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上好音乐鉴赏课的做法
上好音乐鉴赏课的做法
新课改以来的音乐教学实践表明,其中“感受与鉴赏”领域的教学存在着诸多观念和实践的困惑。下面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谈谈关于小学生音乐鉴赏能力课的一些感悟:
一、在音乐欣赏课中情感体验的重要性
在音乐欣赏课中,学生可通过大量的音乐实践得到情感的体验、抒发,产生一定层次的认识、评价、鉴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修养水平。音乐欣赏课在目前课时少、内容多的情况下,情感体验教学就更为重要了,音乐大门的开启,要靠教师选择好钥匙,情感的调动和培养则是教学中最好的选择。
音乐中的投入、想象、联想、思考的范围是广阔的,是不可造型的艺术,并在瞬间或长期都可以有着不同层次的情感。音乐本身来源于生活,使情感能得到充分的表现,在此基础上得以提炼和升华,情感也随之加重。
二、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利用语言和文字
从理论上讲,音乐正因为其非标题性、非描绘性,所以才成为“神的语言”。也就是说任何的语言文字解释音乐都属于多余,都不能代替音乐的情感表现。但是,语言文字作为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主要媒介,在音乐鉴赏中,仍然是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情感、揭示音乐形象的主要手段,同形象感知的”听觉型”、“视觉型”与“综合型”一样。人类对语言文字的感知可分为“语言感知型”、“文字感知型”与“综合感知型”。因而语言文字的合理运用有助于照顾到全体学生不同的认知要求。
三、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
《课标》对于感受与鉴赏教学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聆听音乐的确是感受与鉴赏音乐的一条重要途径,但绝不是唯一途径,特别是对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来说,感受音乐与鉴赏音乐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
感受与鉴赏音乐的途径同样是很多的,包括:让学生通过聆听来感受音乐,要听学生感兴趣的音乐,听比较形象而易于理解和想象的音乐,听老师的形象而非抽象的解说;让学生通过观看来感受音乐,要看有形象的画面和现场的表演,这些画面和表演是有音乐相伴随的;让学生通过表演感受音乐,要让学生唱爱唱的歌,奏能奏的乐器,跳会跳的舞,只有学生亲身感受了,对音乐的体验才会深刻。
四、音乐欣赏对学生个性的培养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是我们在音乐欣赏教学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