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湖北省果树茶叶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第一稿)

湖北省果树茶叶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第一稿)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6 7:53:53

季分明,雨热同季,光、热、水资源较丰富的特点。全省绝大部分地区日照充足,光合潜力大,平均全年日照时数一般为1100-2150小时,由鄂东北向鄂西南递减。鄂北、鄂东北最多,达2000-2150小时;鄂西南最少,仅1100-1400小时;其余为1400-2000小时。日照时数的季节分配是夏多冬少,春秋两季因地而异。鄂东南和江汉平原因春多阴雨,日照时数春少于秋;鄂西则因秋多阴雨,日照时数春多于秋。全省大部分地区有冬冷、夏热、春温多变、秋温下降迅速的特点。年平均气温一般为15-17℃。鄂西南河谷地区,特别是三峡河谷区由于北部高山的屏障作用,冷空气不易侵入,年平均气温在17℃以上,高山地区则低于15℃。 2、项目区气候条件

武汉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地带,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常年雨量丰沛、热量充足、雨热同季、旱涝交替,且春暖夏热、秋凉冬冷、四季分明。总体气候环境良好,近30年来,年均降雨量1269毫米,且多集中在6-8月。年均气温15.8度--17.5℃,年无霜期一般为211天--272天,年日照总时数1810小时--2100小时。

项目区的武汉市江夏区金水闸,年平均气温比武汉市中心低1-2℃,日照数及降雨数与市区相当。该处气候环境适宜多种作物生长,非常适合建成一个集资源保存、新品种新技术示范、良种苗木繁育、科普教育、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综合型现代化的大型农业综合开发园区。通过该区种植示范的果茶品种,既要经受盛夏酷暑的考验,又要承受冬季低温冰冻,由此出去的苗木适宜全省各地的气候条件,成活率远高于外省调来的苗木。 四、 土壤状况

- 4 -

项目区土壤以黄棕壤为主,土层深厚,成土母质主要为第四纪红黄壤,部分地块为冲积土,土壤PH值5.5左右。有岗地、湖泊、平地。

五、 植被状况

植物区系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向北亚热带落叶阔叶林过渡的地带。以果茶等经济作物为主,兼有粮棉油生产,林木有樟树、楠竹、杉木、油茶、女贞、马尾松、水杉、法桐、落叶松等为主。还有蕨类和草本种子植物,牧草地所占比例较低。山上野菊花一片金黄,曾吸引众多武汉市民前来观赏。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

一、 社会经济状况

项目区面积7.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500亩,项目区总人口3439人,农村人口占80%。项目所在地江夏区农业产业结构为种植业,以粮食生产为主,瓜果、蔬菜、园林花卉苗木生产为产业结构调整方向,还有以养猪、水产为主的养殖业。2006年实现生产总值94.2亿元,年均递增14%;工业增加值20.8亿元,年均递增26%;财政收入10.09亿元,年均递增2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年均递增3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805元,年均递增10%。五年间,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速度均高于湖北省及武汉市平均增长水平,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有了明显增强,城效经济强势逐渐凸显。 二、 基础设施概况

项目建设区目前建有果树试验园35hm2,茶叶试验园25hm2,茶叶加工厂房1000m2,精制车间及相关设施800m2。由于建设年代久

- 5 -

远,需要进一步进行调整、规划、布局和改造。

湖北省果树茶叶研究所建有国家果树种植武昌砂梨圃,目前收集保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砂梨种质资源660余份,2006年投资190余万元,完成了改扩建工程,并通过农业部组织的专家验收,年接待赏花、摘果客人1200多人次。2004年建成的湖北省茶叶资源圃已收集保存茶树资源120多份,并且去年在省财政和农科院的支持下,目前正在进行扩建,扩建后的茶树资源圃将可保存1000余份茶树资源。湖北是全世界猕猴桃分布中心,我所从1980年起参加了全省猕猴桃资源考查,收集保存资源100余份,并从中选育了三个优良品种;猕猴桃资源圃已被列入十一五国家规划,目前我所正在积极申请建立国家猕猴桃资源圃,引人注目的湖北海棠资源在我所已收集保存多年,且品种丰富,在武汉地区独家拥有,可供进一步开发利用。柑桔、猕猴桃、板栗、甜柿、枣、桃、李、无花果、银杏、葡萄、枇杷、越桔、八月炸、草莓、蓝莓等其它果茶资源均有多年的收集保存。 通过多年的建设,项目区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已初步具备,灌溉沟渠和农田道路及体系已基本形成。区内交通路基已按规划形成,需要按相应标准建设即可,主道已同境外主干道连通,初步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区内通讯发达,已普及无线及有线电话网、电视广播网、电脑宽带网,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 项目实施有利于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增强行业科技创新能力

项目承担单位湖北省农科院果树茶叶研究所,是我省专业从事果

- 6 -

树茶叶学研究的唯一的省级研究机构,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其研究成果可以应用辐射到整个长江流域、华中地区、中南地区,在果茶行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促进行业产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所建所历史悠久,现有科学研究设施设备较为齐全,科技力量较雄厚。通过示范园区建设,如各种种质资源的引进,优良地方品种资源的挖掘,水利灌溉设施的配套等将进一步提升行业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业科技含量。

2.有利于加快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经济优势

湖北省地处亚热带,位于典型的季风区内,除高山地区外,都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热、水资源较丰富的特点。气候复杂多样,且独具特色。全省植被具有南北过渡特征,既有大量北方种类的落叶阔叶树,也有多种南方种类的常绿阔叶树,同时又处在中国东西植物区系的过渡地区,是中国生物资源较丰富省份之一。

我省果树茶叶资源丰富、分布广泛、种类齐全、品质优良,有些资源为世界上少有或我省独有,如罗田甜柿、浅刺大板栗,宜红早茶叶,红肉桃,优质猕猴桃等,但就果茶产业而言,还存在市场占有率低、知名品牌少、资源利用率不足等问题。通过该项目建设,把全省及国内外优异资源引进到园区,通过示范观察筛选出有利用价值的特色品种资源,为特色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从而提高我省同类产品知名度,形成优势产品,最终促进特色优势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形成和壮大,将资源优势变成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3.是培育壮大湖北省果茶产业,促进产业化经营的战略要求

湖北省是农业大省,果树产业和茶叶产业是优势特色产业。在

- 7 -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季分明,雨热同季,光、热、水资源较丰富的特点。全省绝大部分地区日照充足,光合潜力大,平均全年日照时数一般为1100-2150小时,由鄂东北向鄂西南递减。鄂北、鄂东北最多,达2000-2150小时;鄂西南最少,仅1100-1400小时;其余为1400-2000小时。日照时数的季节分配是夏多冬少,春秋两季因地而异。鄂东南和江汉平原因春多阴雨,日照时数春少于秋;鄂西则因秋多阴雨,日照时数春多于秋。全省大部分地区有冬冷、夏热、春温多变、秋温下降迅速的特点。年平均气温一般为15-17℃。鄂西南河谷地区,特别是三峡河谷区由于北部高山的屏障作用,冷空气不易侵入,年平均气温在17℃以上,高山地区则低于15℃。 2、项目区气候条件 武汉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地带,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常年雨量丰沛、热量充足、雨热同季、旱涝交替,且春暖夏热、秋凉冬冷、四季分明。总体气候环境良好,近30年来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