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球正手击球训练方法有哪些
网球正手击球训练方法有哪些
2、向右侧转动双肩。随着身体的转动,右手持拍也同时向后摆,并将拍头翘起约至眼睛的高度,手腕处于自然位置。当球拍充分后摆时,右手臂自然伸展。
3、在向右转体时,以右脚跟和左脚的前掌为轴向右转动,使脚尖对着右面的边线,左脚向前跨出一步,使左肩对着球网,这时左手应位于靠近左腿前方或轻轻放在左腿前面.
4、双膝略弯曲,随着向前挥拍击球的同时,身体的重心逐渐移向前脚掌.在球拍触球时,要紧握球拍,手腕用劲。
5、当球被击中之后,跟进动作不应该停止,这时右手应继续挥拍跟进到达左肩的高度,以增强击球的力量。
6、跟进动作结束后,右手持拍回到身体前方。左脚退回,重新还原到准备姿势,以待迎击下一个来球。
1前言
2业余网球选手正手的击球要点 2.1熟悉握拍姿势 2.2引拍积极侧身击球
向后引拍摆动方式有环绕引拍直线引拍两种动作方式。半西方式的击球中,两脚并排站立,侧对来球的准备击球姿势是最有效的。当然,还应根据场上的具体情况判断,也可采用半开放式和开放式的站立姿势击球。但在有充足的准备时间的情况下,具体上还是以两脚并排站立,侧身迎击来球,依靠前后脚的重心移动,即用身体的力量打球为最佳。保持侧身迎击来球的前提是,早一点判断出球的落点,迅速移动,提前引拍,准备击球。移动的最后一步要踏实后脚,向来球方向迈出前脚。对于半西方式式击球者来说,如果不
能作好这点,就很难打出稳定的正手击球。所以,在网球场上,要多想、多检查自己的站位姿势,尽量保持侧身迎击来球。
2.3正确的正手击球顺序
正手击球时应转动身体,用力蹬腿,以肩关节为轴,手腕固定,用大臂挥动带动小臂,沿着来球的轨迹挥出去,一般在左脚右侧前方与腰齐高的高度击球,当来球较高时,就快速后退,来球较低时应屈膝并上前,尽可能的保持在与腰齐高的高度击球。
2.4击球时机的把握
在击球时,通常要考虑到击球点的问题。所谓的击球点,是指球拍与球接触的那个点,它包括球与身体的前后距离、左右距离和地面的垂直高度3个方面。正规网球选手的正手击球总是尽可能地将来球调控在最理想位置上击出,这个理想位置,就是“能量”最大发挥的位置,也叫做“最佳发力点”。这一点是击所有球的核心所在。“最佳发力点”因人而异,当球友或教练在场地的对面向你喂出轻重高低适当的球,而你每次感觉轻松自如地将球击回,并且能够很好地控制球时,你会发现你击球点基本上是在身体附近一个固定的“点”上,这就是你的“最佳发力点”。开放式站位的击球点在身体的旁边,即右脚侧前方。闭合式站位的击球点在身体的左脚尖前上方大约90—120厘米处。另外,要加强球感的练习,针对不同节奏的球,击球的时机也要进行相应的调节,从而真正的把握好准确的击球时机。
2.5身体及击球的协调与放松
任何一项运动都需要全身的协调,网球运动当然也不例外,它也需要身体从上到下,从左至右协调配合。追根求源,网球运动无论发球还是抽球,动力都源自脚下。曲膝、蹬地、伸直上身的动作会帮助来自地面的反作用力,经由腿、躯干和前臂输送到球拍上,使击球的力量更大。协调这一链条中各个环节,使彼此协作才能收到良好的发力效果。击球前、后的协调除到达击球点前一瞬间需握紧球拍并保持手腕、肘的固定和强劲外,击球者一定还要注意加力的渐进性。击球前手臂放松取决于准备动作的协调,步法移动、重心
交换及引拍时的后拉不当,都会引起手臂或周身肌肉的紧张,而影响击球的质量。故在击球前,一定要保持步法移动合理,重心交换适宜及引拍时的后摆自然放松。只有这样,整个身体、手臂在击球时的动作才能协调好,才能击出高质量球。
2.6保证完整的随挥动作
在正手击球中,一般左手即非持拍手。非持拍手一定要随着侧身转体而指向前面的来球。其作用主要有两点:第一是保持身体的平衡,肩膀的水平;第二是帮助判断和预测来球的方向旋转及速度。这些都有利于提高正手击球的稳定性。球触拍后,使拍面平行于网的时间尽量长些,挥拍沿着球的飞行方向向前送,重心前移落在左脚上,身体转向球网,拍头随着惯性挥到左肩的前上方,肘关节向前向上,用左手扶拍颈,随挥跟进结束,立即恢复到准备姿势,准备下一次的迎球。现代正手技术并不提倡把球拍早早的引好等着来球击打,而是强调从准备击球至击球结束是一个连贯、一气呵成的动作,而不是把它分成几个部分,充分利用身体的力量协调顺畅地打出漂亮的一击。
3业余网球选手正手的练习方法 3.1单人击球及其动作练习法
(1)对着镜子进行徒手挥拍练习,模仿并熟练掌握正确的正手挥拍技术。(2)做好引拍动作,原地面对挡网站立,自抛球,用正手打不落地的球。重复一定次数后,再打落地反弹后下降至腰部高度的球。熟练后,从准备姿势开始,然后重复以上练习。(3)做好引拍动作,在网球场地底线站立,自抛球,用正手打不落地的球,重复一定次数以后,再打落地反弹后下降至腰部高度的球。熟练后,从准备姿势开始,然后重复以上练习。(4)面对墙5~6m,将球击向墙面高约1.4m处,等球反弹落地后再连续击球。逐渐加大击球力量,向墙面的打击点也较稳定,练习者与墙的距离逐渐加长。保持与墙的一定的距离,连续击球,争取最多回合并减少失误。
3.2身体及其协调练习法
任何一项运动都需要全身的协调,网球运动当然也不例外,它也需要身体从上到下,从左至右协调配合。追根求源,网球运动无论发球还是抽球,动力都源自脚下。曲膝、蹬地、伸直上身的动作会帮助来自地面的反作用力,经由腿、躯干和前臂输送到球拍上,使击球的力量更大。协调这一链条中各个环节,使彼此协作才能收到良好的发力效果。击球前、后的协调除到达击球点前一瞬间需握紧球拍并保持手腕、肘的固定和强劲外,击球者一定还要注意加力的渐进性。击球前手臂放松取决于准备动作的协调,步法移动、重心交换及引拍时的后拉不当,都会引起手臂或周身肌肉的紧张,而影响击球的质量。故在击球前,一定要保持步法移动合理,重心交换适宜及引拍时的后摆自然放松。只有这样,整个身体、手臂在击球时的动作才能协调好,才能击出高质量球。针对身体及击球紧张的情况应该对学生反复强调正确的挥拍路线及击球位置,让学生在原地站立,在正确的击球位置上自抛或由专人抛球反复练习击球动作。在网球练习中,早一点判断来球的方向及落点,迅速移动,提前引拍,做好击球的准备放松是完成击球的先决条件。击球后的放松是为回下一板球做好准备。
1.球场
球场应为长78英尺(23.77米)宽27英尺(8.23米)的矩形。中间由一条挂在最大直径为1/3英寸(0.8厘米)粗的绳索或钢丝绳上的球网分开。另见一级目录“球场种类”。
2.球网
球网粗绳索或钢丝绳最大直径为1/3英寸(0.8厘米),网的两端应附着或挂在两个网柱顶端,网柱应为边长不超过6英寸(15厘米)的正方形方柱或直径为6英寸(15厘米)的圆柱。网柱不能超过网绳顶端1英寸(2.5厘米)。每侧网柱的中点应距场地3英尺(0.914米),网柱的高度应使网绳或钢丝绳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为3英尺6英寸(1.07米)。在单双打两用场地上悬挂双打球网的进行单打比赛时,球网应该由两根高度为3英尺6英寸(1.07米)的“单打支杆”支撑,该支杆截面应是边长小于3英寸(7.5厘米)的正方形方柱或直径小于3英寸(7.5厘米)的圆柱。每侧单打支杆的中点应距单打边线3
英尺(0.914米)。球网需要充分拉开,以便能够有效填补两根支柱之间的空间,并有效打开所有网孔,网孔大小以能防止球从球网中间穿过。球网中点的高度应该是3英尺(0.914米),并且用不超过2英寸(5厘米)宽的完全是白色的网带向下绷紧固定。球网上端的网绳或钢丝绳要用一条白色的网带包裹住,每一面的宽度介于2英寸(5厘米)到2.5英寸(6.35厘米)。
3.球场线
球场两端的界线叫底线,两边的界线叫边线。在距离球网两侧21英尺(6.4米)的地方各画一条与球网平行的线,为发球线。球网与每一边的发球线和边线组成的场地再被发球中线分为两个相等的区域,为发球区,发球中线是一条连接两条发球线中点并与边线平行的线,线宽须为2英寸(5厘米)。每一条底线都被一条长4英寸(10厘米)、宽2英寸(5厘米)的发球中线的假定延长线分为相等的两个部分,由一条短线分隔,该短线为“中点”,它与所处的底线呈直角相连,自底线向场内画。除了底线的最大宽度可以不超过4英寸(10厘米)以外,所有其他线的宽度均应在1英寸(2厘米)到2英寸(5厘米)之间。所有的测量都应以线的外沿为准。
4.永久固定物
网球场地上的永久固定物不只包括球网、网柱、单打支杆、网绳、钢丝绳、中心带及网带,以下情况也算永久固定物,如球场四侧的挡板、看台、环绕球场固定或可移动的椅子、以及观众,以及所有场地周围和上方的配套设施,还有出于各自预定位置的裁判、司网裁判、脚误裁判、司线员和球童。
猜你喜欢: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