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自考毕业论文选题
点才能确立起来。如果是研究现实经济问题,也只有经过这样由表及里的分析,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才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写论文必须首先确立中心论点或中心思想,这个中心论点要贯穿于文章的始终。但是,如果只有中心论点而没有若干与之相联系的从属论点,中心论点就会显得贫乏无力,不能令人信服。因此,在确立文章的中心论点之后,还必须形成若干从属论点,通过这些从属论点把中心论点加以展开,使之得到充分的论证和说明。例如我国已故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写的《二十年翻两番不仅有政治保证而且有技术经济保证》一文,其中心论点便是文章的标题。为了论证这个中心论点,文章提出了如下四个从属论点:
第一,根据我国建国三十年的历史经验来看,工农业总产值每年增长7.2%的速度并不算高。
第二,实现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的最直接的技术经济保证,就在于我们已经找到了迅速发展农业和工业的正确道路。
第三,实现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最重要的还是靠工业自身的迅速发展。因为工业是大头,其总产值一般占工农业总产值的70%左右,而当前发展工业生产的最重要最现实的措施,是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技术改造,充分发挥现有企业的作用。
第四,为了加速企业的技术发展,就要提高折旧率,并且原则上还必须把折旧基金归企业掌握和使用。
文章通过上述四个从属论点,具体地、切实有力地论证了党的十二大提出的奋斗目标,不仅有政治保证,而且有技术经济保证,是完全能够实现的。同时还令人信服地指出了认为基数大、速度低是一种规律性的看法是错误的。
论点的展开可以有以下两种形式:一是文章的各个从属论点呈现纵向排列的形式,这些论点之间是逐步深入的递进的关系。例如,上文在指出了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最重要的是靠工业本身的迅速发展之后,随即指出发展工业最重要最现实的措施是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而要加速企业的技术改造,就要提高折旧率,并将折旧基金留企业使用。这几个从属论点环环紧扣,步步深入,为中心论点的确立建立了坚实可靠的基础。二是文章的各个从属论点呈现横向并列的形式,这些从属论点从事物的不同侧面论证或说明一个主题。例如《经济研究》1985年第3期发表的《发展我国铁路旅客运输业的主要对策》一文,提出了如下四项对策:第一,运用经济杠杆,合理调整旅客运输结构;第二,改进运输组织,挖掘运输潜力;第三,加速铁路旅客运输新技术的采用;第四,广泛筹集资金,发展铁路旅客运输。这四点就是一种横向排列的关系,它们分别阐述了制约铁路运输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了这些发展铁路运输对策的可行性,从不同侧面论证了发展我国铁路旅客运输业这个主题。
四、毕业论文的撰写
在充分占有材料,并经过整理、分析、设计,初步形成了论点的论据之后,就可以进入毕业论文的写作阶段了,这是科学研究的最后阶段,它的任务是把研究成果以适当 的形式表达出来。前面进行的准备工作就象“十月怀胎”,把酝酿成熟的观点写出来就象“一朝分娩”。不过,实际做起来也不是这样截然分开,在写作过程中仍会有材料的搜集和加工。
(一)拟定写作提纲
在着手写毕业论文初稿之前,要先写论文提纲。写提纲如同搞建筑要先有设计一样,搞建筑如果事先不作周密的设计而仓促上马,就难免造成窝工和浪费,甚至会完全失败。写论文同样如此,除非是一位学识渊博,经验丰富的作者,并且事先想好了全文的论点、结构乃至各个细节,已经胸有成竹,否则,都应当有一个写作提纲。实际上,拟定论文提纲是对准备阶段所得成果作进一步加工的过程,是进一步补充和提炼材料、明确论点和论据的过程,是使思路更加清晰、表述更有条理、论证更有说服力的过程。从这一点来看,写提纲是撰写论文的必经之步骤,对于初学写作的大学生来说,就更是如此。
写提纲之前,先要确定论文的标题。一般说来,标题规定论文的基本内容或指出论文的中心论点,其实,这在确定毕业论文的选题时就已经大体上明确了。不过,在写提纲之前,还是要费一番思索,把它最后确定下来。要使读者看了标题,就能明确地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标题定得好,也能为论文增色不少。论文的标题既要概括,又要醒目,但不能因概括而流于空泛,也不能为了追求醒目而失去了科学性。
论文标题大体有两种类型:一类是指明文章论述的课题。如《论“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问题》、《企业财务管理体制改革问题初探》、《略论管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类是指明文章的中心论点,如《把指令性计划建立在商品经济的基础上》、《价值规律的作用是革命的》、《增强企业活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打破条块分割,发展横向经济联系》。
有时,在正标题之下,还要贯以副标题,这可以避免标题过长,还可以使标题更加鲜明,引人注目。如《企业领导制中的一个问题——关于一长制的考察》、《分配体制的重要突破——试论建筑企业实行百元产值工资含量包干制》、《改造经济体制模式,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学习〈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一些体会》。
确定了标题,就要写论文提纲了。写提纲可分为两步进行:第一步,可以写一个粗略的提纲,即把所要论述的问题大体排排顺序,列出几个题目,形成论文的轮廓。例如,《政企分开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一文的粗略提纲就可以写成这样:
引 言
一、政企合一的弊端
二、政企分开符合经济规律
三、关于政企真正分开的初步设想
这种提纲虽然内容比较简略、比较概括,但它已经指出了全文的布局和要点。如果论文的内容比较简单,而作者对全文又已有了周密的考虑,有一个粗略的提纲也就够了;如果是一篇篇幅较长的论文,就要对这个粗略的提纲进一步充实内容,把大小论点和论据都一一列出来,形成论文的详细纲目。现仍以上述论文为例,详细的提纲就可以写成:
引 言:指出政企分开问题在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地位 一、政企合一的弊端
1.从微观上分析,政企合一造成两个“大锅饭”,即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
吃企业的“大锅饭”。
2.从宏观上分析,政企合一形成条块分割,各自为政。 二、政企分开符合经济规律
1.以农村普遍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冲破人民公社政企合一的体制为例证 2.以特区经济管理体制改革中的实践为例证 3.以许多工业企业改革的成功经验为例证 三、关于政企真正分开的初步设想 1.企业的经营管理与政府脱钩 2.政府搞好简政放权 3.加强经济综合部门 4.搞好行业管理
5.健全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
写提纲实际上就是安排全文的结构,安排论文的结构要注意下列各点: 一要明确论文的中心论点,把中心论点放在显要的地位,并使论文的各个部分都围绕中心论点加以展开,做到主题鲜明,中心突出。
二要注意结构的完整性。也就是说,文章的各个从属论点同中心论点之间、各个从属论
点之间都要有严密的内在联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种内在联系不是由作者的主观意志随意安排的,而是反映了客观事物发展的真实过程。
以上文为例,其中心论点就是政企分开。文章首先从揭露政企合一的弊端入手,引出主题,指出了问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接着以我国农村、经济特区和先进的工业企业的改革实践为例证,从正面说明政企分开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客观必然趋势;最后,以六届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有关方针为指导思想,设想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实现政企分开要着重抓好的六项工作。全文的三部分紧密联系,围绕正确处理政企相互关系这个主题,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的发展过程,步步深入,既提出了问题,又解决了问题。
三是文章的结构要同体裁相适应。文章的体裁不同,结构也会有所不同。理论性较强的论文多以事物的内在逻辑联系安排结构,或将研究对象分解为若干侧面,分别进行论述。主要是用事实说话的文章,如调查报告,便要按照事物自身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加以展开,先要交代事实,揭示事物的矛盾,然后总结经验教训,找出事物的规律性,提出具体建议。
(二)撰写论文初稿
拟好论文提纲之后,便要动笔写作了。第一步是写出初稿。如果说考虑论文的论点和结构的安排,考虑论文的总体布局,主要着眼于论文的内容,那么,写论文初稿时,便主要是考虑如何用适当的语言形式把论文的内容准确地表达出来。这就要求讲究辞章,讲究一点用词、造句的功夫,努力使好的内容和好的形式统一起来。但是这并不是说写论文时只是注重于文字的加工,还有论点上的进一步推敲和材料上的进一步组织,内容决定形式,从这个意义上说,后者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在写论文初稿阶段,作者应当进行更加细密的思考,这实际上是研究过程的继续。
如果论文的篇幅不长,内容也比较单一,最好是根据写作提纲,顺着已经考虑成熟的思路一直写下去。对于文字则不必过分修饰,对于不碍大局的例证也不必要求每个都十分准确,以免停下来打断思路,影响全文的写作速度。这些小的问题都可以留待修改初稿时再加以解决。
如果论文的篇幅较长,内容涉及的范围较广,便应根据写作提纲,把全文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集中论述一个问题,这样一个部分一个部分地写下去。但是,这里必须注意把握每个部分在全文所处的地位和各个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全文连成一气,首尾贯通。写初稿时首先要注意抓住主题。也就是说要时时把握住论文所要论证的中心论点,紧扣不放,一贯到底;切不可离开主题,节外生枝,以致模糊了论文的中心论点。当然,每提出一个论点,都需要从不同的侧面加以阐述,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论证,但也不要为了追求文章的篇幅而东拉西扯、画蛇添足,这是最不好的文风。
其次,还要注意论文内容的连续性。先讲什么,后讲什么,要按照问题的内在逻辑,一层一层地展开;这一前一后之间要前呼应后,避免前后互不街接甚至前后相 互矛盾。每提出一个问题,就要进行充分的论证,直到把道理讲透,把问题交代清楚,再接着写下去;切不可一个问题还没有交代清楚,就转到另一个问题,这样,虽然看来文章的层次似乎还算清楚,但是道理没有讲透,因而还是达不到目的。
此外,还要注意文字的表述,尽可能做到准确,也就是要讲究科学性。概念要用得准确,推理要合乎逻辑,用词也要恰到好处;否则,即使有好的论点,也不能正确地表达出来,甚至会使人产生误解。然后,就要在准确的基础上力求写得生动一些,通俗一些。学术论文主要讲究逻辑思维,但也不是一定要写得抽象、很枯燥,而应当尽可能写得活泼一些,有时还要用一些生动的比喻,穿插一些具体的事例。把理论概括同形象描述有机地揉合在一起,以便把抽象的理论问题通俗地表达出来,使人看了感到亲切、容易接受。
写初稿时,最好是顺着想好的思路一直写下去,一气呵成。但是,实际上往往难以做到,
有时,虽然提纲已经写得十分详细,而临到写作时,仍然感到无从落笔。这主要是由于对某些论点理解不够深入,或只是笼统地提出了问题而缺乏适当的例证,或只是掌握了一些材料而没有加以消化。总之,是对某些问题研究得还不透彻,因而思路还不够清楚。这时,就不要硬写,而要重新作一番研究。如果是现实经济问题,有时还需要到企业或其他有关经济单位作一些补充调查,向有关专家和基层的同志请教,待到一切已考虑成熟,再动笔继续写下去。
写初稿之前,虽说已有详细的写作提纲,但提纲不可能对一切细节都作出详尽的安排;而且,随着写作过程中的进一步研究,肯定还会发现论文提纲中的某些错误和遗漏。为了避免修改时变动过大,写初稿时就要周密思考,慎重落笔,尽可能使这些错误和遗漏都一一得到补救。
这里,首先是要对已经形成的论点和论据反复揣摩,如果发现某些论点不妥,必须作进一步的思考,及时加以修正;如果发现了论据不足或不准,也要抓紧进行调查、核对,选出更准确有力的材料给以补充或更换。其次是发现了新的问题,并经过认真的探讨,形成了新的看法,也要随时增补进去。此外,遇有疑点,不论大小都必须随时记下来,并且要追根究底,务必找出正确答案,切不可遇到问题绕着走,采取回避、敷衍的态度。如果这些新问题、新的看法或重大的疑点足以影响论文的全局,甚至会动摇论文中心论点的基础,就必须停下写作,重新进行研究;然后,或对论文提纲作重大修改,或重新写提纲,再按新的论文提纲写下去。
(三)精心修改定稿
初稿写成以后,还需要反复修改,方能定稿。因为尽管写作前作了各个方面的准备,写出的初稿仍难免会有疏漏之处,需要仔细检查;而且人的认识不可能一次就达到尽善尽美的地步,总要有个逐步加深和完善的过程。对于在写初稿过程中作者已察觉到的那些薄弱环节,如某个问题理解不深、某个问题材料不充分等,不应回避、敷衍,而要严肃认真,尽力修改,使之得到完善。至于文字的润饰,材料的核查,更是定稿前必须进行的。
一般来说,初稿写成之后,作者先要作一番检查和修改,再交指导教师审阅。同时,要把自己写作过程中发现的难题一一提出来,向教师求教。当然,也可以就有关问题和同学们讨论。如果是研究实践性比较强的课题,最好还要请企业或有关管理部门富有实践经验的同志审看,听取他们的意见。听取了上述各方面的意见,特别是指导教师的意见之后,不要急于修改,而要仔细地分析、认真地思考,从中得到启发,使自己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待真正有了新的见解后,再作出最后的修改。
修改定稿是毕业论文的完成阶段。毕业论文完稿之后,就要交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审阅并准备论文答辩,或投寄出去发表。论文答辩能否通过,会得到何种评价,以及能否发表,取决于自己在有关课题上取得成果的水平和在独立进行科学研究上具有的能力。因此,对毕业论文的修改定稿要采取十分认真的态度,切不可草率从事。
修改论文初稿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调整结构。结构是论文的布局,这在草拟论文写作提纲时就已作了周密的考虑和安排,所以,一般是不会轻易作较大更动的。但是,小的局部的调整则是常有的。修改论文初稿时,首先要通观全篇,从整体上看布局是否有不妥之处,是否还有漏洞。例如,全文的结构是否严谨,问题之间的联系是否紧密,层次的展开是否清楚,段落的划分是否合理,等等。一旦发现问题,就要及时调整。
第二,推敲论点。修改论文关键是论点的推敲。首先是看论点能否成立,是否正确,这就要从事实上和逻辑上反复推敲。与此相联系,还要检查论据是否充分,是否恰当,牵强附会和模棱两可的材料都不要用。其次,要推敲论点的表达是否准确,论点有无说服力,是否已把自己的见解清楚有力地表达出来了。此外,如果是现实性较强的论文,还要从现行的方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