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煤矿 - 自救与互救教(学)案
第一节 矿工自救互救
自救: 就是矿井发生意外灾害事故时,在灾区或受灾区影响区域的每个工作人员避灾和保护自己而采取的措施及方法。
互救: 是指井下发生事故以后,每个现场作业人员在有效地进行自救的前提下,没有受到伤害的人员妥善地救护伤害人员的方法。 一、 发生事故时现场人员的行动原则 1. 及时报告 2. 积极抢救 3. 安全撤离 4. 妥善避灾
二、 自救器和避难硐室 (一) 自救器
过滤式 自救器分为:
隔离式 1. 过滤式自救器
作用: 井下发生火灾或瓦斯爆炸时矿工及时戴上,用来防护一氧化碳中毒。
氧气浓度≥18% 适用条件:
一氧化碳≤1.5%
工作原理: 使用方法:
(1) 取下橡胶保护罩; (2) 拉口装置; (3) 去掉上部外壳; (4) 取出过滤罐;
(5) 将口具放入口中,咬住牙垫; (6) 夹鼻夹,用嘴呼吸; (7) 取下矿帽,戴上头带; (8) 戴上矿帽,立即撤离灾区。 佩戴注意事项: 2. 化学氧自救器
适用围:任何条件下都可以使用,缺氧的情况下也可以用。 工作原理: 使用方法:
1. 取下橡胶保护罩; 2. 拉口装置; 3. 去掉上部外壳; 4. 取出生氧罐;
5. 拔掉口具塞,整理气囊; 6. 将口具放入口中,咬住牙垫; 7. 夹鼻夹,用嘴呼吸; 8. 戴头带,戴矿帽。 注意事项:
3. 压缩氧自救器
【提问】我矿使用的是那种自救器? 【互动练习】 (二)避难硐室
概念 :避难硐室是供矿工在遇到事故无法撤退而躲避待救的设施。 分类:
永久避难硐室 避难硐室分为: 临时避难硐室
永久避难硐室事先设在井底车场附近或采区工作地点安全出口的路线上。
要求:设有与矿调度室直通,构筑坚固,净高不低于2米,严密不透气或采用正压通风,并备有供避难者呼吸的供气设备、隔离式自救器、药品和饮水等;设在采区安全出口路线上的避难硐室,距人员集中工作地点应不超过500米,其大小应能容纳采区全体人员。
临时避难硐室是利用独头巷道、硐室或两道风门之间的巷道,由避灾人员临时修建的;所以,应在这些地点事先准备好木板、木桩、粘土、沙子或砖等材料,还应装带有阀门的压气管。避灾时,若无构筑材料,避灾人员就用衣服和身边现有的材料临时构筑避难硐室,以减少有害气体的侵入。 注意事项:
1. 进入避难硐室前,应在硐室外留有衣物、矿灯等明显标志,以便救护队发现。
2. 待救时应保持安静,不急躁,尽量俯卧于巷道底部,以保持精
力、减少氧气消耗,并避免吸入更多的有毒气体。
3. 硐室3一盏矿灯照明,其余矿灯全部关闭,以备再次撤退时使用。
4.间断敲打铁器或岩石等发出呼救信号。 5.全体避灾人员要团结互助、坚定信心。
6.被堵在上山时,不要向下跑出探望。水被排走露出棚顶时,也不要急于出来,以防二氧化硫、硫化氢等气体中毒。 7.看到救护人员后,不要过分激动,以防血管破裂。 三、各类灾害事故时的自救与互救措施 (一)瓦斯与煤尘爆炸事故时的自救与互救 1.防止瓦斯爆炸时遭受伤害的措施
2.掘进工作面瓦斯爆炸后矿工的自救与互救措施 3.采煤工作面瓦斯爆炸后的自救互救措施 (二)煤与瓦斯突出时的自救与互救 1.发现突出预兆后现场人员的避灾措施 2.发生突出事故后现场人员的避灾措施 (三)矿井火灾事故时的自救与互救 (四)矿井透水事故时自救与互救 1.透水现场人员撤退时的注意事项 2.透水后被围困时的避灾自救措施 (五)冒顶事故时的自救与互救 1.采煤工作面冒顶时的避灾自救措施 2.独头巷道迎头冒顶被堵人员避灾自救措施 【举例:】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