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视画面编辑考点总结
?
电视编辑的作用:1、组合声画素材
2、实现传情达意
——基调确立、时空处理、结构安排、镜头选择、剪辑点控制、动作连贯、造型匹配、段落转换、节奏把握、声画组合
——电视编辑是视觉故事的讲述者
视觉文章的结构者
? 四种句型:
前进 后退 积累 长镜头(镜头内部蒙太奇)
? 景别的组合特点
1、景别的渐次组合可以有层次地描述事件或行为 (1)前进式句型:景别由大到小,叙事由远及近
环境(动作全貌)—主体、细节 平铺直叙,符合认知习惯
(2)后退式句型:景别由小到大,叙事由近到远
小景别强调兴趣点,先声夺人 利用局部不明确性,制造悬念
说明:句型代表叙事思路(总体方向)不等于镜头必须依次景别变化。
除了主导内容叙事的镜头外,还需考虑环境、人物关系、氛围等。
2、景别积累或对比,营造特殊意义或情绪 (1)同景别的镜头组合
不同场景/主体的相似内容、相同景别的积累
——强化某一主题、突出某种情绪(主题蒙太奇) 特点:三个以上相似镜头的量的积累 (2)两级景别的交替组接
——利用形式上反差或交替组接,强化视觉动态感 ——段落转场的有效手段,加快叙事节奏 3、同主体在相似的角度下,前后镜头相似景别切换,“跳”感明显 ——弱化“跳”的方法 (1)插入其他镜头
(2)改变拍摄角度,如:从正面的中景别切为侧面中景 (3)改变景别,如从中景到特写
4、同一运动主体在相同的运动速度下,景别越小,动感越强烈 ——在快节奏或强烈动态的剪辑中,多用小景别表现动作
?
电视编辑“三观” 1、画面观: (1)“用画面说话”——用声画组合结构意义,以画面为主导(先画面后解说) 视——画面(影像)、字幕、图表、动画、剪辑效果
听——解说词、现场同期声、音效、音乐
(2)为观点提供视觉证明 (拍什么、怎么拍——画面意识贯穿创作始终) 影像素材的获取方式:
1)事件 的影像记录(与事件并行取材):现场捕捉+现场调度 2)观念的可视表达(形象的预先设计):寻找或设计形象依托
2、编辑观
(1)第一层次:选择与取舍
资讯过富——“放大新闻编辑文化”的时代 第二层次:重构与创造(蒙太奇)
蒙太奇思维、蒙太奇效果、蒙太奇理论 (2)1、通过段落差异调整叙事节奏—— 有很强的段落意识,层次清楚。
以简短的语言和典型音效强化听觉注意力。 在视觉空间上凸显反差性和动态感。 2、详略有效,放大核心信息(细节)—— 用好典型数据,典型照片
3、还原历史情境,生动再现过去(为观点提供视觉证明) 4、空镜不空,创造情绪——
人文情怀、历史情怀、社会层次 (3)画面编辑的三个层次——
1、简单的视觉上剪辑,讲求动作转换流畅性(画面表意清楚,镜头
组接流畅)
2、超越生理效应的心理因素,唤起人的情感 3、将情感目的上升到表达社会、政治观点上: 视觉流畅的剪辑层次; 情感激发的审美层次; 表达观点的思想层次。
画面将我们引向情感,情感将我们引向思想。
3、信息观
(1)电视与电影的区别:
电影里面的人和里面的人在说话
电视是里面的人和我们在说话——电视编辑的双重影响因素 (2)基础因素:直观自由的视听组合规律(视听表达逻辑) 必要因素:大众传播特性和大众需求(信息传播逻辑)
三个层次: 剪辑层次 审美层次 思想层次
?
判断镜头的基本规律
1、技术质量:影像清晰、曝光准确、镜头稳定(速度均匀) 2、美学质量:光线、构图、色彩等造型效果如何
3、信息质量:每个镜头都应该是有信息的(事实信息、情绪信息、环境信
息等)
4、丰富性:多角度、多景别,避免前后镜头过于相近
5、叙事质量:a、美学质量好但与内容无关联,应坚决舍弃
b、技术质量稍逊但是反应必要内容或主题—好镜头
? 两种基本的镜头语言
1、长镜头:a、表现内容相对完整的,一个连续拍摄的镜头
b、镜头内部蒙太奇或机内剪辑,在一个镜头内完成一组分切 镜头所负担的镜头组合任务
2、分切镜头:用成组镜头表现一个动作或场景。 建立分镜头拍摄和镜头组意识 3、要点:a、长镜头观念代表纪实美学
b、运动长镜头表现了事物或人的调度关系 c、富有景别或场面变化的长镜头避免镜头拖沓 4、插入或切出镜头(insert shot/cutaway):在一个镜头后接入另一个镜头 (1)表现不通知主体的镜头(切出):一个人在看+车=看车 (2)表现同一主体的细节(插入):一个在写信+写信的手=写信 主要功能:补充/说明细节; 省略动作/事件过程;
建立新关系,产生新的注意中心或叙事层次; 弱化镜头切换产生的视觉跳动感;
在采访中切出相关画面,可与采访呼应
? 强动态效果的剪辑手法
1、高剪辑率——快速切换 2、用小景别来表现动作
3、两级交替切换强化了视觉不稳定感以及形式感
4、前景遮挡镜头有利于制造视觉动态,也是转换镜头的时机 5、分剪插接或交替切换加快剪辑节奏,强化印象 6、连续动作中切换,可加快节奏 7、动作跳切
8、镜头快速运动(包括甩镜头、急推、急拉等) 9、闪白/抽帧/定格等特技 10、字幕和音乐的作用 11、利用典型音效调整节奏
备注:叙事细节的展示可增加趣味性 静态图片的视频化处理
? 电视中的动作连贯 (一)保持镜头连贯的规律
1、动接动、静接静
注:动静相接是指动感明显与动感不明显的镜头组接 ——加快节奏、表达情绪、强化视觉动态 2、等速度连接
保持前后镜头在运动速度上的协调(主体动作/镜头运动)
注:段落转换时,可以利用前后镜头在运动速度 上的突变转场(如:由慢到快、由静到动) 3、同趋向连接
保持前后镜头运动方向的一致,“顺势而接”。
注:表现纷乱或热烈的运动场面,运动方向的交错剪辑有助于展示运动的丰富效果。
(二)主体动作连贯
未省略的动作组接(接动作)+省略的动作组接
1、接动作: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景别的几个分镜头来表现一个完整的动
作过程 ——剪辑要点
(1)选择在动作中切换cut on action或相对静止处cut at rest
在动作中切换,一般选择在动作变化幅度明显处,比如:抬头、
转身、举手等。
(2)注意避免动作的重复部分。
(3)视动作情绪来选择剪辑点的位置。 2、省略式动作组合方式
(1)关键动作片段的连接
——利用动作变化所产生的动势来自然转换为下一镜头。 (2)局部动作连接
——利用插入/切出,镜头方式使两个动作局部相连。
? 强动态效果的剪辑手法
1、高剪辑率——快速切换 2、用小景别来表现动作
3、两级交替切换强化了视觉不稳定感以及形式感
4、前景遮挡镜头有利于制造视觉动态,也是转换镜头的时机 5、分剪插接或交替切换加快剪辑节奏,强化印象 6、连续动作中切换,可加快节奏 7、动作跳切
8、镜头快速运动(包括甩镜头、急推、急拉等) 9、闪白/抽帧/定格等特技 10、字幕和音乐的作用
11、利用典型音效调整节奏
备注:叙事细节的展示可增加趣味性 静态图片的视频化处理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