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浅谈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浅谈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4 11:56:06

浅谈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的课程理念极力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也是我校正在进行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班级管理的基石,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合作学习需要在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下进行,研究目标的一致性、研究内容的兴趣性、研究方法策略的互补性,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研究环境,学生之间互相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活动,易产生学习之间的情感沟通。然而我们注意到,合作学习绝不能完全依赖于帮助学习,那样,对于学生来说,学习仍然是被动的,不仅收效不大,还会导致学生的讨论流于形式,久而久之,培养了部分学生的惰性。因此,要打造高校课堂的教学模式,必须明白什么是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构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组织学生展开有效的合作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常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合作学习小组人员结构要科学合理

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基本单位,它建构的是否科学合理,关系到合作学习效率的高低。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小组结构的合理性。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二要敢于打破常规,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智力状况、性别、心理素质、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按照“异质同组、同组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教师应把学生的个别差异看成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实施动态分组教学。还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定期进行人员调整,以保证小组间学生竞争的活力,增强小组内学生合作的凝聚力。

二、小组内要合理分工、各司其职

明确小组中每一个成员的责任,要突出每个个体的作用,使每一个人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明确每个人都有帮助他人进步的义务,而且要为所在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在课堂中经常出现这种现象,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立即让学生讨论,教室里马上就会出现一片热烈讨论的场面。但只要稍加注意就不难发现,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是“活而无序,活而无果”。有的小组几个人同时抢着发言;有的小组始终只有一两个人发言,其他人一言不发,若无其事地充当看客;有的小组互相推诿,谁也不肯发言;有的小组成员借机闲聊、说笑或者干别的事。究其原因,在于小组分工不明确,职责不清,同时缺乏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如何才能做到小组内的合作“活而有序”?我认为可以根据组内学生的相对特长,进行合理分工。可以设学科小组长、展示员、小组评价员各一名。学科小组长由本学科知识比较好、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胆子大些、语言组织能力强的同学当“展示员”,主要负责在课堂上展示本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并回答其他组的质疑;如作文水平高的同学当小组评价员,其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并将本小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评价交流。教师应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

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当然,为了激发组内每个成员的责任意识、团队意识,这种分工不是绝对的、静态不变的,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定期动态轮换,小组内的分工要定期调整,从而达到小组内各成员共同提高的目的,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三、教学内容需精心选择、巧妙设计

教师设计的问题不能太容易,学生张口就会,看起来气氛活跃,学生容易形成思维惰性。问题设计苍白、难度很低或难度过高都不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只有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确定的重难点,提出有利于产生争论的、有价值的问题在小组内讨论,学生才会更加感兴趣,更加投入,这样,才会不断地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合作学习,离不开恰当的载体和内容。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需要出发,紧扣课程标准,目的明确,选好讨论题目。问题设计内容要科学,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要讨论,因为讨论不能代替独立思考。

四、建立学习评价和激励机制

保证小组讨论学习取得理想效果的关键,是确立一种促进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不仅个人努力上进,而且乐于互助、合作的良性制约机制。评价机制的建立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小组合作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种评价方式::①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与结果,侧重于对过程的评价,关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比关注结果更能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②注重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尽可能多地去发现每个学生在合作学习

过程中的参与度、讨论中的情感态度以及交流的能力,尽力去捕捉每个成员的潜在优势,给予学生激励性的评价,在评价中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帮助学生寻找更高的发展目标。③注重个体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教师既要重视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又要重视对合作小组的评价,做到个体与集体的有机统一。

首先是即时性的教师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教师在要求小组汇报时,要将本组的有点与不足都指出来,以此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其次,是采取关注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评价时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当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参与程度、表达能力、合作精神、体态表情等方面评价,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精神奖励。

五、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地位及作用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的参与与指导是分不开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有效,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就越充分。教师要引导学生人人参与合作学习,要在学生个体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参加小组合作学习。因此,小组讨论交流时要采用轮流发言的方式,即小组群体围绕一个中心问题展开讨论,不要只听少数人发言,要让组内每一个成员都有发言的机会,共享小组合作学习的收获与快乐,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倡导的合作学习,教师与学生都处于民主平等的地位,教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浅谈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的课程理念极力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也是我校正在进行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班级管理的基石,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合作学习需要在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下进行,研究目标的一致性、研究内容的兴趣性、研究方法策略的互补性,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研究环境,学生之间互相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活动,易产生学习之间的情感沟通。然而我们注意到,合作学习绝不能完全依赖于帮助学习,那样,对于学生来说,学习仍然是被动的,不仅收效不大,还会导致学生的讨论流于形式,久而久之,培养了部分学生的惰性。因此,要打造高校课堂的教学模式,必须明白什么是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构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组织学生展开有效的合作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常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合作学习小组人员结构要科学合理 学习小组是合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