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沈阳工学院经管管理会计题库第九章
第九章
一、名词解释
1.标准成本法 6.直接材料成本差异 2.现实标准成本 7.正常标准成本
3.成本差异 8.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 4.直接处理法 9.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 5.递延法 l0.成本差异账户 二、判断题(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标准成本是在正常生产经营下应该实现的,可以作为控制成本开支、评 价实际成本、衡量工作效率的依据和尺度的一种目标成本。 ( )
2.制造费用差异按其形成原因可分为价格差异和数量差异。 ( ) 3.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
预算固定制造费用实际工时。 ( )
4.各种成本差异类账户的借方核算发生的有利差异,贷方核算发生的不利 差异。 ( )
5.材料成本脱离标准的差异、人工成本脱离标准的差异、制造费用脱离标 准的差异,都可以分为“量差”和“价差”两部分。 ( )
6.产品标准成本 = 产品计划产量×单位产品标准成本。 ( ) 7.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
预算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工时。 ( )
8.计算数量差异要以标准价格为基础。 ( )
9.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应就每个部门及明细项目分别进行编制,实际固定制 造费用也应该就每个部门及明细项目分别记录。 ( )
10.直接处理法是指将本期的各种成本差异,按标准成本的比例分配给期末 在产品、期末产成品和本期已销售的产品。 ( )
11.正常标准成本与现实标准成本不同的是,它需要根据现实情况的变化不 断进行修改,而现实标准成本则可以保持较长一段时间固定不变。 ( ) 12.直接处理法可以避免期末繁杂的成本差异分配工作,同时,本期发生的 成本差异全部反映在本期的利润上,使利润指标能如实地反映本期生产经营工作 和成本控制的全部成效,符合权责发生制的要求。 ( )
13.标准成本法是一种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相结合的方法。 ( ) 14.在制定标准成本时,理想标准成本因为要求高而成为最合适的一种标准 成本。 ( )
15.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等于预计固定制造费用除以预算工时。( ) 16.对固定制造费用的分析和控制通常是通过编制固定制造费用预算与实际 发生数对比来进行的。 ( )
17.采用标准成本法进行账务处理时,对产品的标准成本与成本差异应分别 进行核算。 ( )
18.采用递延法时,期末资产负债表中的在产品和产成品项目只反映标准成 本。 ( )
19.直接处理法虽然避免了期末繁杂的成本差异分配工作,但不利于本期成 本差异的分析和控制。 ( )
三、单项选择题
1.由于生产安排不当、计划错误、调度失误等造成的损失,应由( ) 负责。
A.财务部门 B.劳动部门 C.生产部门 D.采购部门
2.直接人工工时耗用量差异是指单位( )耗用量脱离单位标准人工工 时耗用量所产生的差异。
A.实际人工工时 B.定额人工工时 C.预算人工工时 D.正常人工工时
3.直接人工的小时工资率标准,在采用计时工资制下就是( )。 A.实际工资率 B.标准工资率 C.定额工资率 D.正常的工资率 4.计算数量差异要以( )为基础。 A.标准价格 B.实际价格 C.标准成本 D.实际成本
5.递延法是将本期的各种成本差异,按( )的比例分配给期末在产品、 期末产成品和本期已销售产品。 A.定额成本 B.标准成本 C.实际成本 D.计划成本
6.递延法下,期末资产负债表的在产品和产成品项目反映的都是( )。 A.标准成本 B.定额成本 C.实际成本 D.计划成本
7.材料价格差异通常应由( )负责。 A.财务部门 B.生产部门 C.人事部门 D.采购部门
8.标准成本法是在泰勒的生产过程标准化思想影响下,于20世纪20年代 产生于(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日本
9.理想标准成本是在( )可以达到的成本水平,它排除了一切失误、 浪费、机器闲置等因素,根据理论上的耗用量、价格以及最高生产能力制定的标 准成本。
A.正常生产经营条件下 B.最佳工作状态下
C.现有的生产经营条件下 D.平均先进的生产条件下
10.递延法是将本期的各种差异,按( )的比例分配给期末在产品、期 末产成品和本期已售产品的方法。 A.标准成本 B.实际成本 C.预算成本 D.成本差异
11.直接处理法下,期末资产负债表的在产品和产成品项目只反映( )。 A.实际成本 B.标准成本
- 1 -
C.预算成本 D.计划成本
12.实际工时与预算工时之间的差异造成的同定制造费用差异叫做固定制造 费用( )。
A.开支差异 B.效率差异 C.生产能力利用程度差异 D.数量差异
13.对固定制造费用的分析和控制通常是通过编制( )与实际发生数对 比来进行的。
A.固定制造费用预算 B.固定制造费用计划 C.固定制造费用标准 D.固定制造费用定额
14.为了计算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必须设定一个( )。 A.标准工时 B.定额工时 C.预算工时 D.实际工时
四、多项选择题
1.正常标准成本是在正常生产经营条件下应该达到的成本水平,它是根据 ( )制定的标准成本。
A.现实的耗用水平 B.正常的价格 C.正常的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 D.现实的价格 E.实际消耗
2.在制定标准成本时,根据所要求达到的效率的不同,所采取的标准有 ( )。
A.理想标准成本 B.正常标准成本 C.现实标准成本 D.定额成本 E.历史成本
3.构成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的基本因素有( )。 A.效率差异 B.耗用差异 C.用量差异 D.价格差异 E.时间差异
4.固定制造费用的三种成本差异是指( )。 A.效率差异 B.耗用差异 C.闲置能量差异 D.价格差异 E.数量差异
5.阐述材料价格差异的原因,可能会有( )。
A.进料数量未按经济订购量办理 B.购入低价材料 C.折扣期内延期付款,未获优惠 D.增加运输途中耗费 E.发生退货
6.制造费用的工时标准,通常可采用( )。 A.直接人工工时 B.定额工时 C.机器工时 D.标准T时 E.计划工时
7.影响材料采购价格的各种因素有( )。 A.采购批量 B.运输工具 C.交货方式 D.材料质量 E.采购人员
8.影响人工效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 )。
A.生产工人的技术水平 B.生产工艺过程 C.原材料的质量 D.设备的状况 E.资金状况
9.递延法是将本期的各种成本差异,按标准成本的比例分配给( )。 A.期末在产品 B.期末产成品 C.本期已销售产品 D.期末原材料 E.期末固定资产
10.正常标准成本是在正常生产条件下应该达到的成本水平。这种标准成本 通常反映了过去一段时期的( )。
A.实际成本水平的平均值 B.该行业价格的平均水平 C.平均生产能力 D.最高生产能力 E.平均技术水平
11.成本差异按成本的构成可以分为( )。 A.直接材料成本差异 B.直接人工成本差异 C.价格差异 D.数量差异 E.制造费用差异
12.影响材料用量差异的因素有( )。 A.材料的质量 B.采购批量 C.生产工人技术熟练程度 D.生产设备状况 E.供应商选择
13.造成差异的原因中,应由生产部门负责的有( )。 A.材料质量 B.生产安排不当 C.生产工人技术素质低 D.调度失误 E.材料价格
14.造成差异的原因中,应由采购部门负责的有( )。 A.材料质量 B.材料价格 C.生产设备状况 D.供应商选择 E.生产工艺
15.影响人工效率的因素包括( )。 A.材料质量 B.材料价格 C.生产设备状况 D.供应商选择 E.生产工艺
16.为了分别核算不同的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应设置以下账户。( ) A.固定制造费用开支差异 B.固定制造费用数量差异 C.固定制造费用价格差异 D.固定制造费用能力差异 E.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五、简答题
1.成本差异的种类有哪些?
2.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分析和控制有哪些特点? 3.简要说明成本差异归集的要点。 4.试述标准成本的作用有哪些。
5.试比较直接处理法与递延法的特点。 6.简述制定标准成本的原则。 7.简述标准成本差异的局限性。
- 3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