礼物以及所附的消息会显示在收礼者的“墙”上。另有一个“匿名”的选项。虽然所有人都可以看到礼物,但只有收礼者可以看到送礼者的名字和消息。这种礼物只在礼盒中,而不在墙上显示。Facebook用户注册时免费获得一个礼物。以后的每个礼物一美元。Facebook每天推出一款新礼物,大多数都是限量版,

或只是限期供应。用户个人主页会显示每日礼物的广告。随着Facebook开放平台应用程序的出现,第三方开发的应用程序对1美元购买礼物的模式构成威胁,开发的“免费礼物”,与Facebook的官方礼物是不同的。

市场

2007年5月,Facebook推出Facebook 市场。用户可以免费发布下列分类广告:卖二手货、租房、工作,等。供求两方均可发布。所有Facebook用户都可以使用这个功能。目前是免费的

捅(Pokes)

Facebook提供一个“捅(Poke)”别的用户的功能,让用户可以给别人发送一个“Poke”。Facebook常见问题中这样解释:“Poke是你和朋友互动的一种方式。当我们设计这个功能时,我们觉得提供这么一个什么意思也没有的功能其时挺酷。用户们给Poke不同的解释。我们鼓励你给它你自己的解释。” 实际上这个功能的目的只是让用户能引起别的用户的注意。

状态

状态,让用户向他们的朋友和Facebook社区显示他们现在在哪里、做什么。Facebook让用户填入状态的提示是“(某某用户)正在。。。”,用户填入剩下的部分。在用户好友列表的“新近更新”区,显示这些状态。

活动

Facebook活动的功能帮助用户通知朋友们将发生的活动,帮助用户组织线下的社交活动。

开放平台及应用

2007年5月24日,Facebook推出Facebook 开放平台。利用这个框架,第三方软件开发者可以开发与Facebook核心功能集成的应用程序。

视频

与Facebook开放平台同时推出的,还有一个Facebook自己开发的应用程序--视频分享。用户可以上传视频、通过“Facebook移动”上传手机视频,以及用摄像头录像。同时用户可以给视频中的朋友加“标签”。 这一功能被认为会与MySpace的相关功能竞争。但Facebook的视频只能在Facebook网络内观看。

目前Facebook除美国外另有八大市场板块,澳大利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新西兰,香港和越南。Facebook是全球最受欢迎的社交网络,其收入主要是来自广告和开放平台。不过Facebook也面临着严重的安全威胁,除去用户自我保护行为意识不强,网站还存在一些不当行为,如图片滥用,垃圾邮件,提供不当内容等。

3.社交网络分析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社会网络除了具有小世界和无标度性质以外,还具有很多共性:高聚类系数,即你的朋友的朋友很可能也是你的朋友;强的社团性,即网络由若干个群构成,群内部个体间连接相对较紧密,而群与群间连接较稀疏;减低的平均路径长度,即网络中两两节点之间的距离是比较低的。

社交网络分析是使用网络理论来理解社会关系。用节点表示网络中的个体,用边表示个体之间的关系。由此产生的基于图的结构通常比较复杂。节点之间存在多种关系的链路。许多学术领域的研究表明社交网络在不同层次上运作,从家庭级到国家级,并在确定如何解决问题,组织怎样运行,个人在何种程度上实现自己的目标等方面起了很关键的作用。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指标进行分析分析社交网络:中心势,聚类系数和平均路径长度,并结合仿真软件Ucinet对某个学校18为同学组成的关系网络的进行分析。 3.1 中心势

中心势主要是用来衡量一个节点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它又可以细分为四个:度中心度,亲密度,介数和特征向量中心度。

度中心度(degree centrality):定义为网络中节点的链路个数。经常被解释为获取网络中所流经的内容(如病毒、消息等)的及时风险。一般定义网络的度中心度的计算式为:

c(v)?deg(v)n?1 (1)

亲密度(close centrality):close在拓扑学上的意思是近(near)。该参数是指节点到网络中所有其他节点距离的均值。假设网络中共有n个节点,则节点v的亲密度可以表示为:

?dc(v)?t?V\\vG(v,t)n?1 (2)

介数(between centrality):节点对其他节点对之间通信的控制能力。

BCABAD图2. 节点A介数的意义与对比

C如上所示,在左边图中,节点A在节点B和节点C的通信链路上,可以控制一对节点的通信。在右边图中,节点A链接三个节点,在BD、BC、CD的通信链路上,可以控制三对节点的通信。据此可知,右图中的节点A的控制能力将强,拥有较高的介数。

特征向量中心度(Eigenvector centrality):按照原则给网络中的节点评分,即链接高分节点的节点做出同样贡献得到的分数大于等于链接到低分节点的节点。

用xi表示第i个节点,Aij表示网络的邻接矩阵。Aij?1表示节点i和节点j相邻,反之不相邻。特征方程为:Ax??x,求的一组特征值,第i个特征值对应第i个节点。最大特征值代表中心势最高。为了让节点的中心势分数与连接节点的总分成比例,节点i的特征向量中心度为:

xi?1??xj?L(i)j?1N??j?1Aijxj (3)

3.2聚类系数

聚类系数(clustering coefficient):描述网络中节点倾向于聚集成簇的程度。高的聚类系数表示网络存在较高水平的集团化。

聚类系数的物理意义是网络中的节点与它的邻居倾向于组成一个集团的程度。网络中一个节点的聚类系数可以通过下式表示:

Ci?|{ejk}|ki(ki?1),vj,vk?Ni,ejk?E (4)

整个网络的聚类系数由节点的聚类系数的平均公式(5)给出:

C?1ni?Cni?1 (5)

搜索更多关于: 无线移动社交网络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社交网络综述 摘要: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面向不同用户的在线社会网络不断涌现,人与人联系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在线社交网络作为及其重要的联络工具已经渗入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评述,概要介绍了社交网络的缘起、发展历程和代表网站,分析了研究社交网络的常用指标并进行了仿真,探讨了当前无线移动社交网络通信中存在的中继选择、内容分发和安全等问题。 1.社交网络定义 社交网络即社交网络服务,源自英文SNS(Social Network Service)的翻译,中文直译为社会性网络服务或社会化网络服务,意译为社交网络服务。社交网络含义包括硬件、软件、服务及应用,人们习惯上用社交网络来代指SNS(Social Network Service)。 2003年有学者首次提出了在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