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司概论--形考作业6案例分析: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合并
由于最近两年打车软件纷纷出世, 并且已经开始影响我们的日常习惯。 现对其中两大打车软件进行的对比:
滴滴打车
用户数 司机数 用户管理 增加用户粘
超 2000 万 超30万
无
车费补贴
快的打车 超 2300 万
超40万
用户等级 + 用户积分
车费补贴 + 用户积分(可兑
性方式 支付方式 加价幅度 使用地图 未来发展趋 势
换)
支付宝支付 线下支付
微信支付 线下支付
0-20 元
0-50 元
百度地图
智能打车工具 + 本地生活服务平台
三、讨论结论报告
XXX:
没有永远的对手, 只有永远的利益。在情人节这天,国内两家打
车公司巨头滴滴和快的“喜结连理”多少有些出人意料。尽管之前就
曾盛传两家公司在密谋合并, 但对于打车大战激战正酣来说, 如此戏
剧性的结果,只能用文章开头的话形容了。
不管官方如何美化,终究无法摆脱资本做局。在此之前,滴滴和快的都已经经历了四轮融资。 其中滴滴方面最新的一轮融资是在去年 12 月获得的由淡马锡、 DST、腾讯主导的七亿美元。而快的方面则是今年 1 月份获得的由软银领投, 阿里巴巴以及老虎环球基金跟投的六亿美元。巨额融资之后,暂时都不缺钱,分属阿里系和腾讯系的两家公司走到一起, 一定也只能是背后的各方资本在角力。 资本的推动才可能让大跌眼镜的两家正面竞争的公司快速走到一起。即便创始团
队,甚至是阿里或者腾讯方不乐意,但因多次巨额融资,已经使得创始团队、阿里方或腾讯方面已经没有足够的话语权,即使不乐意,但也只能尊重资本逐利,希望快速获利的事实。
互联网行业标榜为快不破, 但烧钱补贴培养起来的市场份额, 多
少有些像温室里的花, 很难经得起风吹雨打。 尤其是烧钱并没能分出胜负,双方都标榜自己市场占有率超过 60%,如此下去,何时能分出胜负?在伯仲之间要谁出局似乎遥遥无期。 阿里和腾讯这两家 BAT领域的竞争对手显然有足够的耐心, 毕竟对于他们来说, 不仅仅是打车之争,更是移动支付和移动入口之争,两项都是持久战。但阿里腾讯之外的资本方则显然没有如此耐心, 正是没有足够耐心的资本方的推动并最终占据话语权,才成就了此次旷世组合。
在滴滴和快的涉及的专车领域,一直还有易到用车、神州租车、
Uber 等也在加速布局,很多时候往往时不我待,尤其是当 BAT的百度战略入股 Uber 之后,竞争更加惨烈, 而且 Uber 还一度和易到传出绯闻。如此以往, 滴滴和快的背后的股东们显然是坐不住的,必须选择更利己的资本运作手段。于是,两家对手的合并也就不足为奇了。
两家合在一起,增值,上市就是理所当然的下一步了。 毕竟只有上市,前期的巨额投资才可以换得回报。
精心准备的“上头条”之作 实际上滴滴和快的合作已经运作多时。 1 月 21 日双方启动合并项目,代号“情人节项目” ,显然是精心准备的,蓄谋已久的上情人节头条的大事件。 而且时间节点和事项推进都已经成竹在胸,以至于敢一个月前就确定将在情人节放大招,
预算好一个月之后的“头条” 。还可以推算的是,在 1 月 21 日之前,双方的主要股东就已经达成共识, 并开始推进合并工作。 双方高官团队也肯定已经在你来我往间达成了“君子协定” 。某种程度上说,最惊讶的,是作为局外人的用户。 毕竟在利益层面用户其实真的不那么重要,因为两家公司根本没考虑用户的惊讶和诧异, 合谋来了一出“逗你玩”的好戏,就等着用户惊诧和奔走相告呢。如此一来,合并事件
不仅可以不费吹灰之力登上各大媒体头条, 还能借用户之口和用户之手,传遍大江南北,让路人皆知。
可以预见的是, 以滴滴快的合并上头条作为标志性事件, 后续很
多公司的合并甚至是投资,都会择日宣布,蓄意为之谋头条。但如果
各行各业的企业们都这么玩, 那抢头条就将变成一件苦逼的事。 毕竟
时间和头条资源都是有限的, 考验公关团队的事项又多了一项。 前车
之鉴,整合不是易事,牵涉到团队融合或者公司合并如此大事,如何
实现 1+1 大于 2 就是件棘手的事情。 当年轰动一时的优酷土豆, 合并
后仍旧没能改变亏损的事实, 尽管合并后巩固了市场第一的地位, 股
价也得到提升,对于要套现离场的投资者来说,确实是划算的买卖。
但对于优酷土豆当时双方的员工来说, 就不一定是什么好事了, 尤其是土豆网的员工,伴随其高管团队的出走,不少员工也只能跳槽,最终的结果是双方人才的整合并不理想。
而滴滴和快的双方人才的整合只会比优酷土豆复杂, 毕竟除了两家之前在市面上公开竞争,要从当初的你死我活转换到秀恩爱谈协作,是需要时间调整的。更为复杂的是,快的和滴滴其实还是阿里系
和腾讯系的代表性公司。 阿里和腾讯的文化差异和竞争一致维系, 短时间内也不可能分出胜负, 关键是双方的企业文化迥异, 也成为了滴滴和快的融合的难点。 可以预测的是, 滴滴和快的看似美好的情人节之约,后续接踵而至的也将是原高管团队的离职, 和一方员工的大量流失。在合并中取得股票份额主导权的滴滴很可能也会在人事布局方面取得主导权,而快的方的高管团队则会在维稳时间过去之后离职创业或者加盟其他公司。打车软件局部战争的结束对阿里腾讯是意外。
据传,在合并过程中,阿里方是一直反对的,一直竭力反对。但奈若何,阿里也有抵不过其他资本方的时候。阿里的反对可以理解,一方面从传闻来看, 阿里系的快的在合并后的新公司中占股不敌腾讯系的滴滴;一方面快的和滴滴的打车之争,只是表象,更重要的其实是抢占移动入口和布局移动支付。
快的和滴滴合并后, 对于阿里和腾讯而言, 打车软件的局部战争
已经结束,但是并不意味着双方就真的握手言欢,举杯相庆。某种程
度上说,打车软件局部战争的结束是一场非阿里方策划的意外。
但双
方在更激励的战场已然打响,比如而今大家玩的正酣的红包大战。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