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1)

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1)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 7:31:31

正比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成正比例的量,理解正比例关系。 2.能运用有关知识初步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

3.渗透函数的初步思想,建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这一辨证观点。 教学重点:

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并能正确判断。 教学难点:

对“相关联的量”、“相对应的数”等术语含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练习:考考你,它们是相关联的量吗?(课件) (1)小明买《扬子晚报》,数量与总价 (2)同样一台织布机,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 (3)放羊人的年龄和羊的只数 (4)圆的直径和周长

每一题请学生说明理由

3、谈话:我们知道了生活中存在着许多相关联的量,那这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重点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二、游戏激趣 初步感知

1、游戏激趣:生活中我们在一起玩游戏,决定谁先玩,一般用什么方法?现在我们一起来玩石头、剪刀、布这个游戏,好不好?先听老师说游戏规则,游戏时同桌为一组,一边进行游戏,一边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自己赢的次数,比一比谁赢得次数多。时间30秒,做好准备,游戏──开始!

2、互动填表:好,时间到,谁来说说你赢了几次?现在老师告诉你赢1次记5分(出示课件) 下面请大家算一算你可以得多少分?谁愿意说?

(学生没说的次数,教师以提问的形式问:(1)如果赢了x次,该得几分呢?(2)如果得了y分,那么赢了几次?)

3、交流发现:同学们,你们看,从这张表中你知道了什么?(让学生回答)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张表,看看表中有哪两个量?引导:赢的次数是1,得分是5,当赢的次数是2时,得分是10 赢的次数变成6时,得分就成了____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吗?(赢得次数越多,得分也随着越多)我们再反过来观察:赢的次数是8,得分是____?次数是4,得分是__?次数是2,得分是____?你又发现了什么呢?(次数越少,得分也随着越少) 4、教师小结:也就是说得分随着赢的次数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说赢得次数和得分也是两种相关联的量,那像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5、现在请同学们算一算得分和赢得次数的比值是多少,你们发现了什么?(它们的比值都一样。) 二、自主合作,探究发现 1、发现规律,初步认识正比例意义 (1)一辆汽车在公路上行驶,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表。 时间/时 路程/千米 谈话:思考后指名回答. ①找一找:表中列出了哪两种量,它们是相关联的量吗? ②想一想:相关联的这两种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 引导学生找出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一定。(可以提示:时间和路程这两个变化着的量中隐含着一个不变量,想想看是什么?) 提问:这个比值90表示什么?(速度)速度变吗?我们在它边上标明:一定,也就是不变的意思。 谈话:像刚才我们玩的游戏和汽车在公路上行驶,都存在两种相关联的量,而且这两种像关联的量的比值总是一定的,数学上就把这样的两种量关系叫做成正比例关系。 (3)谈话:这就是这节课我们所学习的内容:认识正比例。(板书课题)。 90 180 270 360 ?? 1 2 3 4 5 6 ?? 2、内化过程,加深理解正比例意义

(1)谈话: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对正比例的意义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2)提问:观察书上上面的两个例子,判断正方形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之间的变化情况,它们之间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3)与同桌交流42页试一试是否成正比例

(3)谈话: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成正比例的量想一想,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应该要符合哪几个条件?

(4)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你能找到类似成正比例关系的两个量吗? 三、解释应用,拓展提高 1、做练习十三第1题。 学生按题目要求尝试独立完成。 2、做练习十三第2题。 让学生独立判断,并说明理由。

谈话:如果去掉“同一时间”这个前提,物体的高度和影长还成正比例吗? 3、做练习十三第3题。

小结:两种量若要成正比例必须是相关联的量,但相关联的量不一定成正比例,只有当两种相关联的量的比值一定时,它们才成正比例。 四、回顾全课,课外延伸。

1、提问: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什么是成正比例的量了吗? 谈话:生活中有许多成正比例的量,只要注意观察,用心思考,我们就会发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正比例的意义》课后反思

正比例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数学概念性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我力求将枯燥的数学知识变的更贴近学生理解的数学,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学生亲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1)从生活中引入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引入新课,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了生动活泼、主动的材料与环境。 (2)在观察中思考

数学学习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没有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新课伊始,我设计一种情景,得出表一,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并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从不同角度说出自己所观察到的,进而得出:两种相关联的量,初步渗透正比例的意义。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获得了新知。 (3)在合作中感悟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倡导: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理解数学,解决问题。课堂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了两种相关联的量后,放手让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自学表二,表三,并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三道例题的共同点,从而归纳出正比例的意义。

(4)在练习中提升

学习正比例的意义,目的在于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在练习的设计中,我力求做到有层次、有梯度,既有不相关联的量,又有相关联但不成比例的量,还有在一定条件下才成正比例的量。通过练习,让学生明确成正比例的量必须具备的条件,二者缺一不可。

搜索更多关于: 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1)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正比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成正比例的量,理解正比例关系。 2.能运用有关知识初步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 3.渗透函数的初步思想,建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这一辨证观点。 教学重点: 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并能正确判断。 教学难点: 对“相关联的量”、“相对应的数”等术语含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练习:考考你,它们是相关联的量吗?(课件) (1)小明买《扬子晚报》,数量与总价 (2)同样一台织布机,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 (3)放羊人的年龄和羊的只数 (4)圆的直径和周长 每一题请学生说明理由 3、谈话:我们知道了生活中存在着许多相关联的量,那这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重点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二、游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