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6年新版七年级上语文教案 - 图文
初一语文教案
2、概括一下三味书屋的“先生”的特点:
一是知识渊博,但拒绝回答“怪哉”类的问题;二是教学认真,不断增加教学内容,读书很投入,但不太束缚、也基本上不体罚学生??先生并不太严厉
三、当堂训练
阅读第七节,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然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这是什么写法?起什么作用?
先抑后扬,欲扬先抑。以没有雪的无味来衬托下雪带来的乐趣。 2、找出表示捕鸟动作的词,说说这些词的作用。 动词:扫开、露出、支起、撒、系、牵、看、拉、罩
作用:具体生动地表现了捕鸟的过程,也表现了儿童在捕鸟时的乐趣。 3、请用最短的时间背诵这段文字,并把背诵方法介绍给同学们。
4、仿“捕鸟”写一段话,或叙述做某个游戏、完成某件事情的过程,或描写蚂蚁搬家的经过,要试着用上一系列动词,动词要用得具体生动。
第四课时
一、了解目标
1、学习“三味书屋”部分,体会文章对三味书屋环境的描写。 2、作者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怎样? 3、在三味书屋有哪些乐趣? 4、讨论文章的主题。
二、自主学习
板块一 分析后半部分(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1、从文中找出写三味书屋环境的句子,说说三味书屋的环境是怎样的? 第10段、第17段
2、三味书屋读的是什么书?作者写这些教学内容有什么用意? ?读书、习字、对课。
?读的书脱离学生实际,艰深难懂,逼着学生死记硬背,不许学生提问??作者这样写表达了他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不满。 3、你认为作者觉得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是快乐的还是痛苦的?在这里作者找到了哪些乐趣? 是快乐的:“我”敬慕老师的渊博,喜欢提问,愿意了解新知,乐于学习;一有机会就跑出去玩(折腊梅花、寻蝉蜕、捉了苍蝇喂蚂蚁),寻找读书以外的乐趣;趁老师读书入神,在座位上做各种游戏、画画儿等,同样有趣。 4、作者对三味书屋的感受是什么?
与百草园的自由快乐相比,三味书屋显然是太受约束,且令人深感枯燥。但是也可以“捉了苍蝇喂蚂蚁”、在先生读书入神时描画绣像等,这些都给相对单调的读书生活带来了许多情趣,由此可见,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在少年鲁迅的心目中是充满趣味、难以忘怀的。
37
初一语文教案
板块二 主题探究
5、把前后两部分联系起来思考,讨论: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教育。
? 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 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这三种说法都有一定道理。第一种说法,根据是鲁迅在不止一篇文章中批判过封建私塾教育的陈腐,扼杀儿童天性。即使在本文中,也写到私塾生活的呆板、枯燥。第二种说法,是对第一种说法的修正,比第一种说法合理些。第三种说法,最易为现在的人们接受,似乎最为合理。
三、当堂训练
(一)阅读第九节,思考下列问题:
(1)从结构上看,这一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了 过渡(承上启下) 的作用。 (2)这一段文字中用到的修辞方法有: 排比、 拟人 (3)文中的三个“也许”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选择正确的一项( B ) A. 表达了“我”因为要告别百草园而产生的痛苦、愤怒的感情。
B. 用疑问、猜测和无可奈何的语气,表现了“我”告别百草园时心里引起的震荡、依恋与无奈的感情。
C. 表达了“我”后悔当初不应该那么淘气,做了种种错事,如今只好甘心受罚的思想。
D. 表现了对书塾生活的厌恶。
(二)选择
1、对“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这个句式的作用有四种理解,正确的一句是 ( B )。
A.表明前后内容并列,都有趣味。
B.表明可写的内容很多,前面的略写,后面的详写,是为了突出后面“单是”的内容。
C.表明前面的内容是次要的,后面的内容是主要的。
D.表明前面的内容不需要说,只需要说“单是”后面的内容。 2、少年时代的作者,把百草园看成“我的乐园”这是 因为 ( B )。
A.百草园中的草木虫鱼有的色彩鲜明,有的形态有趣,有的叫声动听,这些景象都吸引着他的好奇心。
B.他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的生活。
C.他不愿意学习文化知识,把枯燥的学习环境和百草园相比,更觉得百草园是乐园。
D.在百草园里有各种动植物,有美女蛇的故事,能够捕鸟。
38
初一语文教案 童年趣事 ◆教学目标: 1、通过事情表达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趣”,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事,体现个性化。也可以写这件事使你明白了什么。 2、具体有序地写出童年有趣的事情,表达真情实感,中心明确。 3、促使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独特感受。这也正是我们新课标中所要求的。 ◆教学重难点: 选择印象最深的童年往事,进行真实、具体、细致地描述。 ◆教具准备: 1、搜集小时候的照片或珍藏的能引起童年趣事的有关物品。 2、师准备范文。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同学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首歌曲!同学们边听边看画面,看看画面中的事能否勾起你对童年往事的回忆,把回忆到的童年趣事等会跟同学们分享一下。 师结:跳皮筋、老鹰捉小鸡、爬树·····正像歌词里所唱的”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着游戏的童年”。是的,童年正是因为有这些游戏而成为我们快乐的主旋律。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正是这些有趣的事才让我们的童年多姿多彩。今天,我们就来写一篇关于童年那充满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事。 二、合作交流 1、四人一组进行交流,说说你们在童年时代发生的有趣的故事。可以是家里的趣事,可以是学校的趣事。 2、小组推荐代表,说说有趣的童年往事。要求把故事的过程说具体、说清楚。 3、组织评价。老师可以用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评价:“他说的童年趣事是不是有趣?”“他是不是把故事发生的过程说具体说清楚了?”“他说的什么地方你最欣赏?”“你还有哪些地方 没有听清楚?”“你对怎样说会更好有什么建议?” 4、学生学习范文, 在范文中找写作方法和技巧。 三、讨论写法 通过学生的讲述和简单的点评,以及对范文的阅读,我们能直接分出哪些同学写的比较好,哪些同学还有待提高。下面老师就教一下大家怎样才能把事情写具体: 1、审清题 请同学们看题目“童年趣事”,想想:①今天我们要写的是人还是事?(事)什么样的事?(趣事) 什么是趣事? 播放课件,学生边欣赏边回忆童年趣事。弄清楚“趣”字包含着“意趣”、“情趣”、“乐趣”、“傻趣”。教师设置一个情景,引起学生回忆童年的趣事。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②题目上有哪些限定的范围?(只能写童年的事) ③ “童年趣事”中要重点表现的是“趣”还是“事”? ④你怎样理解“趣”? 我们还可以从多种角度去理解它。老师从包含的这几种趣中加以解释。这样同学们就一下子明确文章的中心。 2、选材料。 刚才有同学已经给我们讲了自己的童年趣事,我们本单元也学了有关童年的作品,例如:《冬阳·童年·骆驼队》重点写了“学骆驼咀嚼”、“想象驼铃用处”这两件事,《祖父的园子》作者重点写了“误把狗尾草当谷穗留下不铲除”这件事。这就告诉我们记事文中,我们要找准重点事件,再根据重点来添加情节。
39
初一语文教案 3、巧安排。 选好了材料,怎么把这些材料里的事写清楚呢?我们就要抓好故事中的人物描写。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描写人物呢? 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像低年级写作时那样只用用语言描写了,而是要把语言、动作、心理等各方面的描写互相配合。这样才能更好的从侧面把你想写的事情加以衬托。 4、巧妙连接。 要写好记事文中的“事”,还要写清楚整个事件,这就要写明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并用过渡句、过渡段巧妙连接整个事件过程。 从而是整篇文章更有连贯性。 四、习作练笔 写一写自己的童年趣事,注意突出“趣”字。 五、评改 学生互相批改,找出哪些地方写的精彩有具体,直接给人以画面感。哪些地方还没有交代清楚,让人感觉不到其中的乐趣。老师加以指导。写的好的同学进行朗读自己的作品,从而是学生进一步加以学习。 40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