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8-2019学年福建省南平市七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
故答案为:16.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算术平方根的概念,牢记概念是关键.
12.(3分)样本容量为90的数据中,最大值是133,最小值是40,取组距为10,则可以分成 10 组.
【考点】V3: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V7:频数(率)分布表.
【专题】542:统计的应用.
【分析】用最大值减去最小值的差除以组距,不小于该值的最小整数即为组数. 【解答】解:∵最大值是133,最小值是40, ∴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是133﹣40=93, ∵组距为10,
=9.3,
∴可以分成10组. 故答案为10.
【点评】本题考查了频数分布表,涉及分组的问题,要知道两个关键数据:组距和极差(即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13.(3分)如图,将周长为8的三角形ABC向右平移1个单位后得到三角形DEF,则四边形ABFD的周长等于 10 .
【考点】Q2:平移的性质.
【分析】根据平移的基本性质,得出四边形ABFD的周长=AD+AB+BF+DF=1+AB+BC+1+AC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根据题意,将周长为8的△ABC沿BC方向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DEF, ∴AD=1,BF=BC+CF=BC+1,DF=AC; 又∵AB+BC+AC=8,
∴四边形ABFD的周长=AD+AB+BF+DF=1+AB+BC+1+AC=10. 故答案为:10.
【点评】本题考查平移的基本性质:①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②经过平移,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得到CF=AD,DF=AC是解题的关键.
第13页(共22页)
14.(3分)若x2m1﹣2yn1=3是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则(m﹣n)2019= ﹣1 .
﹣
﹣
【考点】91: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
【专题】521:一次方程(组)及应用. 【分析】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判断即可.
【解答】解:∵x2m1﹣2yn1=3是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
﹣
﹣
∴2m﹣1=1,n﹣1=1, 解得:m=1,n=2, 则m﹣n=1﹣2=﹣1, ∴(m﹣n)2019=﹣1. 故答案为:﹣1.
【点评】此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熟练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是解本题的关键.
15.(3分)若点P(2m﹣1,m﹣3)在第一象限,则m的取值范围是 m>3 . 【考点】CB: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D1:点的坐标.
【专题】524: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应用.
【分析】根据第三象限内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都是负数列出不等式组,然后求解即可. 【解答】解:∵点P(2m﹣1,m﹣3)在第一象限, ∴
,
解不等式①得,m>, 解不等式②得,m>3,
所以,不等式组的解集是m>3, m的取值范围是m>3. 故答案为:m>3.
【点评】本题考查了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特征以及解不等式组,记住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是解决的关键,四个象限的符号特点分别是: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16.(3分)如图所示为一个按某种规律排列的数阵:
第14页(共22页)
根据数阵的规律,第7行倒数第二个数是 【考点】37:规律型:数字的变化类.
.
【专题】2A:规律型.
【分析】由数阵规律可知:被开方数是连续的自然数,根据每一行的最后一个数的被开方数是所在的行数乘比行数大1的数,可得结论. 【解答】解:第1行的最后一个数是第2行的最后一个数是第3行的最后一个数是:…
第7行的最后一个数是:∴第7行倒数第二个数是故答案为:
.
=,
,
=
=
,
, =
,
【点评】本题是对数字变化规律的考查,观察出被开方数是连续自然数并且每一行的最后一个数的被开方数是所在的行数乘比行数大1的数是解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52分.请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作答) 17.(6分)计算:
【考点】2C:实数的运算.
﹣||﹣.
【专题】511:实数.
【分析】直接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以及立方根的性质、绝对值的性质分别化简得出答案. 【解答】解:原式=2+3─(2─=2+3─2+=3.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实数运算,正确化简各数是解题关键.
─
)─
第15页(共22页)
18.(6分)解不等式组:
【考点】CB: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专题】524: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应用.
【分析】分别求出不等式组中两不等式的解集,找出解集的公共部分即可确定出不等式组的解集.
【解答】解:解不等式①得:x<3, 解不等式②得x>﹣1,
∴不等式组的解集为─1<x<3.
【点评】此题考查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熟练掌握取解集的方法是解本题的关键. 19.(6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0,﹣1),B(﹣3,﹣3),C(1,﹣3),将三角形ABC平移,使点A的对应点A'的坐标为(2,3). (1)画出平移后的三角形A'B'C'; (2)点B'的坐标是 (﹣1,1) .
【考点】Q4:作图﹣平移变换.
【专题】13:作图题.
【分析】(1)利用点A和A′的坐标关系确定平移的方向和距离,从而写出B′、C′的坐标,然后描点即可; (2)由(1)得到B′的坐标.
【解答】解:(1)如图,△A'B'C'为所作;
第16页(共22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