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5年度护理《三基》理论考试附答案
2015年度护理《三基》理论试卷
科室: 姓名: 得分:
一、单选题(共40题,每题1分):
1.无菌包被无菌等渗盐水浸湿后应( D )
A.晾干后再使用 B.立即使用完 C.4小时内用完 D.停止使用,重新灭菌 2.局部浸润麻醉选用普鲁卡因时,其常用浓度为( A) A.0.5% B.1% C.1.5% D.2% 3.体温每升高1℃,心率平均每分钟约增加( C )
A.5次 B.10次 C.18次 D.20次 4.患者颈椎损伤时应立即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 )
A.迅速作颅骨牵引 B.立即送手术室复位 C.给氧、输液、使用呼吸机 D.牵引时床尾抬高25~30cm,以保持颈部中立位 5. 测量血压描述不正确的是( B )
A.测量前血压计汞柱在零点 B.袖带宽度大则血压值也大 C.血压计零点和心脏位置在同一水平 D. 血压计定期检查和校对 6. 应实行血液、体液隔离的病人包括( B )
A. 水痘 B.乙肝 C.甲肝 D. 流感 7. 对缺氧和二氧化碳储留同时并存的患者应( C )
A.高浓度大流量给氧为宜 B. 高浓度间断给氧为宜 C 低浓度持续给氧为宜 D.低流量间断给氧为宜 8. 吞服强酸强碱类腐蚀性物质的病人,切忌( B ) A.输液 B.洗胃 C.导泻 D.灌肠 9. 输血引起溶血反应,最早出现的主要表现为(A )
A. 头部胀痛、面部潮红、腰背部剧痛 B.寒战、高热 C.腰痛、少尿 D.瘙痒、皮疹 10.胃溃疡的疼痛规律( D )
A.进食—疼痛 B.疼痛—进食—缓解 C.进食—缓解—疼痛 D.进食—疼痛—缓解 11. 休克病人在补充足够液体后,血压偏低,中心静脉压正常,应给予( D ) A.强心药 B.利尿剂 C.血管扩张药 D.血管收缩药 12.癌来源于( C )
A.结缔组织 B.腺体组织 C.上皮组织 D.肌肉组织 13. 溃疡并发幽门梗阻时的护理措施是( C )
A.流质饮食 B.每餐前洗胃 C.记出入液量 D.忌胃肠减压 14. 易发生细胞内脱水的是( D )
A.中度脱水 B.重度脱水 C.等渗性脱水 D.高渗性脱水 15. 做尿妊娠试验时,容易获得阳性结果的尿液是( A )
A.晨尿 B.12h尿 C.24h尿 D.与时间无关 16. 对休克病人采取的急救和运送措施正确者为( C )
A.急救时要注意止痛、止血、保暖、固定骨折 B.汽车运送病人时,应平卧,足向车头,头部位于车尾 C.对血容量急性丧失的病人,可穿抗休克裤
D.已发生休克的病人,原则上应就地抗休克治疗,情况稳定后再转送
17. 凡进入人体自然通道与管腔黏膜接触的内镜及其附件,如喉镜、气管镜、支气管镜、胃
镜、肠镜、乙状结肠镜、直肠镜等,用前应达到( B )
A.灭菌水平 B.高效消毒 C.中效消毒 D.低效消毒 18. 引起脑出血的最常见原因是( D )
A.高血压 B.脑动脉硬化 C.颈动脉硬化 D.脑动脉瘤 19. 预防肺水肿的措施( D )
A.输液管空气要排尽 B.加压输液时护士要守护 C.溶液滴尽前要及时拔针 D.控制输液总量 20.心脏病患者用力排便而引起的严重意外是(B ) A.肛裂 B.心搏骤停 C.直肠静脉曲张 D.便血 21. 46.脊神经共有多少对( D)
A.7对 B.8对 C.12对 D.31对 22. 低盐饮食每天供盐量为( A )
A.2~3g B.3~4g C.1~2g D.1.5g
23. 进行胆道或胃肠道疾病超声检查时,通常要求患者禁食时间为( D ) A.24小时 B.20小时 C.12小时 D.8小时 24. 肾损伤病人绝对卧床时间为( D )
A.1周 B.尿液转清后 C.轻者不需卧床休息 D尿液转清后继续休息2周 25. 不宜使用头高足低位是( A )
A.妊娠胎膜早破 B.颈椎骨折行牵引 C.颅内压增高 D.子宫后倾 26.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临床表现为( C )
A.溶血性贫 B.急性失血性贫
C.出血、栓塞、微循环障碍及溶血 D.血小板减少、微循环障碍及溶血 27. 肾性水肿首先出现的部位是( D )
A.上肢 B.下肢 C.腹腔 D.眼睑 28. 骨盆骨折最常见并发症为( A )
A.尿道损伤 B.膀胱破裂 C.血管损伤 D.直肠损伤 29. 一患者吸氧的流量为4L/min,其吸氧的浓度是( B ) A.40% B.37% C.33% D.27% 30. 前列腺增生的临床表现不包括( B )
A.尿频 B.尿急 C.排尿困难 D.尿潴留
31. 有关帮助危重病人翻身时注意事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翻身前应评估病人的病情是否允许翻身
B.脊柱脊髓手术后,翻身时注意轴线翻身,防止脊柱屈曲或扭转
C.颅脑手术后,翻身时应有人扶头部,防止颈部扭曲引起颅内压增高,只能卧于患侧或平卧
D.若病人身上带有多根管道,应妥善安置好各种管道,防止因牵拉导致移位和脱出 32. 气管切开病人病室环境应保持( C ) A.室内温度18~20℃,相对湿度50%~60% B.室内温度18~20℃,相对湿度70%~80% C.室内温度20~22℃,相对湿度80%~90% D.室内温度20~22℃,相对湿度70%~80% 33.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排便护理,错误的是( D ) A.急性期常规用缓泻药 B.腹部按摩
C.必要时可用小量不保留灌肠 D.排便时,用力施加腹压 34.严重低钾血症病人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 D )
A.肾衰竭 B.心肌收缩性减弱 C.心肌自律性增高 D.呼吸肌麻痹
35. 杨女士,46岁,肝硬化病史10年,因饮食不当突然呕血,伴神志恍惚、心悸、四肢厥冷、无尿,脉搏120次/分,血压10.6/6.7kPa(80/50mmHg),血红蛋白80g/L。估计出血量为( D )
A.400~700ml B.700~1000ml C.1000~1500ml D.>1500ml 36.能通过胎盘的Ig是( A )
A.IgG B.IgM C.IgA D.IgD 37.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是属于( A )
A.Ⅰ型超敏反应 B.Ⅱ型超敏反应 C.Ⅲ型超敏反应 D.Ⅳ型超敏反应 38.阿托品不具有的作用( D )
A.扩瞳 B.抑制腺体分泌 C.便秘 D.减慢心率
39. 女性,18岁;被推倒受伤,X线摄片发现左肱骨髁上骨折,试问骨折临床愈合后肘关节功能的恢复主要取决于哪一点( C )
A.足够的休息、康复时间 B.并发症的防治 C.功能锻炼 D.肢体活动和负重力线的应力作用
40. 张女士,60岁,在运动时经常不自主地排出少量尿液,评估该病人情况为( D ) A.真性尿失禁 B.充溢性尿失禁 C.假性尿失禁 D.压力性尿失禁 二、是非题(共10题,每题1分)
1.物理降温通常以30~50%酒精在腋窝、肘窝、腹股沟等处停留较长的时间。( √ ) 2.我院血钾危急值为≥6.0mmoL/L≤2.8mmoL/L。(× )
3.细胞内液约占人体2/3的体液,占体重的40%,分布在细胞内;细胞外液中1/4分布在全身的组织间隙中,即组织液。(× )
4.为肝性脑病病人灌肠有利于清除肠内蛋白质或积存血液,可用碱性肥皂水灌肠( × ) 5.抢救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时,阿托品的应用应早期、足量、快速、反复给药,直到阿托品化后再逐渐减量或延长间隔时间。( √ )
6.无痛注射技术要求注射时做到“两快一慢”,即进针快、推药快、拔针慢。(× ) 7.给昏迷病人做口腔护理时,因不能漱口,可以用血管钳夹湿一点棉球进行擦拭。(× ) 8.输血不畅时,适当调整针头位置或挤压输血器,以通常静脉通路。(× ) 9.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用完后应立即送供应室灭菌处理。( × ) 10.前囟门闭合过早常见于小儿畸形,闭合过晚见于佝偻病、脑积水等。(√ ) 三、名词解释(共4题,每题5分) 高血压危象P303
是指高血压病人在短期内,血压明显升高,以收缩压升高为主,并出现头痛、烦躁、心悸、多汗、恶心、呕吐、面色苍白或潮红、视力模糊等征象。其原因多为交感神经活性亢进、循环血中儿茶酚胺过多。收缩压可高达33.8KPa(260mmHg),舒张压15.6KPa(120mmHg)以上。
有效循环血量
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心血管系统进行循环的血量,但不包括贮存于肝、脾和淋巴血窦或停滞于毛细血管中的血量。
脑膜刺激征P273
脑膜刺激征为脑脊膜及神经根受刺激而引起的症状。常见于颅内感染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临床表现为:颈项强直;克诺格征阳性;布辛斯基征阳性。另有原发病的症状,如头痛、恶心、呕吐、体温升高等。
休克P48
休克是机体在严重失血失液、感染、创伤等强烈致病因素下,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组织血液灌流量严重不足,导致各重要生命器官和细胞的功能代谢障碍及结构损害的全身性病理过程。
四、简答题(共3题,每题10分) 1.护患交谈中如何运用恰当的反应技巧?
答:在交谈过程中,护士的反应非常重要,它是使沟通达到目的的关键因素。恰当的反应技巧有:
(1)复述:复述是重复病人所述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复述可以让病人知道你已听到他所讲的,可起到鼓励和引导作用。
(2)澄清:澄清是将病人一些模棱两可、不够完整的陈述弄清楚,同时也包含试图得到更多的信息。
(3)沉默:沉默可以给病人思考和体会的时间。
(4)移情:是指能深入到对方个人的精神世界,能从对方的角度去体验对方的感觉和体验,并能准确地向对方表达你对他的理解。 (5)发挥非语言行为的辅助作用。
2.试述给药的基本原则?(三基P116页)
答:1.按医嘱准确给药:护士对医嘱有疑问时,应及时向医生提出,切不可盲目执行,也不可擅自更改医嘱。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在执行药疗时,做到给药的五个准确,即将准确的药物,按准确的剂量,用准确的途径,在准确的时间内给予准确的病人。因此,应做好“三查七对”。 3.安全正确用药:给药前向病人解释,以取得合作,并给予相应的用药指导,对易发生过敏反应的药物,使用前应了解过敏史,按要求做过敏试验。
4.观察药效与不良反应:要动态评价药物疗效,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保证病人安全用药。
此外,还应检查药物的质量,对疑有变质或已超过有效期的药物,应立即停止使用。
3. 简述采用分级法评估肢体肌力?(P355)
答: 采用分级法评估肢体肌力时,将肌力分为0—5级,共6级。 (1)0级:完全瘫痪。
(2)1级:肌肉轻微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
(3)2级:肢体能在床上移动,但不能对抗地心引力。 (4)3级:肢体能抬离床面,但不能抵抗阻力。 (5)4级:肢体不能抵抗较强阻力。 (6) 5级:正常肌力。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