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及同步练习教科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及同步练习
一张纸的厚度是7.3×10-2 ; 某同学的身高是15.8 ; 物理课本的长度是25.8l ;
王刚左手大拇指指甲的宽度是12.9 。
4. 在用放大倍数为2×104倍的电子显微镜拍摄的某动物细胞结构的图片中,用刻度尺测得该细胞的直径约1.6cm,则该细胞的实际直径约为 m.
5. 如图所示,张晓用他自己的直尺(零刻线已磨损)测一木块的长度,他所用尺的分度值是 ,该木块的长度是 cm,合 μm.
6. 教室后面墙壁上挂着一幅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所用的比例尺是1:600万,则在地图上长lcm的铁路线实际长度为 km,地图上lcm2的土地实际面积为 m2。
二. 选择题:
7. 体育老师想测量新整修过的学校操场的长度,请你帮老师从下面提供的器材中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
A. 长为40 cm,分度值为1 mm的钢尺 B. 长为1.5 m,分度值为1mm的塑料尺 C. 长为4 m,分度值为1 cm的钢卷尺 D. 长为30 m,分度值为1dm的皮卷尺
8. 下图是用厚刻度尺测同一木块长度的四种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
9. 八年一班有四位同学,分别用同一把刻度尺测同一支新的仙鹤牌HB圆铅笔的长度,记录数据如下,其中( )数据是错误的.
A. 171.2 mm B. 1.712 dm C. 0.01712 km D. 0.1712 m
10. 为了验证温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王旭用一把分度值是毫米的钢尺测量一本课外书
的宽度,然后把尺放在冰箱中,过一段时间后,他从冰箱中取出钢尺再一次测量此书的宽度,这个测量的结果与第一次的相比将会( )
A. 偏大 B. 偏小 C. 不变 D. 无法比较
11. 某同学用分度值是1 mm的刻度尺测一个物体的长度,先后用正确的方法测量三次,测得的数值分别是:13.46 cm、13.44 cm、13.44cm,测得的结果应表示为( )
A. 13.447 cm B. 13.45 cm C. 13.46 cm D. 13.44 cm 三. 实验题:
第 5 页 共 76 页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及同步练习
12. 随着老城的改建,李奶奶家买了一套新居,新居客厅有一扇窗户,看上去窗户的高度好象比窗户的宽度长,在没有刻度尺的情况下,请你帮李奶奶设计一个比较窗户的高度与宽度长短的方法。写出你所用的器材和操作方法。
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 (一)
一.教学内容: 1. 认识运动 2. 运动的描述 二. 重点、难点:
1. 认识物质世界是个运动的世界,自然界一切物体都在运动。 2. 认识物理学中的最基本的运动是机械运动。 3. 认识微观世界的运动。
4. 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以及他的运动情况如何,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三. 知识点分析 (一)认识运动
1. 宏观物体的运动:
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物体的位置变化叫机械运动。 (1)直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直线运动。 (2)曲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曲线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
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和如何运动,首先要选一个标准物,这个标准物叫做参照物。
对参照物的理解:
①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
②不能选取所研究的物体本身做参照物。
③同一个物体是在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④如果两个物体的运动快慢和运动方向相同,它们彼此相对静止。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以及他的运动情况如何,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微观世界的运动:
(1)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由原子组成的。 (2)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3)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一、填空题
1. 关于下列物质世界常见的运动方式,各举两个典型例子
(1)物体的机械运动 (2)分子热运动 (3)原子内部运动 2. 宇航员在用哈勃望远镜观察时,它们之间是相对 的。 3. 每天的“日起日落”这句话是以 为参照物;地球东部卫星点静止
第 6 页 共 76 页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及同步练习
在地球某处上空,这是以 为参照物。
4. 对于物体的运动,我们可以这样分类:从视觉的直观性上分,可以分为 和
两类;从运动轨迹上分可以分为 和 两类。
5. 物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探索世界的 、 和 的规律。
6. 我们常见到的滚滚的车流属于 运动,春季里的花香是由于 运动造成的。
7. 常见物质以固态、液态、气态存在,这三种状态存在主要与 的情况有关。
8. 物理学中把物体 叫机械运动。
9. 一切物质都由 组成。原子由 、 组成,原子核又由 、
组成,而它们内部还有结构。
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 (二)
一.教学内容: 3. 运动的速度 4. 能量
二. 重点、难点:
1. 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不同。
2. 掌握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度及速度的单位。
3. 知道一切物体都有能量,不同运动形式对应不同能量。
4. 知道能量之间可以转化,初步懂得利用能量的过程就是不同能量之间相互转化的过程。
三、知识点分析
(一)速度、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和平均速度
1. 速度的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 国际单位:米/秒 常用单位:千米/时
换算:1米/秒=3.6千米/时 3. 匀速直线运动及其速度:
(1)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它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2)速度计算:
①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位移。
v?ssv?t。在变速直线运动中利用t求出平均速
第 7 页 共 76 页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及同步练习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s与t成正比,s与t的比值是不变的,即v是不变的。
4. 变速运动及其平均速度:
(1)变速运动:常见运动物体的速度都是变化的,叫做变速运动。 (2)平均速度:
①平均速度用来粗略描述做变速运动的物体的运动快慢。它不能把物体在某段路程内的(或某段时间内的)的运动快慢都精确地表示出来。
其中,s表示某段路程,t表示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v表示这段路程(或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
(二)能量
1. 能量是与物体运动有关的物理量。
2. 一切物体都具有能量,不同运动形态对应着不同的能量形式。 3. 能量形式具有多样性。
4. 几种最基本的能量形式:光能、太阳能、机械能、内能、电能、化学能、核能。
5. 能量可以互相转化,也可以互相转移。
6. 利用能量的过程,就是能量转移和转化的过程。 【模拟试题】 一、填空题
1. 速度是描述物体 的物理量。
2. 仿照表格中的例子填空,说明某一物体具有某种形式的能量或某一现象中伴随某种能量 弯曲的弓 流动的河水 燃料贮存 灯火照明 第 8 页 共 76 页
弹性势能(机械能) 动能(机械能) 重力势能(机械能)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