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执业护士专业实务(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疾病)-试卷1
执业护士专业实务(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疾病)-试卷1
(总分:58.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型题(总题数:26,分数:58.00)
1.初孕妇,26岁,停经38周,在家拖地时突然感觉阴道流水,急诊入院。确定阴道流水是否为羊水的最简单、最常用的方法是 A.B超
B.阴道液pH试纸测试 √ C.阴道粘液涂片 D.阴道检查 E.肛门检查 解析:
2.孕妇,妊娠38 周,规律宫缩6小时,阴道流水1小时入院,查宫口开大5cm,试纸由红色变为蓝色,胎头尚未入盆,护士应采取的护理措施是 A.温肥皂水灌肠
B.每2小时观察一次宫缩 C.每4小时听一次胎心 D.注意观察羊水的性状 √ E.产妇可适当活动
解析:孕38 周,规律宫缩6小时,阴道流水2小时入院,查宫口开大5cm,试纸由红色变为蓝色,胎头尚未入盆,考虑为胎膜早破,应嘱患者卧床休息,注意观察羊水性状,随时观察宫缩,破膜时立即听胎心,5分钟后复听。
3.初孕妇,28岁,孕37 周,规律宫缩4小时、阴道流水1小时入院。查宫口开大6cm,试纸由红色变为蓝色,胎头尚未入盆。正确的护理措施是 A.温肥皂水灌肠
B.每3小时观察1次宫缩 C.每2小时听1次胎心 D.注意观察羊水的性状 √ E.让产妇沐浴
解析:根据表现考虑为胎膜早破,应嘱患者卧床休息,先露未固定者禁起床、灌肠,注意观察羊水性状,随时观察宫缩,破膜时立即听胎心,5分钟后复听,以后按医嘱2~4小时1次。
4.孕妇,25岁,孕39 周。晨6时自觉阴道流出大量稀水样液体,遂于10时入院,护士采取的正确的护理措施是
A.嘱患者半卧位 B.陪患者步行去病房
C.患者取头低足高位,以平车送往病房 √ D.患者取头高脚低位,以平车送往病房 E.嘱孕妇沐浴后,平车送病房 解析:
5.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孕妇在妊娠期易发生心衰的时间是 A.孕20~24周 B.孕25~30周 C.孕32~34周 √ D.孕35~36周 E.孕37~39周 解析:
6.初产妇,妊娠合并心脏病,产后心功能Ⅱ级。护士实施的护理措施 不包括 A.产后3天严密观察心衰的表现
+2
+3
+2
+2
B.按医嘱应用抗生素至产后1周 C.不宜母乳哺喂 √
D.进食富含纤维素食物,预防便秘 E.可在产后10天出院
解析:产后心功能Ⅰ~Ⅱ级者,鼓励并指导母乳喂养;Ⅲ级或以上者,应及时回乳。 7.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描述正确的是 A.分娩过程中,产妇血糖更高 B.可选择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 C.前置胎盘的发生率增加 D.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低 E.易出现新生儿低血糖 √
解析:因胎儿在母体中处于高血糖环境,故出生后可出现新生儿低血糖。 8.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常用检查方法 不包括 A.糖筛查试验 B.尿酮体测定 C.空腹血糖测定 D.葡萄糖耐量试验 E.凝血功能检查 √ 解析:
9.某孕妇,32岁,现妊娠36周,既往有心脏病史,轻微活动即感到胸闷、憋气,休息时无不适。下列措施中 不正确 的是 A.严密监护
B.预防感染贫血等诱发心衰因素 C.宜剖宫产结束妊娠 D.产后1周内行绝育术 E.产后应用广谱抗生素2周 √
解析:按医嘱应用抗生素,直至产后1周。产后72小时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心功能Ⅲ级的初产妇或有产科指征者,均应择期行剖宫产。指导选择计划生育措施,心功能>Ⅲ级者,宜在产后1周行绝育手术。 10.孕妇,26岁,妊娠7个月。近来出现面色苍白、倦怠、心悸,伴恶心。心率110次/分,律齐,双下肢水肿。血象:白细胞4.0×10 /L,血红蛋白508/L,血清铁蛋白8μg/L,平均红细胞体积(MCV)70f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27%。首选的治疗方案是 A.多食富含铁的食物 B.肌注维生素B 12 C.口服硫酸亚铁 D.肌注右旋糖酐铁 √ E.卧床休息
解析:病史及血象检查提示患者严重缺铁性贫血。孕妇有恶心,口服补铁不能耐受,为迅速纠正贫血,注射补铁为最佳治疗方法。常用右旋糖酐铁肌内注射,成年人首剂50mg深层肌内注射。 11.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表现为 A.子宫收缩无对称性 B.容易发生胎膜早破 C.不宜静脉滴注缩宫素 D.产程常延长 √ E.不易发生产后出血
解析: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表现为子宫收缩有正常节律性、极性、对称性,但宫缩弱持续时间短,间歇期长,易产程延长,发生产后出血。由于对宫腔压力低,故对胎儿影响不大。对于可阴道分娩者,可采取加强宫缩的措施。
12.第二产程延长是指初产妇第二产程超过 A.1小时
9
B.2小时 √ C.3小时 D.4小时 E.5小时
解析:初产妇第二产程超过2小时,经产妇超过1小时尚未分娩为第二产程延长。
13.经产妇,36岁。妊娠足月临产,胎儿胎盘娩出后,出现间歇性阴道流血,量较多,血液凝固,查体:血压下降,脉搏细数,子宫轮廓不清,子宫底无法触及,子宫体柔软。进一步的处理原则是 A.防治感染 B.加强宫缩 √ C.输血
D.清除残留胎盘 E.注意休息和营养
解析:正常分娩出血量多数不足300ml。宫缩乏力或既往有产后出血史的产妇,可预防使用缩宫素静脉注射。胎盘娩出后出血多时,可经下腹部直接注射入宫体肌壁内或肌内注射麦角新碱。
14.初产妇,临产10小时,宫口开大4cm,2小时后宫口扩张仍为4cm,患者担忧生产情况而向护士询问,护士的判断是 A.第一产程延长 B.活跃期停滞 √ C.第二产程停滞 D.活跃期延长 E.难产
解析:宫口扩张3~10cm的时间阶段为第一产程的活跃期。活跃期停滞是指进入活跃期后,宫口不再扩张达2小时以上。
初产妇,24岁,妊娠38 周,阵发性腹痛10小时,宫缩15~20分钟1次,持续30秒,宫口开大2cm。(分数:4.00)
(1).上述临床表现是因为 A.子宫收缩节律性异常 √ B.腹压运用不当 C.子宫收缩极性异常 D.肛提肌收缩作用异常 E.腹肌和膈肌收缩力异常
解析:临产时正常宫缩应持续30秒,间歇期为5~6分钟,该产妇表现为子宫收缩节律性异常。 (2).此时的处理原则是 A.静脉滴注缩宫素 B.产房待产
C.肌内注射哌替啶 √ D.人工破膜 E.灌肠
解析:宫缩节律性异常的处理原则为:规律宫缩,恢复正常节律。首先给予镇静药,然后促进正常宫缩,故此时应肌注哌替啶。
初产妇,妊娠38 周,骨盆外测量为:对角径12.5cm,坐骨棘间径9cm,坐骨结节间径7.5cm,耻骨弓角度80°。(分数:4.00)
(1).估计胎儿体重3800g,其适宜的分娩方式为 A.等待自然分娩 B.试产 C.剖宫产 √ D.阴道手术助产
E.加强宫缩促进自然分娩
解析:胎儿较大,而产妇骨盆狭窄,宜行剖宫产。
+2
+2
(2).其骨盆属于 A.男性骨盆 B.中骨盆狭窄 √ C.漏斗骨盆 D.均小骨盆 E.骨盆出露平面狭窄
解析:坐骨棘间径、坐骨结节间径和耻骨弓角度均偏小,故为中骨盆狭窄。
29岁,初孕妇,妊娠38 周,规律腹痛4小时入院。单臀位,估计胎儿重3000g,骨盆外测量正常。(分数:4.00)
(1).处理原则 不正确 的是
A.胎方位为臀位的初产妇一律行剖宫产 √ B.可行阴道手术助产 C.注意后出胎头的娩出 D.注意胎头双手上举 E.防止胎儿宫内窘迫
解析:臀位时,综合考虑产妇骨盆及胎儿大小决定是否行剖宫产。 (2).最易发生的并发症是 A.胎儿窘追
B.胎膜早破、脐带脱垂 √ C.产后出血 D.会阴撕裂 E.子宫脱垂
解析:胎臀形状不规则,不能紧贴子宫下段及宫颈内口,易发生胎膜早破、脐带脱垂。 15.导致产后出血首位的原因为 A.胎盘残留 B.胎盘粘连 C.宫缩乏力 √ D.宫颈撕裂 E.凝血功能障碍
解析:均为产后出血的原因,其中子宫收缩乏力为最常见,占总数的2/3。 16.产后出血最重要的预防措施是 A.适度做会阴侧切术
B.胎肩娩出后立即肌内注射缩宫素10U √ C.督促产妇及时排空膀胱
D.产后24小时内观察阴道流血及宫缩情况 E.产后早期哺乳
解析:胎肩娩出后立即给予缩宫素,以加强子宫收缩,减少出血。
17.某产妇,经阴道助产分娩一男婴,体重3200g。胎盘娩出后阴道持续出血约800ml。护理措施正确的是 A.不能按摩子宫,以免再出血 B.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 √ C.会阴垫不用保留 D.不可使用抗生素 E.不可使用缩宫素
解析:产后24小时内出血800ml为产后出血的表现,应立即查明原因,最常见为宫缩乏力,可应用缩宫药、按摩子宫,另外检查是否有软产道损伤或胎盘、胎膜残留。
18.初产妇,顺产后阴道出血量大,暗红色。检查发现子宫体软。护士采取的首要措施是 A.检查胎盘是否完整 B.检查软产道有无损伤 C.抽血检查凝血功能
+3
D.按摩子宫 √ E.做好输血准备 解析:
19.某产妇,35岁。第2胎,孕39周,产检情况正常。现临产3小时,检查:宫缩强,宫口开大4cm,自然破膜并出现烦躁、呛咳、呼吸困难,血压60/30mmHg。应立即意识到产妇最大可能出现了 A.子痫 B.子宫破裂 C.急性左心衰竭 D.胎盘早剥 E.羊水栓塞 √
解析:破膜后突发烦躁、呛咳,继而休克,典型的羊水栓塞症状。 20.病理缩复环可见于 A.前置胎盘 B.多胎妊娠 C.羊水过多 D.胎盘早剥 E.先兆子宫破裂 √
解析:病理缩复环是先兆子宫破裂的典型表现,子宫可在此处破裂。 21.产褥病率是指
A.产后12小时后每4小时测体温1次,体温2次达到或超过38℃
B.产后24小时至10天内每4小时用口表测体温1次,有连续2次达到或超过38℃ √ C.产后每4小时测体温1次,有2次体温达到38℃
D.产后12天每4小时测体温1次,有2次体温达到或超过38℃ E.产褥期内2次体温达到或超过38℃
解析:产褥病率是指分娩24小时以后的10天内用口表每日测量4次,体温有2次达到或超过38℃。产褥感染与产褥病率的含义不同。虽造成产褥病率的原因以产褥感染为主,但也包括产后生殖道以外的其他感染与发热,如泌尿系感染、乳腺炎、上呼吸道感染等。
22.某产妇,诊断为产褥期感染,且感染严重,医嘱除了广谱抗生素治疗外,短期还可加用 A.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 B.阿司匹林 C.镇静药 D.肾上腺素 E.麦角新碱 解析:
23.初产妇,32岁,分娩1周后阴道大量出血。护士采集病史时,与病情最不相关的是 A.详细了解分娩的过程 B.监测生命体征 C.观察患者阴道出血量 D.触诊宫底的高度及有无压痛 E.母乳喂养情况 √
解析:分娩24小时后,在产褥期内发生的子宫大量出血,称晚期产后出血。与胎盘、胎膜、蜕膜等残留物,子宫胎盘附着面感染或复旧不全,剖宫产术后子宫伤口裂开等有关。主要表现为:胎盘、胎膜残留血性恶露持续时间延长,以后反复出血或突然大量出血。剖宫产子宫裂口开裂或愈合不良常表现为子宫大量出血,可致休克。患者还表现为腹痛和发热:常合并感染,恶露增加,恶臭。体征:子宫复旧不全可扪及子宫增大,变软,宫口松弛,阴道及宫口有血块堵塞,有感染者子宫压痛明显。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