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20学年高中语文课时作业9清兵卫与葫芦(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忧惧得刺痛了心。院长说,是由于激烈的运动,然而纵使不是激烈的运动,过度的忧心一定也会产生同样的结果。尤其像我父亲这样神经极度敏感的人,这种事更有可能发生。这么一想,更觉难过。“哦,好危险!”不安感随之而起。我开始想到这件事的时候,自己身边的事情似乎都骤然涌现在脑海中。
(选自《读者》,有删改)
10.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开篇写父亲住进知多半岛师崎的医院,一个月后痊愈出院,这既交代了事情的起因,也为后文父亲咳血作了铺垫。
B.“父亲疾步走来,喘着气,很担心地问”,这里通过心理描写,突出了父亲看到“我”站在悬崖边而焦急的心理。
C.小说情节曲折,注重细节,“打开父亲床边的痰盂盖看,里面有许多乌黑的血”,既让人为即将出院的父亲感到担忧,也为揭示真相埋下伏笔。
D.小说以“悬崖”为线索组织材料,先写“我”欣赏景致来到悬崖边,然后写父亲看到后向“我”挥手,因“我”没能理解而向“我”快速走来,最后写“我”回想父亲事后的咳血可能与他当日对“我”站在悬崖边而忧心有关。
解析:A.“痊愈出院”不准确;B.此句主要运用动作描写表现父亲的焦急心理;C.“情节曲折”不妥,本文情节并不曲折,“为揭示真相埋下伏笔”不妥当。
答案:D
11.小说中“父亲”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神经极度敏感:看见儿子在悬崖边,担心儿子出现意外。②忘我:担心儿子而不顾身体快步奔向儿子。③爱子情深:过度忧心让父亲咳血,让“我”感悟到父爱的伟大。
12.小说的主要人物是“父亲”,但几乎一半篇幅在写“我”,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从在小说中的地位来看,“我”是写“父亲”不可或缺的见证人,所以有关“我”的篇幅是小说不可缺少的内容。②从形象塑造上看,“我”是“父亲”的陪衬者,“我”的见闻、感悟对充分展示“父亲”的性格起到关键作用。③从艺术表现上看,“我”的动作、语言描写,与“父亲”的焦急、疑虑,爱子情深相辅相成,对突出“父亲”的形象产生了很好的艺术效果。④从思想内涵上看,一年后“我”的感悟,揭示了小说父爱伟大的主题。
6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