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河南省三门峡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A. a为电池的正极
B. 充电时b接电源的正极
C. 正极反应为:nS8+16ne=8Sn
+
D. Na可以穿过固体电解质和硫反应从而传递电流
考点: 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
2﹣
分析: A、在放电时,原电池正极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nS8+16e=8Sn; B、在充电时,电解池的阳极发生的电极反应极为正极上的逆反应,阴极反应和负极互为逆反应,所以充电时b接电源的负极;
C、原电池正极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nS8+16ne=8Sn;
+
D、允许Na通过.
﹣2
解答: 解:A、在放电时,原电池正极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nS8+16e=8Sn﹣
,所以a为电池的正极,故A正确;
B、在充电时,电解池的阳极发生的电极反应极为正极上的逆反应,阴极反应和负极互为逆反应,所以充电时b接电源的负极,故B错误;
C、原电池正极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nS8+16ne=8Sn,故C正确;
++
D、允许Na通过,所以Na可以穿过固体电解质和硫反应从而传递电流,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二次电池的工作原理以及电极反应式的书写知识,放电和充电过程的实质判断,依据电子守恒进行电极产物的计算,可以根据教材知识来回答,难度不大.
14.COCl2的分解反应为COCl2(g)═Cl2(g)+CO(g)△H=+108kJ?mol.反应体系平衡后,各物质的浓度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状况如下图所示(第10min到14min的COCl2浓度变化曲线未示出):比较反应物COCl2在5﹣6min和15﹣16min时平均反应速率的大小:v(5﹣6)_v(15﹣16)( )
﹣1
﹣﹣
﹣
2﹣
2﹣
2﹣
A. < B. =
C. > 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考点: 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分析: 在5~6 min和15~16 min时反应时间都为1min,所以比较这两段的反应速率,即比较这两段的COCl2浓度变化.
解答: 解:在5~6 min和15~16 min时反应时间都为1min,所以比较这两段的反应速率,
即比较这两段的COCl2浓度变化,由图可以看出15~16 min时COCl2浓度变化小,则反应速率小,即v(5~6)>v(15~16),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比较,理解图象中曲线变化趋势及影响反应速率变化因素是解本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15.利用如图所示联合装置制备金属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装置中通入O2的电极反应式为:O2+4e═2O
B. 若不考虑能量的损失,制备24.0g金属钛,需要消耗氢气22.4 L C. 甲装置工作过程中pH减小
D. 乙装置中的石墨电极反应式为:C+2O﹣4e═CO2↑
考点: 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分析: 根据图知,甲为燃料电池,氢气为负极,被氧化,氧气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乙
﹣
2﹣
2﹣
﹣
为电解装置,阳极上电极反应式为C+2O﹣4e═CO2↑,阴极上电极反应式为:2Ca+4e﹣
═2Ca,钙还原二氧化钛反应方程式为:2Ca+TiO2=Ti+2CaO,以此解答该题.
﹣+
解答: 解:A.甲装置通入O2的电极为正极,反应式为O2+4H+4e═2H2O,故A错误; B.n(Ti)=
﹣
2﹣
﹣
2+
=0.5mol,则消耗1molCa,转移2mol电子,由电极方程式H2﹣2e
═2H可知,需要1molH2,则在标况下才为22.4 L,故B错误;
C.甲装置总反应为O2+2H2═2H2O,生成水导致磷酸浓度降低,则pH增大,故C错误;
﹣2﹣
D.乙装置石墨电极为阳极,电极反应式为C+2O﹣4e═CO2↑,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电解池和原电池知识,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电极方程式的书写,为解答该类题目的关键,难度中等.
16.反应aA(g)+bB(g)
cC(g)(△H<0)在等容条件下进行.改变其他反应条
+
件,在Ⅰ、Ⅱ、Ⅲ阶段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比较第Ⅱ阶段反应温度(T2)和第Ⅲ阶段反应温度(T3)的高低:T2__T3( )
A. > B. =
C. < 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考点: 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分析: 此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平衡的移动只能减弱改变,不能抵消改变,由此分析解答.
解答: 解:第Ⅲ阶段的开始与第Ⅱ阶段的平衡各物质的量均相等,根据A、B的量减少,C的量增加可判断平衡是正向移动的,根据平衡开始时浓度确定此平衡移动不可能是由浓度的变化引起的,另外题目所给条件容器的体积不变,则改变压强也不可能,因此一定为温度的影响,此反应正向为放热反应,可以推测为降低温度,因此达到平衡后温度一定比第Ⅱ阶段平衡时的温度低,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图象、化学平衡影响因素等,难度中等,学生应注意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
二、非选择题(37分)
17.(10分)(2015春?河南期中)H2、CH3OH是优质的清洁燃料,可制作燃料电池.
﹣1
(1)已知:①2CH3OH(l)+3O2(g)═2CO2(g)+4H2O(g)△H1=﹣1275.6kJ?mol ②2CO(g)+O2(g)═2CO2(g)△H2=﹣566.0kJ?mol ﹣1
﹣1
③H2O(g)═H2O(1)△H3=﹣44.0kJ?mol
写出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 CH3OH(l)+O2(g)=CO(g)+2H2O(l)△H=﹣442.8kJ/mol .
(2)生产甲醇的原料CO和H2于下列反应:CH4(g)+H2O(g)?CO(g)+3H2(g)△H>0
①一定条件下CH4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a所示,则Tl > T2(填“<”、“>”、“=”,下同);A、B、C三点处对应平衡常数(KA、KB、KC)的大小关系为 KC<KB=KA ②100℃时,将1mol CH4和2molH2O通入容积为1L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d (填序号).
a.容器的压强恒定 b.单位时间内消耗0.1mol CH4同时生成0.3molH2 c.容器内气体密度恒定 d.3v正(CH4)=v逆(H2)
﹣12
如果达到平衡时CH4的转化率为0.5,则1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2.25(mol?L) . (3)某实验小组利用CO(g)、O2(g)、KOH(aq)设计成如图b所示的电池装置,则该
﹣﹣2﹣
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CO﹣2e+4OH=CO3+2H2O .
考点: 热化学方程式;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的计算.
分析: (1)依据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写出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2)①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压强一定时,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甲烷的转化率增大,据此判断温度大小;
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处于等温线上各点平衡常数相等,由图可知,压强一定时,温度T2条件下,甲烷的转化率更大,则反应进行的程度更大;
②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不变,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其它一些物理量不变,据此结合选项判断;
利用三段式计算平衡时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代入平衡常数表达式计算. (3)CO发生氧化反应,在负极失去电子,碱性条件下生成碳酸根与水. 解答: 解:(1)①2CH3OH(l)+3O2(g)=2CO2(g)+4H2O(g)△H1=﹣1275.6kJ/mol ②2CO (g)+O2(g)=2CO2(g)△H2=﹣566.0kJ/mol ③H2O(g)=H2O(l)△H3=﹣44.0kJ/mol
由盖斯定律①﹣②+③×4,得:2CH3OH(l)+2O2(g)=2CO (g)+4H2O(l)△H=﹣885.6KJ/mol;
故答案为:CH3OH(l)+O2(g)=CO(g)+2H2O(l)△H=﹣442.8 kJ/mol;
(2)①由图开始,压强一定时,温度T1的转化率较大,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甲烷的转化率增大,故温度Tl>T2;
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A、B处于等温线上,平衡常数相等,由图可知,压强一定时,温
度T1条件下,甲烷的转化率更大,则反应进行的程度更大,比温度T2时的平衡常数大,故平衡常数KC<KB=KA,
故答案为:>;KC<KB=KA;
②a.随反应进行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增大,容器容积不变,压强增大,当容器的压强恒定时,说明到达平衡,故a正确;
b.单位时间内消耗0.1mol CH4同时生成0.3molH2,反应始终按此比例进行,不能说明到达平衡,故b错误;
c.100℃时,反应混合物都是气体,混合气体总质量不变,容器的容积不变,容器内气体密度始终不变,不能说明得到平衡,故c错误;
d.3v正(CH4)=v逆(H2),不同物质的正逆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反应到达平衡,故d正确,
平衡时甲烷的转化为0.5,则甲烷的浓度变化量=1mol/L×0.5=0.5mol/L, CH4(g)+H2O(g)?CO(g)+3H2(g) 开始(mol/L):1 2 0 0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