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生活第三课练习题
2013级高二下政治周测试(十三)
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 1. 2014年我国经济工作要着力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而刺激居民消费必须使居民“有钱花”、“会花钱”、“敢花钱”。“有钱花”、“会花钱”、“敢花钱”涉及的因素依次是 ( )
①财政收入的增长 ②居民收入的增加 ③消费环境的改善 ④消费观念的更新 A.①④③ B.②④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 在一些大型超市齐聚了各地原生态食品,并占据了超市的重要位置。面对光鲜亮丽的原生态食品,市民充满了矛盾之情,没有任何污染的原生态食品,谁都想购买,然而由于其价格较高,不少市民望而却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市民充满矛盾之情”体现了商品两个基本属性之间的对立 ②原生态食品“没有任何污染”的高品质决定了“其价格较高”
③“原生态食品占据超市的重要位置”是因为人们的消费理念在悄然变化 ④“不少市民望而却步”说明收入水平是消费水平的决定性因素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3.居民小张1994年和2014年家庭收支状况(单位:万元) 年份 1994 2014 家庭 收入 3 20 食品 支出 1 4 服装 支出 0.5 2 教育 支出 0.4 3.3 其它 消费 0.6 2.7 银行 储蓄 0.5 8 恩格尔 系数 小张家1994年和2014年的恩格尔系数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这一变化表明他家( ) A.40% 33.3% 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B.33.3% 20% 收入和储蓄存款明显增加 C.40% 33.3% 生活消费以发展和享受资料为主 D.33.3% 20% 在经济承受能力之内消费
4.中国的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快速发展,并在各个方面蕴含着巨大的增长潜力。根据预测,2015年消费贷款的规模将突破21万亿元。有人认为,消费贷款有助于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这一观点的依据在于消费贷款( ) A.可以完善人民的消费结构 B.能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C.能增强人们当前支付能力 D.可能会助长攀比性消费行为
5. 收入(Y)和消费(C)存在如图所示的关系。不考虑其他因素,由该图可推断出( ) A.恩格尔系数将会随着居民收入不断提高而逐步增大 B.对于个人来说,收入越高,消费占收入的比重越大
C.增加A点右边人群的收入有利于逐步缩小社会贫富差距 D.增加A点左边人群的收入有利于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6. 小马哥2014年考上了某“211”大学。他打算买一台笔记本电脑,以备学习娱乐之需。小马哥做出了如下考虑和选择:一是自己买电脑只是为了日常学习和信息查询,所以配置不必太高;二是尽管家庭生活条件不错,但价格不宜过高,适中即可。最后小马哥选择了一款配置较高,价格适中的笔记本电脑。小马哥的消费行为( ) ①属于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 ②坚持了适度消费的原则 ③符合保护环境的绿色消费 ④是抑制消费不值得倡导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于2015年1月1日实施,这部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环保法从多个角度体现出前所未有的环境保护、治理力度。下列有利于落实新《环境保护法》的生活消费行为是( ) A.厉行勤俭节约,坚持理性消费 B.创新生产技术,寻找替代能源 C.树立环保意识,追求低碳生活 D.承担社会责任,生产绿色产品
8.国家统计局公布:2015年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2%,降至五年的冰点,国家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通货紧缩风险升级。这一趋势可能不和于中国经济的合理增长,其传导路径是 ( ) ①企业生产增速放缓 ②劳动者收入增长乏力 ③国内消费需求不足 ④企业盈利空间压缩
9.团购、秒杀、聚划算??种种刺激你购物的营销手段,打着帮你“省钱”的旗号而来,却往往引得消费者削尖了脑
袋钻进一个疯狂消费的怪圈。这一现象表明( )
①营销手段能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 ②消费者需要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③消费者需要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④商品价格是影响消费的根本因素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10.近年来,旅游消费、健身娱乐消费等在人们消费中的比重不断提高。这一变化( ) ①是基于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 ②源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③是人们理性消费选择的结果 ④反映了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1. 经济学的“土豆效应”指的是在大萧条时期,土豆需求量会激增,比喻消费者舍弃高端奢侈品而转向中低端产品,并导致对后者的需求上升,进而推高低成本产品的价格。由此可见( ) ①经济越萧条低端商品利润越高 ②需求决定着土豆的价格 ③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④求实心理主导这一消费效应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用生动的比喻说明了书籍是人类的好朋友。购买和阅读书籍按消费的目的属于( ) A.钱货两清的消费 B.服务消费 C.生活资料消费 D.发展资料消费
13.相比较于传统的实体店销售,电子商务是商家直接面向消费者销售产品和服务,大大减少了批发商、零售商等环节。其发展带来的影响,最有可能传导的途径是( )
①商品价格下降 ②流通环节减少 ③经营成本下降 ④提高居民消费水平
A.②③④① B.①③④② C.①④②③ D.②③①④ 14.依据下表信息,下列结论分析正确的有( ) 时间 跨度 代表 商品 消费 模式 第一次 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中期 第二次 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末 第三次 21世纪前20年 汽车、住房、旅游等 享受型 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彩电、电冰箱、洗衣机、收音机等 摩托车等 生存温饱型 由生存温饱型向发展小康型转变 ①经济发展是居民消费升级转型的根本原因
②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总人口减少时家庭消费水平上升的重要原因 ③家庭消费由低级向较高层次递进发展
④随着消费模式向享受型转变,城乡居民养成了享乐主义思想 A.②③ B.①③ C.③④ D.①②
15.2014年12月,针对某市市民的一项调查情况如下:15﹪的人认为通货膨胀对生活质量没影响,27﹪的人认为通货膨胀对生活质量影响不大,58﹪的人认为通货膨胀对生活质量有影响。造成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不同收入群体对物价的敏感程度不同 B.物价通过改变人们的收入水平对生活产生影响 C.社会整体消费水平取决于收入差距大小 D.物价稳定是消费水平提高的前提和基础 16.根据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是企业经营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下列图表中企业的经营战略与消费者的心理对应正确的是( ) 企业高薪聘请影视明星做产品代言人 A.利用消费者的求异心理 企业个性化的产品设计 B.利用消费者的从众心理 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 C.利用消费者的攀比心理 企业生产物美价廉的商品 D.利用消费者的求异心理 17.中国游客出国旅游对奢侈品的购买力很是惊人。国人大多注重的是奢侈品的品牌价值和表面效应。许多消费者虽不具备消费奢侈品的富裕条件,却在消费奢侈品,这是一种“小富即奢”心理。对于这些消费者,正确的消费心态应该是( )
①克服攀比心理,坚持适度消费 ②避免盲目消费,坚持理性消费 ③坚持量入为出,减少消费 ④克服求异心理,坚持勤俭节约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8.“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这个故事反映了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的( )
A.攀比心理 B.从众心理 C.求异心理 D.求实心理
19. 2014年5月,三亚市向居民发放2.2亿元物价补贴,每人一次性补贴360元。发放物价补贴会对社会经济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其合理的传导过程是
图5
A.②—①—④ B.③—④—② C.①—③—② D.③—②—①
20. 2014年2月份以来,全国猪肉价格持续快速下降。与1月31日相比,4月8日全国日均价分别下降15.9%。分地区看,31个省区市猪肉价格均下降。对于消费者而言用同样多的货币买到更多的猪肉。但从长远来看,猪肉物价持续下降.却不是我们所希望的,因为这会导致
A.流通中的货币量减少→居民购买力下降→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生产萎缩 B.生产要素的投入减少→生产萎缩→失业率上升→经济衰退
C.猪肉价格下降→居民购买力上升→居民消费需求增加→物价上涨 D.猪肉价格下降→企业生产成本降低→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经济过热 21.为应对金融危机,有人提出一种新的消费观念——新节俭主义,。作为近年渐渐流行起来的一种生活方式。新节俭主义的核心观点是:收入虽然不菲,支出却要精打细算。这说明新节俭主义( )
①提倡理性消费、简约生活 ②与时下的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相矛盾 ③是量入为出的适度消费 ④是坚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传统美德的体现
A ①④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③
22.韩剧“来自星星的你”热播掀起新一波“韩流风”,武汉的“星星迷们”计划组团前往韩国展开“寻星之旅”。他们通过支付宝在网上成功订购武汉-首尔的飞机票,并预订宾馆,费用从他们的借记卡中扣除。这一支付过程包含的经济学现象有
①转移支付 ②电子货币 ③转账结算 ④信用透支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3.如图,某商品的需求曲线(D)和供给曲线(S) 相交于E点。在不考虑其他因素条件下,会导致 E点向E′方向移动的原因有可能是 ( ) ①该商品的替代品降价促销 ②居民对未来收入预期不乐观 ③政府提高了该商品的税率
④企业普遍采用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4. 2013年,甘肃省通渭县在农村开展“变牌桌为书桌,变酒柜为书柜,变玩风为学风”的群众性读书活动,引导农民在农闲时进农家书屋学知识、学技术,讲文明、树新风,使农家书屋真正成为农民致富、娱乐的新天地。这说明政府( )
A.引导人们把精神消费放在首位 B.注重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C.引导群众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协调发展 D.认识到读书学习是致富的主要途径
25.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带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消费结构升级与产业结构调整形成的良性互动,将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结构性推动力。居民的消费结构升级( )
①表明人们的非食品类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比重逐渐增大 ②意味着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将继续减小 ③表明我国居民以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消费为主 ④表明人们生存资料的消费支出日渐萎缩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二、非选择题
26、经过1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电动自行车的制造、消费大国,同时电动自行车也是中国老百姓主要的交通工具。电动自行车制造成本低,售价一般在两三千元左右;使用成本较低;而且电动自行车是一种绿色环保交通工具,尤其对城市短途出行的人群最为合适。
结合材料,从经济生活的角度,分析电动自行车成为老百姓主要交通工具的原因。(8分)
27、材料一:我国4个五年规划的GDP增长目标和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目标
材料二:2014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挖掘农民这个最大群体的消费潜力,可以更好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5分)
(2)结合上述两则材料,运用“影响消费的因素”的知识,说明国家如何挖掘农民这个最大群体的消费潜力?(10分)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