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投资学教程部分课后习题复习
6.简述国际合作经营企业和国际合资经营企业的异同(第四章)*
7.有选择地分析知名跨国企业进驻中国的投资方式及其原因(第四章) 案例1:
1996年,法国SEB集团收购收购国营上海红星电熨斗厂60%的股份。
收购前,红心一度占据了中国电熨斗市场的半壁江山,在上海的占有率更高达87%。1993年品牌评估价值就高达1.3亿元。然而,1995年还销售2亿元、赢利2000万元的红心与法国SEB合资后,市场占有率从50%直线下降,到1999年分手的时候,占有率下降到20%。“合了三年,亏了三年。最后双方分手了,结果渠道被占了、市场被占了,留给中方的是一屁股应收账款。
SEB“斩首”四招:第一招,控股合资、做亏、独资。第二招,鲸吞渠道。合资后,法国SEB使SEB旗下的特福、好运达顺利地进驻中国大中城市的数百个商场,低成本地控制了渠道消费终端。第三招,品牌差异化操作。红心定位在低端,同时把自己的品牌如特福、好运达定位在中高端,并用专柜分割进行推广。第四招,转移利润。国内低价采购,国际高价销售,国内亏、国外赚,利润 “合理合法”拿走。
8.什么是股权参与和非股权安排,各有何特点?(第五章)
国权参与(股份拥有)是指跨国公司在其子公司(新建企业和购买、参与当地企业的股份)中占有股权的份额。西方发达国家跨国公司股权参与的类型有四种:(1)全部拥有,在95%以上;(2)多数占有,在51%到94%之间;(3)对等占有,50%;(4)少数占有,49%以下。 非股权安排指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的公司中不参与股份,而是通过与股权没有直接联系的技术、管理和销售渠道,为东道国提供各种服务,从而扩大其对东道国公司的影响和控制。
9.跨国公司的组织结构是如何演变的?(第五章)
跨国公司的组织结构主要涉及公司的机构设置和决策权限及其运转方式,它要随着企业各种内外部因素的变化而进行相应的调整。
总体上看跨国公司组织结构的演变主要经历了以下几种形式:(一)出口部:在跨国公司发展的早期,跨国公司的组织结构与国内公司组织结构的基本框架相同,只是在总公司下增设一个出口部,来负责公司出口业务。(二)国际业务部:1)国际业务日渐增多,对国际业务和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分公司进行管理就成了公司的重要问题。2)公司内部单位之间的利益矛盾要求母公司加强对子公司的控制。跨国公司调整组织结构,在总部下面,设立国际业务部,作为统筹管理国外子公司、海外生产和销售,对外直接和间接投资等业务的专门机构(三)全球性组织:20世纪60年代以后:建立全球性的更为复杂的内部结构,按照企业的权力主线来确定企业各层次、各部门的权力与职责的范围,以及分工与协作的关系。企业内部设置机构、划分权力的依据或标准。1)职能总部2)地区总部3)矩阵结构:
在矩阵结构中有三个维度:职能维(由各种职能总部构成)产品维(由各种产品线总部构成) 地区维(由各种地区总部构成。特点:矩阵结构适用于企业规模庞大,产品多样化且市场分散的巨型跨国公司。在行政层面上:母国总部对各子公司的严密控制;在业务层面上:减轻了母国总部对具体业务的管理重负。矩阵结构的问题:主线模糊和权力的重叠、增加了管理费用、有碍整体协调和战略方针的贯彻。(四).跨国公司组织变革的最新进展 1、变“扁”:形形色色的纵向结构正在拆除,中间管理阶层被迅速削减。 变“瘦”:组织部门横向压缩,将原来企业单元中的服务辅助部门抽出来,组成单独的服务公司,使各企业能够从法律事务、文书等各种后期服务中解脱出来。 2、全球网络组织
一是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与其他功能相分离,从而形成一个由总公司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的核心;二是根据产品、地区、研究和生产经营业务的管理需要形成组织的立体网络,这一网络具有柔性,即网络中机构的重要性顾及项目性质而变化。 10.试析跨国银行海外分支机构的差异(第六章)
(1)海外分行:是跨国银行根据东道国法律规定设立并经营的境外机构,是母行的一个组成部分,且不具备独立的法人地位,受委托代表母行在海外经营各种国际银行业务,其资产负债表列入母行的资产负债表,而且其信贷政策和经营战略同母行也保持一致,母行则须为其承担无限责任。(2)附属行或联属行:这两种形式作为独立法人在当地注册的经营主体,是由跨国银行与东道国有关机构共同出资设立或对当地银行兼并、收购而成立的,跨国银行
因持股关系而承担有限责任。两种形式的区别在于:附属行的大部分股权为跨国银行所有,而联属行大部分股权由东道国机构掌握。他们往往可以经营许多分行所不允许经营的业务,在较大限度进入东道国市场。(3)代表处:是在跨国银行不具备设立分行或附属机构条件的地方设立的办事机构,是跨国银行最低层次的海外分支机构。其主要职责是向母行提供地政府或企业的经济信息和其他有关情况,它可以为总行承揽业务、介绍客户,但不能从事存放款业务。(4)国际联合银行是20世纪60年新兴的跨国银行组织。它是由一些银行组织而成的集团,每家银行以持股的形式各掌握低于50%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其主要业务是在欧洲货币市场上从事大额贷款,它同银团不同,后者仅为一种松散的组织,各银行一个字名义进行活动,而前者是一个独立完整的经济实体。(五)爱治法公司是美国跨国银行根据1919年修订的联邦储备法允许设立的最为重要的、经营国际银行业务的海外分支机构形式。存在两种类型:银行爱治法公司及投资爱治法公司。前者是美国跨国银行经营国际业务及设立海外分行的主要机构,后者则通过对国外金融机构投资为母行建立附属行等等。
11.试析跨国银行重组化、全能化和电子化的发展趋势的背景,及其对现代金融的作用和影响(第六章)
跨国银行一方面延续了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的“并购风”,通过规模效应、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来巩固和增强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则加强了业务创新和技术创新,以创新来寻求新的竞争优势。总结跨国银行发展原因:1)世界经济的发展造就了一批具有优势的跨国银行2)全球跨国公司的扩张要求银行跟随到海外提供服务3)各国对银行业的政策激励其开展跨国经营4)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银行业的调整和重组。
作用:作为金融类跨国企业,跨国银行在国际投资中发挥着服务中介枢纽的作用。1.跨国银行是国际直接投资者跨国融资的中介:1)传统业务可以通过汇集小额、短期的资金向资金需求者提供大额、长期的信贷,并且通过商业票据的承兑、贴现等为其创造灵活性2)(证券化)在负债业务方面,凭借自身的声誉和资信优势,通过发行自己的债务凭证,如银行债券等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聚集起大量资金;在资产业务方面,通过把对借款人的债权转化为股权和债券,增强了流动性。2.跨国银行是投资者跨国界支付的中介:跨国银行拥有分布广泛的海外分支机构和代理行网络,因而能够为投资者在世界范围内办理转账结算和现金收付业务。3.跨国银行是为跨国投资者提供信息咨询服务的中介:跨国银行拥有覆盖全球范围的机构网络和广泛的客户以及同业关系因而掌握有大量信息,此外跨国银行汇集了许多财务管理、投资分析方面的专家,可以向投资者提供多方面的咨询服务,帮助公司把握风险,更为有效地扩展海外业务。4.还具有设立海外分支机构在海外进行直接投资、控股跨国公司间接参与国际投资活动等作用。
跨国银行除了在国际投资中的积极作用外,也有一些消极的影响,如对东道国环境的破坏,易造成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等。
12.国际银行贷款有哪两种主要类型,他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第七章)
根据从事国际贷款业务的主体所处市场的不同可分为1)外国贷款(传统国际金融市场的国际银行贷款):是指由市场所在国银行直接或通过其海外分行将本国货币贷放给境外借款人国际货币交易安排。此时国际贷款业务的主体和客体都要受到市场所在国法律和政府的管辖。事实上,只有在其货币成为国际支付和储备货币的少数经济实力比较强的国家才存在开展这项业务的银行2)欧洲贷款(欧洲货币市场的..):泛指一国银行所从事的境外货币的存储与贷放业务,作为离岸交易,其最大法律特点是不受贷款货币发行国的法律管制,而贷款银行的资金来源除了小部分是自有资金外,大部分是由其他银行拆借来的。 13.在国家风险管理过程中,应如何选用不同的风险规避方法?(第九章) 对国家风险的管理可以从“事前管理”和“事后管理”两方面着手。 (一)投资前的国家风险管理
1.对特定东道国的国家风险实证分析:一国经济越发达,其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的规模也就越大,对外资的优惠措施和限制措施也越少,因而外资被国有化的风险也越小。但是,这些国家由于其经济发展程度高,市场进入较难,获得高额回报机会较小。一国经济欠发达,在大力吸引外资的同时还需保护本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因此除非在投资前该国或地区已发生战争暴乱、国有化等极端情况,否则不应一味回避国家风险高的国家,应采取有限度的回避和容忍态度,设法做好风险防范或从其他方面获得补偿来抵消部分国家风险。2.办理海外保险:海外投资保险承包的政治风险包括国有化风险、战争风险和政策风险三类。3.与东道国政府进行谈判:达成特许协议,获得某种法律保障,尽量减少政治风险发生的可能:第一.,子公司可以自由地将股息、红利、专利权费、管理费用和贷款本金利息汇回母公司;第二,划拨价格的定价方法,以免日后双方在划拨问题上产生争议;第三,公司缴纳所得税和财产税参照的法律和法规;第四,发生争议时进行仲裁的法律和仲裁地点。 (二)投资后的国家风险管理
1.制定灵活的生产和市场战略:1)再生产战略上,要控制两点:一是控制原材料及零配件的供应。进口原材料和零配件虽然运输成本高,交货时间长,但它可以保证投入品的来源和质量,免受东道国政府的控制,还可以有效地降低政治风险。因为东道国即便征用该企业,也无法维持企业正常运转。二是控制专利及技术诀窍。2)在市场战略上,通过控制产品的出口市场及产品出口运输及分销机构,使得东道国政府接管该企业后,失去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渠道。
2.建立灵活的财务战略
1)在融资战略上,投资者可以从东道国可以利用的融资渠道、其他国政府、国际金融机构融资。而并不只是使用母国资金,或采取大量负债经营和少量股权的方式融资。虽然成本稍高,但十分有效。2)在股权结构策略上,外国投资者可以在遵守东道国规定的前提下,逐步出售部分或全部股权给当地投资者,分阶段逐步地撤出对外投资的所有权。 3.制定短期利润最大化战略
1)短期行为:递延投资维持费用、将投资削减到仅能够维持生产所需的最低水平、缩减营销开支、生产低质量产品、制定高价和取消培训计划等。从而使短期现金产出最大,显然不利于长期生产经营的发展。2)在东道国政府采取敌对行动的情况下,用进攻性战术从受到威胁的附属公司提取尽可能多的资金,使跨国公司与该国的未来交易失败。但须注意公司行为所产生的国际影响,为避免怀疑,可选择一种消极的间接投资形式来代替,以引起东道国政府的重视,成功与否,取决于该东道国政府利用外国投资发展本国经济的意愿程度。 3.案例题
第一章:《对韩国利用外资调整产业结构的分析》试分析韩国吸引外资对国家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什么作用?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外来直接投资对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积极推动其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转变。
第二章:请结合相关的国际投资理论,从国际投资的角度对下面材料进行评述。
美方在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情况下,采用歧视性做法,任意采用反倾销和反补贴税率,对中国钢铁产业出口造成严重影响。
第三章.分别运用等级尺度法和要素评价分类法对俄罗斯的投资环境进行计分和评价。 等级尺度法主张从东道国政府对外国直接投资的限制和鼓励决策着眼,具体地分析影响投资环境的各种微观因素,即币值稳定、每年通胀率、(最主要:经济稳定发展)资本外调、允许外国所有权的比例、外国企业和本国企业间的差别待遇和控制(次要:资本能否自由出境、跨国企业和投资接受国之间的竞争条件能否控制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政治稳定、当地资本供应能力、给予关税保护的态度。要素评价分类法是依相关特性,将软、硬投资因素归
纳为八大因素,形成“投资环境准数”的数群概念,为投资者评估和改善环境所提出的宏观评价方法。I=AE/CF(B+D+G+H)+x.
第五章.根据..试分析外资企业在中国从合资走向独资的原因。*
具体案例原因:1、政策变化所致。---外国投资者对独资经营也越来越有信心。2、中国投资环境变化的结果。----中国的法律、法规不断健全,市场条件不断改善。3、来自合资双方在企业文化、管理的分歧----管理、人事、销售的差异,转让将企业变为独资已经是大势所趋。----入世后,冲突的忍耐力急剧下降4、避免重复投资和资源浪费----独资公司运营成本是最低的。独资的魅力正在于能够整合他们在中国市场分散的投资项目,实行统一管理以提高运营效率,充分实现其全球化战略。5、双方在经营目的的不同----中国的投资方最关注中国国内市场的事情,----跨国公司优先保证其全球利益的实现。6、独资有利于避免技术的外溢。 第五章.总结可口可乐公司在与汇源集团并购中的得失,以及国产品牌在与外资企业进行跨 国并购时应注意的问题。
通过合资学习对方的先进技术,常常事与愿违。1、外方往往只给中方低层次的技术,而设计核心技术的,外方就要求中方购买具体的设备或配件。2、外方转让、许可中方使用专利技术时不转让其他相关专利技术,是的受让方仅凭受让技术无法生产。 外资在商标方面主要预设了以下陷阱:
1、不平等条约策略:利用中方急于求成心理,在并购协议中不平等地约定合资企业必须使用外方商标,完全排挤中方商标的使用。
2、股权控制策略:外方表面同意,合资企业在经营期限内对双方商标都可使用。但在实际经营中,对方却利用控股地位将中方商标闲置,同时利用合资企业的资金为自己的商标大作宣传。
3、自然淘汰策略:在并购协议约定双方都商标都可使用,但同时限定主产品、新产品用外方的商标,老产品用中方原有的商标,然后外方通过产品升级换代逐步将原中方的名牌淘汰出市场,达到在商标权上完全控制中国国内市场的目的。
4、全面收购策略:外资通过全面收购国内被国人所熟悉的并有良好市场效应的品牌企业,达到迅速抢占中国市场的目的。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