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8章营养性疾病患儿的护理电子教案
授课教师 授课章节 授课题目 *** 授课班级 **专业**班级 教学地点 2 授课 时间 **教室 (写明日期) 第八章 营养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八章 营养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课时 安排 授课方式 理论课√ 讨论课□ (请打√) 实训课□ 其他□ 教学分析 随着小儿生长发育速度越快所需的营养素月多,合理的营养是小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 营养不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及护理措认知目标:(知识) 施。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 素质目标: 1,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概述。 2、了解小儿肥胖症 通过认真的学习,为患病小儿做好更好的护理,工作细心,了解患儿的所需尽量满足小儿及家庭所需。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营养不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及护理措施 佝偻病和手足搐弱症的护理措施 利用讲授、讨论、提问、测试、演示等教学手段给学生进行全方位分析本节课内容。重点运用讨论式的方法去教学,逐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学的内涵,掌握重点内容。 本意主要是概念和记忆性内容,因此,为了减少理解的难度和记忆的枯燥。学习上采用讨论式学习,在讨论中使学习逐步逼进概念。结合素材、直观的展示主要内容,帮助记忆。 人民卫生出版社《儿科护理学》第二版教材 教学设计 学法设计 教学准备 教案、PPT、讨论话题 相关的图片、视频 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或采取的措施与手段和时间分配 5min 用案列引出所讲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 15min 通过多媒体课件来讲解 教学内容(任务)及过程设计 患儿,男,9个月,因惊厥发生2次来院就诊。患儿一直牛乳喂养,体质较差。昨日起突然发生惊厥,表现为四肢抽动、两眼上翻、面肌抽动、神志不清,每次发作时间大约持续1分钟,缓解后活动自如。检查体温36.8℃,除见方颅、枕秃外,其他无异常。 第一节 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是因能量和(或)蛋白质缺乏所致的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症。临床以体重下降、皮下脂肪减少和皮下水肿为特征,常伴有各系统器官不同程度的功能紊乱。 【病因与发病机制】 1. 喂养不当导致长期摄入不足是婴幼儿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如母乳量不足或人工喂养调配过稀,又未及时添加辅食;骤然断奶,造成消化功能紊乱,长期以粥,米粉等淀粉类食物为主,缺乏蛋白质和脂肪,年长儿多由于长期挑食、偏食、厌食、吃零食过多等引起。 2. 胃肠道疾病影响食物的摄入、吸收和利用,如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慢性腹泻、肠吸收不良综合症等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 3. 消耗量增加,如长期发热、结核 、恶性肿瘤等。 4. 需要量增加如早产,双胎以及生长发育过快等可造成营养相对不足而致病。 提问 考点连接: 婴儿营养不良最常见的病因是( ) 让学生不断A先天不足 B喂养不当 C 缺乏锻炼 回答,教师要对学生正确的回答进D疾病影响 E 免疫缺陷 行提炼,使用教材解析:答案为B。喂养不当导致长期摄入不足,是婴幼儿营养不的词语来重新表良的主要原因。 达 2min 课堂互动: 一岁小儿,体重5.2kg,生后牛乳喂养,近半年来因迁延性腹泻改学生之间的互动,用米糊喂养。查体:极度消瘦,呈皮包骨状,臀部、腹部脂肪消失,提高学生的思考精神呆滞,面色苍白。试判断患儿营养不良的严重程度并说说该患儿能力 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护理评估】 1. 健康史 评估患儿的喂养史,饮食习惯和生长发育情况,注 意有无喂养不当、母乳不足史;有无消化系统解剖或功能异常以及急、 慢性疾病史。是否为双胎、早产。 2. 身体状况 体重改变:最早表现为体重不增,继之体重下降。 皮下脂肪减少:皮下脂肪减少的部位顺序:腹部、躯干、臀部、四肢, 最后是面颊。严重者皮下脂肪完全消失,患儿皮包骨头,两颊下陷, 颧骨突出,貌似“老人”状。 其他状况:皮肤苍白,干燥,肌肉松弛,各系统器官功能低下,如体 温降低、心率减慢、血压下降、食欲低下,腹泻等。重度蛋白质缺乏 者出现营养不良性水肿。 3. 并发症:营养性贫血最常见;可出现多种维生素缺乏,特别 是维生素A缺乏;微量元素缺乏,以锌缺乏较多见;由于免疫功能低 下,易患感染性疾病;还可并发自发性低血糖,患儿可突然出现面色 苍白、神志不清、呼吸暂停、脉搏缓慢、体温不升,不及时治疗可致 死亡。 根据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营养不良可分为三度 体重 腹壁皮下身皮肤颜肌张力及 低于正常 脂肪厚度 (高)色及弹肌肉情况 长 性 轻度 中度 重度 15%-25% 0.4-0.8cm 正常 正常或 稍苍白 25%-40% 小于0.4cm 大于40% 消失 低于正常 明显低于 苍白、弹性差 基本正常 张力降低、 肌肉松弛 多皱纹、 张力明显 弹性消降低、肌肉萎缩 失 4. 心理-社会状况 家长不了解营养不良的病程和病情而产生焦虑,或因缺乏营养、喂养知识以及经济状况差而产生歉疚感。 5. 辅助检查 血清清蛋白降低是最突出的表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水平下降被认为是诊断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较好指标(因其反应灵敏,受其他因素影响较小)。还有多种血清酶活性下降,血糖、胆固醇水平下降,维生素和矿物质减少。 6. 治疗 原则是尽早发现,早期治疗,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治疗要点主要是去除病因,治疗原发病 ;调整饮食,补充营养;控制继发感染、促进消化和改善代谢功能、治疗并发症。 【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1.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能量、蛋白质摄入不足和(或)需要消耗过多有关。 2.有感染的危险 与免疫功能低下有关。 3.潜在并发症 低血糖、营养性贫血。 【护理措施】 1. 饮食管理。调整饮食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循序渐进逐步补充的原则,同时根据患儿病情轻重和消化功能来调整饮食的量及种类。 (1) 能量供给:①对于轻度营养不良患儿,开始每日可供给能250-330KJ/kg(60-80kaL/kg),以后逐渐递增当能量供给大于每日585KJ/kg(140kal/kg),体重满意增长,接近正常后,恢复给小儿正常需要量。②对于中、重度营养不良小儿能量供给从每日165kJ/kg(45-55kal/kg)开始,逐步少量增加;如消化吸收能力较好,可逐渐增加到550-727kJ/kg(120-170kal/kg),并按实际体重计算所需能量,待体重恢复,体重与身高(长)比例接近正常后,恢复供给正常生理需要量。 正常 烦躁不安 萎靡、呆滞,烦躁、抑郁交替 考点连接:中、重度营养不良小儿热量供应的原则是( ) 提问 让学生不断 A由少迅速增至正常 回答,教师要对学 B由少逐渐增至正常 生正确的回答进行提炼,使用教材 C由少迅速增至接近正常 的词语来重新表 D由少迅速增至超过正常 达. 2min E 由少逐渐增至超过正常 (2) 食物调整:①鼓励母乳喂养或给予稀释牛奶,此外,可根 据患儿年龄和消化能力酌情给蛋类、肉末、肝泥、鱼粉等高蛋白饮食。 蛋白质摄入量从每日1.5-2.0g/kg开始,逐步增加到每日 3.0-4.5g/kg.,过早给高蛋白饮食,可引起腹胀和肝大。②给予蔬菜水 果等食物,以补充维生素及矿物质,由少量开始,逐渐增加,以免引 起腹泻。 (3) 喂养方式: 对于食欲很差、吞咽困难、吸吮力弱者可用鼻 胃管喂养,病情严重或完全不能进食者,遵医嘱选用葡萄糖、氨基酸、 脂肪乳剂等静脉输注。低蛋白水肿者可静脉输注白蛋白。 2. 促进消化、改善食欲。遵医嘱给予各种消化酶(胃蛋白酶、 胰酶等)和B族维生素口服,以助消化;给予笨丙酸诺龙肌注,以促 进蛋白质的合成和增进食欲;胰岛素每日一次皮下注射2-3单位,注 射前先服葡萄糖20-30g,,酶1-2周为一疗程,可降低血糖,增加饥饿 感,提高食欲;给予锌制剂,可提高味觉敏感度、增加食欲。 3. 预防感染 (1) 预防呼吸道感染:与呼吸道感染患儿分开居住,保持居室空 气新鲜,阳光充足,温湿度适宜,定期紫外线空气消毒,减少探视, 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 (2) 预防消化道感染:注意饮食卫生,食具要经常消毒,饭前便 后洗手。做好口腔护理。 (3) 预防皮肤感染:保持皮肤干燥清洁,勤换内衣和尿布,勤晒 被褥,床铺平整松软,勤翻身,减少皮肤受压。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