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2020高考生物通用版提分大二轮复习讲义:专题三 遗传、变异与进化 专题强化练(巩固练) Word版含答案

2020高考生物通用版提分大二轮复习讲义:专题三 遗传、变异与进化 专题强化练(巩固练) Word版含答案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7/5 11:40:24

专题强化练(巩固练)

1.赫尔希和蔡斯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与无32P标记的大肠杆菌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经搅拌、离心得到了上清液和沉淀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32P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上清液中也能检测到少量的放射性 B.搅拌的目的是使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与噬菌体的DNA分开 C.如果离心前保温时间过长,会导致上清液中的放射性降低 D.该实验结果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答案 A

解析 由于32P只标记DNA分子,而DNA分子注入了大肠杆菌体内,所以32P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但也有少量噬菌体的DNA没有注入大肠杆菌,所以上清液中也能检测到少量的放射性,A正确;在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过程中,搅拌的目的主要是使吸附于大肠杆菌表面的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与大肠杆菌分开,B错误;恰当的保温(培养)时间,可保证多数噬菌体已侵染进入大肠杆菌内且大肠杆菌尚未裂解,这一操作非常关键,若离心前保温时间过长,则部分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会导致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升高,C错误;该实验结果说明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并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但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错误。

2.研究者人工合成的一种微小RNA,不能编码蛋白质,当其进入番茄细胞后,能作用于乙烯受体基因转录的mRNA,从而使该基因“沉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微小RNA可能与乙烯的受体基因转录的mRNA互补 B.微小RNA可能通过干扰翻译过程从而使该基因沉默 C.微小RNA与乙烯受体基因的模板链碱基序列相同 D.该技术可尝试应用于番茄储藏与运输过程中的保鲜 答案 C

解析 转录的模板是DNA,产物是RNA;翻译的模板是mRNA,产物是氨基酸。该微小RNA可能通过与乙烯受体基因转录的mRNA进行互补配对而阻止其翻译过程,A、B正确;乙烯受体基因的本质是DNA(含T,不含U),与微小RNA(含U,不含T)的碱基组成不同,序列不同,C错误; 该技术可以阻止乙烯发挥作用,故可以应用于番茄的储藏和保鲜,D正确。 3.埋在土里的种子萌发时,为了防止出土过程中与土壤直接接触而造成机械伤害,会形成一种“顶端弯钩”的构造。如图所示是外源激素茉莉素、乙烯对“顶端弯钩”形成的影响,MYC2和EIN3是协助基因转录的蛋白因子(其中“→”表示促进,“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表示抑制)。下

A.HLS1基因的表达受MYC2和EIN3的影响

B.茉莉素通过抑制EIN3的功能,从而抑制“顶端弯钩”的出现 C.MYC2可以通过促进EBF1基因的表达来促进HLS1蛋白的合成 D.茉莉素和乙烯在“顶端弯钩”形成过程中具有拮抗作用 答案 C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MYC2抑制HLS1基因的表达,EIN3促进HLS1基因的表达,故HLS1基因的表达受MYC2和EIN3的影响,A正确;茉莉素通过作用于协助基因转录的蛋白因子MYC2抑制EIN3的功能,从而抑制“顶端弯钩”的出现,B正确;由题图可知,协助基因转录的蛋白因子MYC2可通过促进EBF1基因的表达来促进EBF1蛋白的合成,进而抑制HLS1蛋白的合成,C错误;由题图可知,乙烯可促进HLS1基因的表达,茉莉素可抑制HLS1基因的表达,故茉莉素和乙烯在“顶端弯钩”形成过程中具有拮抗作用,D正确。

4.(2019·江西南昌一模)某15N完全标记的1个T2噬菌体(第一代)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后,共释放出n个子代噬菌体,整个过程中共消耗a个腺嘌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子代噬菌体中含15N的个体所占比例为1/2n1

B.可用含15N的培养液直接培养出第一代噬菌体

C.噬菌体DNA复制过程需要的模板、酶、ATP和原料都来自大肠杆菌 D.第一代噬菌体的DNA中含有a/(n-1)个胸腺嘧啶 答案 D

解析 1个噬菌体中含1个DNA,则被15N标记的有两条DNA单链,释放的n个子代噬菌体中共有n个DNA分子,其中含有15N标记的DNA分子有2个。子代噬菌体中含15N的个体所占比例为2/n,A错误; 噬菌体是病毒,不能直接用含15N的培养液直接培养,B错误; 噬菌体DNA复制过程需要的模板是噬菌体本身的DNA,C错误; 根据题意,产生n个子代噬菌体共消耗了a个腺嘌呤,则每个DNA分子中腺嘌呤的个数为a/(n-1),而DNA分子中腺嘌呤数量等于胸腺嘧啶数量,故第一代噬菌体的DNA中含有a/(n-1)个胸腺嘧啶,D正确。 5.(2019·湖南岳阳质检)某植物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用Y、y和R、r表示,若基因型为YyRr的该植物个体自交,F1的基因型及比例为Y_R_∶Y_ rr∶yyR_∶yyrr=9∶3∶3∶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两对等位基因Y、y和R、r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B.两对等位基因Y、y和R、r各控制一对相对性状

C.减数分裂产生的雌雄配子不存在差别性致死现象 D.受精过程中各种基因型的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答案 B

解析 由子代中Y_R_∶Y_ rr∶yyR_∶yyrr=9∶3∶3∶1可知,这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A正确;无论两对等位基因Y、y和R、r各控制一对相对性状还是同时控制一对性状,自交后代Y_R_∶Y_ rr∶yyR_∶ yyrr均为9∶3∶3∶1,B错误;后代Y_∶yy=3∶1,R_∶rr=3∶1,说明减数分裂产生的雌雄配子没有致死现象,C正确;受精过程中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是得到9∶3∶3∶1的前提,D正确。

6.(2019·山东菏泽一模)甲病与乙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已知一对都只患甲病的夫妇生了一个正常的女儿和一个只患乙病的儿子(不考虑XY同源区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女儿是纯合子的概率为1/2 B.儿子的患病基因可能只来自母亲 C.近亲结婚会增加乙病的患病概率 D.该夫妇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3/16 答案 A

解析 对两种病单独进行分析:由于这对夫妇均患甲病,而女儿不患病,所以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相关基因用A、a表示),这对夫妇的基因型均为Aa;由于这对夫妇均不患乙病,而儿子患乙病,所以乙病为隐性遗传病(相关基因用B、b表示),但致病基因位于何种染色体上无法判断。若位于常染色体上,则这对夫妇的基因型均为Bb,儿子的基因型为bb;若位于X染色体上,则丈夫的基因型为XBY,妻子的基因型为XBXb,儿子的基因型为XbY;女儿正常,关于甲病的基因型为aa,对于乙病来说,如果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是纯合子的概率为1/3,如果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是纯合子的概率为1/2,A错误;儿子的患病基因可能同时来自父母双方,也可能只来自母亲,B正确;乙病是隐性遗传病,近亲结婚会增加患隐性遗传病的概率,C正确;如果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该夫妇的基因型均为AaBb,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1/4×3/4=3/16;如果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该夫妇的基因型为AaXBY和AaXBXb,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1/4×3/4=3/16,D正确。 7.(2019·湖北武汉二模)红花和白花是香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两株白花植株杂交,无论正交、反交,F1中总是一半开白花,一半开红花。开白花的F1植株自交,F2全开白花;开红花的F1植株自交,F2表现为红花1 809株、白花1 404株。下列假设能解释该遗传现象的是( ) A.控制该性状的是一对位于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白花是显性性状 B.控制该性状的是一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红花是显性性状 C.控制该性状的是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有两种显性基因时才表现为红花 D.控制该性状的是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有一种显性基因时就表现为红花 答案 C

解析 两株白花植株杂交,无论正交、反交,F1中总是一半开白花,一半开红花,这说明该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无关联,所以控制该性状的不可能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而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开红花的F1植株自交产生的F2中,红花∶白花=1 809∶1 404≈9∶7,为9∶3∶3∶1的变式,这说明控制该性状的是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有两种显性基因时才表现为红花,其余情况均表现为白花,故C正确,A、B、D错误。 8.下表为人体从一个卵原细胞开始发生连续生理过程时细胞染色体组数的变化及各阶段相关特点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生理过程 染色体组数 相关描述 A.甲和丙过程发生的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B.乙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丁过程mRNA不同决定细胞功能不同 C.人类的超雄(47,XYY)综合征个体的形成与甲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行为异常有关 D.丙过程的子细胞中最多有46个DNA分子来自卵原细胞 答案 B

解析 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突变是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统称。依题意并分析表中信息可知,甲和丙过程分别表示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均可发生突变,但基因重组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A错误;乙过程表示受精作用,即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丁过程表示细胞分化,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mRNA不同,进而决定了细胞功能不同,B正确;人类的超雄(47,XYY)综合征个体的形成是由于YY精子的产生,因此与甲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行为无关,而是与甲过程中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有关,C错误;丙过程为受精卵形成后所进行的有丝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中,最多有46个核DNA来自卵原细胞,D错误。 9.性染色体形态学进化学说认为:性染色体是同形染色体部分转移至同源染色体所致(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甲 2→1→2→1 乙 1→2 丙 2→4→2 遗传信息不变 …… 丁 ? 功能趋向专门化 性激素作用 细胞膜功能体现

A.从变异类型来看,这种变化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B.从题干及图解信息可推测,这种变化可能会使原来的染色体上出现重复基因 C.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分析,性染色体的出现可能是常染色体变异所致 D.由于变异后的染色体形态、大小差异明显,故减数分裂时不能正常联会 答案 D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专题强化练(巩固练) 1.赫尔希和蔡斯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与无32P标记的大肠杆菌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经搅拌、离心得到了上清液和沉淀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32P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上清液中也能检测到少量的放射性 B.搅拌的目的是使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与噬菌体的DNA分开 C.如果离心前保温时间过长,会导致上清液中的放射性降低 D.该实验结果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答案 A 解析 由于32P只标记DNA分子,而DNA分子注入了大肠杆菌体内,所以32P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但也有少量噬菌体的DNA没有注入大肠杆菌,所以上清液中也能检测到少量的放射性,A正确;在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过程中,搅拌的目的主要是使吸附于大肠杆菌表面的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与大肠杆菌分开,B错误;恰当的保温(培养)时间,可保证多数噬菌体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