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2期末复习参考小抄
较南戏有所突破。
22、简述传奇剧本体制的特点。
传奇剧本体制特点表现为:(1)剧本不再标题目,而将题目换成副末开场后的四句下场诗;(2)剧本“分出标目”,现存最早的分出标目的完整剧本,是嘉靖四十五年丙寅刻本》荔枝镜》;(3)剧本分卷,分卷体例的出现和定型大约也在嘉靖年间;(4)每出后的四句下场诗被普遍采用。 23、简述从《张协状元》到《错立身》和《小孙屠》,南戏发生了哪些变化?
:(1)内容上,从反映中举士子的婚变负心转而歌颂士子们对爱情的坚贞,关注家庭伦理。(2)在艺术表现上,首先无谓的插科打诨明显减少;其次曲辞也由俚俗转向优雅诗化;(3)在形象塑造上,剧中的人物形象越来越鲜明、丰满,尤其是《小孙屠》中的李琼梅形象刻画更值得肯定。 24、结合作品,分析四大南戏所体现出的南戏的发展变化。
(1)内容上,《荆钗记》、《拜月亭》赞扬文人科场得意后对爱情的坚贞,《杀狗记》表现家庭伦理,《白兔记》写发迹变泰,既贴近民间,又有文人渗透的痕迹。
(2)形式上,情节安排、人物塑造、语言都取得了很大成就,对后世南戏、传奇创作影响深远。 25、试析南戏《拜月亭》的艺术成就及其影响。
(1) 独特的结构形式。《拜月亭》的情节结构非常复杂,剧本以蒋世隆和王瑞兰的聚散为主要矛盾,以陀福兴满和蒋瑞莲的聚散穿插其间。情节矛盾展开中,几条线索纷 繁交错。故事开始之时,蒋家兄妹、王瑞兰、陀福兴满各为一条线索;乱离中,蒋世隆和王瑞兰、王母和蒋瑞莲、陀福兴满分别构成三条线索;后来,故事又沿着蒋 世隆和陀福兴满、王瑞兰和蒋瑞莲两条线索发展。这种以多组人物、多条线索来组织剧情的手法,是后来南戏、传奇创作的重要结构方式。 (2)人物塑造的细致生动,也是南戏艺术进步的重要表现。 (3)曲词的平易宛转、自然天成,也体现了南戏文学性的增强
其对后来的南戏、传奇产生深远影响之处主要有:情节结构复杂,以多组人物、多重线索来组织剧情;人物塑造的细致生动;剧本的曲词平易宛转、自然天成。 26、简述梁辰鱼的《浣纱记》在中国戏曲史上的价值。
(1)是最早用改革后的昆山腔演唱的剧本,它使昆山腔在戏曲舞台上迅速流传开来;其中一些出在后世久演不衰。
(2)对历史兴亡的思考,代表了明传奇的一个重要主题,并在后来的文人创作中得到了更多发挥。
(3)以政治和爱情相结合,开创了以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手法,对后世传奇创作有很大影响。 27、沈璟戏曲理论对后世的影响。
沈璟的戏曲理论有很大的针对性,在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表现为:(1)他的《南九宫十三调曲谱》是一本很好的工具书,它以曲谱具体指导作家的创作和演员的演唱,为他们提供了可以依赖范例和标准。(2)沈璟的曲论著述唤醒了曲家对曲律的高度重视,引起了曲律理论研究的高潮;(3)沈璟的本色论让传奇剧本更接近舞台,接近普通民众的欣赏要求。 28、沈璟的剧作有哪些特点?
(1)内容上注意表现市井生活。(2)注意世风,注意剧本的道德意义。(3)重视剧作的舞台效果,结构上注意避免冗长、拖沓。(4)形式上表现出杂剧与传奇的融合。(5)语言通俗浅近,并追求诙谐。 29、吴江派和临川派的戏曲理论各包括哪些内容?
吴江派作家在多方面表现出一致性,如对曲律的重视,曲词的本色,以及内容上的注重风世等,临川派作家在内容上注重对真情的歌颂,在情节组织方面注意剧中情节的曲折变幻,注意情节的戏剧性,常常喜欢运用误会错认法,语言上优雅、灵动、本色。
复习参考题简答(明清小说部分)
1、在确立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范围时,应该考虑的三个小说文体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1)必须是写人的,以人为中心。(2)必须有故事,有情节,反映社会生活中一定的矛盾冲突。(3)必须有非纪实性的特征。
2、史传文学、寓言故事与小说文体有哪些异同?
(1)寓言故事与小说都重视故事,但是寓言的目的在于说理,而小说则要通过形象的塑造来反映生活、表现作者的思想倾向。
(2)史传文学和小说都重视叙事和人物描写,但史传文学要符合史实,不容夸饰、虚构,而小说则离不开夸饰和虚构。
3、神化、寓言故事、史传文学对古典小说产生了哪些影响?
神话对小说的影响:(1)小说创作的要素故事、人物、思想在神话中已经具备了;(2)神话对中国古典小说讲神怪传统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寓言故事对小说的影响:寓言以故事来暗寓一种道理,说服人、教育人,这影响了中国小说训诫传统的形成。
史传文学对小说的影响:在叙事和人物描写上,为小说的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4、志怪小说有哪些特点?
志怪小说的特点:(1)将神鬼怪异之事当作信史来写,缺乏自觉的小说创作意识;(2)短小、有简单的故事情节,注意描写人物,但内容简单,艺术上比较粗糙。
5、为什么说唐代传奇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真正走向成熟?
(1)作者有了自觉的小说创作意识和由此决定的小说新的审美特征。 (2)由神怪走向现实,反映了广阔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
(3)形式和艺术表现手法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6、宋元时期的话本小说有什么样的特点?
(1)创作目的与唐传奇有很大不同,是为了满足听众的文化娱乐需要。
(2)题材内容上几乎都是反映现实生活(尤其是作为听众的市民阶层的生活)的。 (3)表达工具是在口语基础上加工提炼而成的白话,通俗性是其最鲜明的特色。 (4)故事性很强,有头有尾,线索清楚,生动曲折。 (5)注意写人物,特别注意展示人物的命运。
(6)在结构形式和表现手法上,开头常有“入话”,中间或结尾常穿插诗词韵语。 7、明清小说发展的倾向和特点。
(1)从无名群众和文人相结合的集体创作,发展为文人的独立创作;(2)题材内容上,从写历史题材发展为写现实题材,特别是通过日常的家庭生活反映重大社会主题;(3)艺术表现上,从重情节发展到重人物刻画,在人物描写上,从带理想色彩的传奇式夸张描写,发展为写实;(4)产生了几种最具特色的小说类型;(5)出现了两部总结性的作品,《红楼梦》和《聊斋志异》。 8、明清小说有哪些题材类型?各举两部代表作。
(1)历史演义小说,如《三国演义》、《隋唐演义;(2)英雄传奇小说,如《水浒传》、《说岳全传》。(3)神魔小说,如《西游记》、《封神演义》。(4)人情小说,如《金瓶梅》、《红楼梦》。(5)讽刺小说,如《儒林外史》、《镜花缘》。(6)公案侠义小说,如《三侠五义》、《施公案》。 9、近代小说的特点及其成因:
特点:(1)数量多;(2)与现实的社会政治斗争紧密结合;(3)艺术上比较粗糙;(4)形式和叙事模式上表现出由古典小说到现代小说过渡和转型期的特色。
原因:(1)社会和时代的变化;(2)新小说理论的兴起;(3)印刷业的发达,报刊杂志的大量初步发行,(4)翻译小说的大量出现。 10、简要谈谈中国古典小说的思想传统。
(1)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和愿望要求。
(2)有训诫的传统,同时又强调小说要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3)中国古典小说作家有“发愤著书”的传统。 11、简述中国古典小说在艺术传统。
(1)重视写人,尤其重视写人的思想性格。 (2)注意谋篇布局,精于艺术构思。 (3)讲究语言的精练,追求一种简约的美。 (4)讲故事的传统,情节曲折、生动,首尾完整。 (5)尊重生活而又讲究含蓄的深刻的现实主义的传统。 (6)诗词和小说的结合,在叙事中穿插诗词韵语。 (7)讲究传神写意,在人物创造中追求神似。 12、结合作品分析忠义思想在关羽身上的体现。
《三国演义》主要是以忠义思想来臧否褒贬人物的。作品从一开始写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就开始拿市井道德与封建正统道德相结合来解释历史与政治。三人名为君臣,实为兄弟。关羽更是“义气”的化身,他“身在曹营心在汉”,不为曹操的高官厚禄所动,最终演出“挂印封金”、过五关斩六将的壮举,体现了“结义”的关系一旦形成就不可违逆的道德原则。但赤壁之战中关羽奉命扼守华容道,却又因为曹操旧日有恩于他而放了曹操一条生路,这又是“义气”的另一种表现,即受人之恩不可不报。实际上,这是尊重利益交换的道德准则。
13、《水浒传》超越以前描写被压迫人民反抗斗争的作品之处在于
(1) 后者常常将封建压迫归结为个别人的恶行,而《水浒传》所写的封建压迫却是一个从上到下的封建统治网。
(2) 后者所写多是个人的反抗,《水浒传》则歌颂集体的反抗。
(3) 后者所写的反抗者,多是因 自身受到压迫而反抗,《水浒传》中的英雄,则不仅为自己,也为别人的受迫害而反抗。
14、从武松的哨棒和林冲的解腕尖刀说明《水浒传》细节描写的艺术特色。 《水浒传》的细节描写细腻而又含蕴丰富。
武松上景阳岗打虎的梢棒,从酒店开始,作者一路上不厌其烦地点染,在不同的情况下,或绰起,或手提,或横拖,或倚放,姿态各异,极为丰富精细,既突出了 武松的性格,也为事件的展开和结局布下了伏线;提到第十次,武松用来打虎,却又写梢棒折成两截,从而突出了武松赤手空拳打虎的威力。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