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苏人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提纲
新版苏人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提纲
第10课 珍爱生命
1.为什么要保护我们生命的家园?(人类必须学会和大自然和睦相处?) ①生命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大自然是最神奇的生命孕育者。
②各种各样的生物都在地球上生活和繁衍,人类生命离不开大自然的哺育。地球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人类必须学会和大自然和睦相处。
2.人的生命的独特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人的生命的独特性,不仅表现在每个人拥有不同的“个性”,还表现在人体各个器官在其功能上的美妙、自然与和谐;
②更突出表现在,人在劳动的过程中形成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能够认识自己生命的意义,自觉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3.怎样呵护生命?
①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学会避险、自救和互救,才能降低灾害所造成的危害和损失,更好地呵护生命。
③呵护生命,我们需要强化安全防范意识,掌握安全防范本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更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④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依靠法律和制度、科学和智慧,护佑我们的生命安康。
4.灾害突然发生时,我们该怎么办?
①保持清醒的头脑,迅速对环境进行判断,避免出现惊慌失措的行为。 ②设法脱离险境,及时报警。
③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学会避险、自救和互救,才能降低灾害所造成的危害和损失,更好地呵护生命。
第11课 自尊自信
1.什么是自尊?
自尊也称自尊心,是一种自己尊重自己、爱护自己,并期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尊重与爱护的心理。
2.为什么要自尊?(或自尊的重要性)
(1)自尊也是一种做人的品格,有自尊才能站得直,行得正。人若失去了自尊,生命便失去了不少色彩。
(2)一个民族有了自尊,就会凝练成自强不息的精神,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自尊是成功者必备的心理品质,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条件。一个人有了自尊,就会形成奋发向上的动力,让生命更精彩。
3.自尊与尊重别人的关系是什么?
真正的自尊应该懂得尊重别人。只有尊重别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自尊的砝码才能加重。
1
4.如何获得自尊? ①懂自尊的人必然知廉耻,自爱、知耻,不做有损人格的事情。 ②懂得尊重别人。 ③维护自尊需要有度,要让自尊心保持一定的弹性,使用正确的方法维护自尊。
④反对虚荣和自傲。
5.自尊与虚荣、自傲的区别
自尊不同于虚荣。自尊是对自己负责,追求的是踏实;虚荣是为自己化妆,追求的是表面的荣耀和光彩。自尊与自傲也不同,自尊的人有正气,但没有傲气;自傲的人自视清高,目中无人。
6.什么是自信?自信是在对自己的自我肯定和充分估计的基础上,相信自己力量的一种心理状态。
7.为什么要拥有自信(重要性)?
自信是我们工作和生活获得成功与快乐的重要因素。自信的人会主动迎接挑战,激励自己不断进取,实现目标。
8.什么是自卑?自卑是如何产生的?
自卑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意识,是个人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而产生的消极情感。当个人对自己的能力、品质评价过低时,就会产生自卑。
9.如何树立自信心? ①必须做本色的自己,
②善于学习别人,发挥自己的长处,发现和发觉自己的潜能。 ③克服自卑心理。
第12课 感悟人生
1、人的生命的价值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人的生命的价值表现在人的存在和活动对自己、他人、社会的意义。 ②人的生命的价值常常在他所达到的高度上展现出来。 ③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2、人生的真谛是什么?如何探求人生的真谛?
①人生的真谛在于创造,创造使生命力更加富有魅力。
②探索人生真谛需要我们坚守信念,准确地做出取舍,在平凡的生活中对他人、对社会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3.如何理解“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后果”? ①有些行为会产生我们预期的后果,有些行为的后果可能出人意料。 ②有些行为会产生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后果,有些行为会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
4.怎样对自己的行为与后果负责?
在行为前预见与选择,在行为中自律与自控,在行为后自省与承担。
2
5.责任的来源有哪些?
责任来自社会道德、习俗及法律等方面的要求,也来自时代发展的需要。 6.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给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 ①维护和促进健康。
②担负人生责任,需要学会对自己的行为和后果负责。
③责任伴随人的一生,我们无论处于什么年龄、从事什么工作、担任何种职务,都要履行好自己的责任。
7.如何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①珍惜生命中的分分秒秒就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②我们应该抓住今天,从生活点滴做起,脚踏实地, ②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第13课 法律护我成长
1. 国家(法律)为什么要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
①未成年人在生理和心理上还不够成熟,辨别是非、自我保护的能力比较弱,在社会生活中处于弱势地位,更容易受到外界的不良影响和侵害。
②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保护未成年人就是保护国家和民族的明天。
2.两部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3.家庭保护的含义及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含义:是指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抚养、监护和教育的义务及职责。
地位和作用:家是爱的港湾,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家庭保护对未成年人健康心理、良好性格、道德品质、理想情操的形成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学校保护的含义及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含义:是指学校、幼儿园及其他教育机构依照法律规定,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实施的保护。
地位和作用:学校是未成年人受教育的基地,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5.社会保护的含义及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含义:是指各级人民政府、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以及其他组织和个人在社会生活环境中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
地位和作用:社会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6.司法保护的含义及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含义: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等通过依法履行职责,在司法活动中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一种专门保护。
3
地位和作用:司法保护在整个未成年人法律保护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在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这一特定情形下,司法保护是教育、感化、挽救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重要举措。 7.未成年人如何健康成长? ①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 ②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学会依法保护自己。
第14课 筑起“防火墙”
1.为什么未成年人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未成年人增强自我防范意识是避免受侵害的前提。
未成年人如果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仍会使自己陷入险境,使自己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2.未成年人如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要分清是非、辨别善恶,要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诱惑,原理“受害源”,接受正能量。
②还要积累生活经验,学习和掌握自我保护的相关知识、技能。
在面临险境或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头脑冷静、沉着处置、随机应变、以智取胜。
?未成年人在遭遇违法犯罪侵害的时候,要以保护生命为第一原则,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有利于自己人身安全的措施和方法。 4.未成年人如何依法进行自我保护? ①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未成年人应该勇于维权,可以向政府部门、司法机关、社会团体等寻求帮助,要求有关部门依法及时处理。
②当我们需要法律帮助时,可以向法律服务机构或法律援助机构求助。法律服务的主要机构有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服务所。
③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途径包括诉讼和非诉讼两种。非诉讼包含和解、请求调解、申请仲裁等解决方式。 5.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有时不走诉讼途径,而走非诉讼途径,为什么? 非诉讼途径具有高效、灵活和多样的特点,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有效途径和理性选择。当非诉讼途径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可以选择诉讼途径来维权。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