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9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化学总复习必刷题《科学探究题》(word版有答案)
【做出猜想】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过大,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故填:氯化氢;
【实验验证】氯离子和银离子反应会生成氯化银沉淀,所以白色沉淀的化学式是AgCl;故填:AgCl; 【实验结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所以上述实验说明盐酸a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盐酸b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同时也说明了鸡蛋壳中含有CO32-的可能性;故填:大于;
【反思应用】由于浓盐酸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所以实验室制备CO2时,最好选择稀盐酸;故填:稀盐酸;
【拓展迁移】(1)碳酸的酸性比盐酸的酸性弱,因为“弱酸不能制强酸”,所以CO2通入CaCl2溶液中不能产生白色沉淀;故填:不能;
(2)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因为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石灰水不浑浊,所以气体中一定没有二氧化碳;故填:一定没有。
4、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标签被部分腐蚀的无色溶液,如图,他们对此产生兴趣,并展开探究:
【资料】Na2SO4溶液显中性;CuSO4溶液显酸性
【分析讨论】经过分析,大家一致认为这瓶无色溶液不可能是 (填“序号”)。 A.酸 B.碱 C.盐 D.氧化物
【提出猜想】这瓶溶液是什么呢?兴趣小组同学对这瓶无色溶液的成分,做出如下猜想: 猜想1:H2SO4 猜想2:Na2SO4 猜想3:BaSO4 猜想4:CuSO4
【实验探究】同学们交流讨论后,排除了猜想 (填“序号”),并设计实验验证其余猜想,请填写下列空白: 实验方案 方案一:加入紫色石蕊溶液 方案二: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实验操作 猜想1成立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1成立 【结论】由此确定猜想1成立,该瓶无色溶液是稀硫酸,并给试剂贴上“稀硫酸”的标签。 【评价与反思】(1)老师指出同学们在实验操作中的一个明显的错误,该错误操作是方案 (填“一”或“二”)中的。
(2)上述两种实验方案的原理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 。
(3)小兰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重新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其中也能证明猜想1成立的方案有
(填“序号”)。 A.取样加入碳酸钠 B.取样加入氧化铜 C.取样加入氢氧化铜 D.取样加入锌
E.取样滴加氯化钡溶液 【答案】 解:【分析讨论】
经过分析,大家一致认为这瓶无色溶液不可能是碱、氧化物,这是因为碱的化学式后面是氢氧根,氧化物中只含有两种元素。 故填:BD。 【实验探究】
同学们交流讨论后,排除了猜想3、4,这是因为硫酸钡不溶于水、硫酸铜溶液是蓝色溶液。 故填:3、4。
稀硫酸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实验方案 方案一:加入紫色石蕊溶液 方案二: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溶液变红色 猜想1成立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1成立 【评价与反思】
(1)老师指出同学们在实验操作中的一个明显的错误,该错误操作是方案一、二,这是因为不能把石蕊试液直接滴加到试剂瓶中、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应该竖直悬空。 故填:一、二。
(2)方案二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氢氧化钡能和硫酸、硫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 故填:氢氧化钡能和硫酸、硫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 (3)A.取样加入碳酸钠时,如果产生气泡,说明溶液是稀硫酸; B.取样加入氧化铜时,如果氧化铜溶解,说明溶液是稀硫酸;
C.取样加入氢氧化铜时,如果氢氧化铜溶解,说明溶液是稀硫酸; D.取样加入锌时,如果产生气泡,说明溶液是稀硫酸;
E.取样滴加氯化钡溶液时,无论是稀硫酸还是硫酸钠,都能够产生白色沉淀。 故填:ABCD。
5、某兴趣小组在做酸碱中和反应时,对以下问题进行了探究。 I.探究酸和碱能否发生化学反应
方案l:甲同学向盛有少量NaOH溶液的试管中滴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继续加入稀硫酸,观察到溶液由 色变成无色。甲同学得出结论:酸和碱能发生反应。
方案2:乙同学取少量NaOH溶液,测得溶液pH为10,向该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稀硫酸后,测得溶液pH为9,乙同学发现溶液pH减小了,得出结论:酸和碱能发生反应。
交流讨论:大家同意甲同学的结论,对乙同学的实验过程提出质疑,溶液pH减小的原因还可能是稀硫酸中的水稀释了NaOH溶液;大家认为,乙同学向NaOH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后,测得溶液的pH 7,才能证明酸和碱能发生反应。
II.探究酸和碱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丙同学对探究I中甲同学实验后的无色溶液展开探究。 【提出问题】试管中无色溶液的溶质除了酚酞还有什么?
【提出猜想】猜想(l):Na2SO4;猜想(2):Na2SO4和 。
【设计实验】现实验室提供以下试剂:氧化铁粉末、铜片、氯化钡溶液、氯化钠溶液以及必要的实验仪器,请完成下列表格: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猜想(2)成立 【答案】
解:I.方案1:甲同学向盛有少量NaOH溶液的试管中滴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振荡,继续加入稀硫酸,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说明酸和碱能发生反应。故填:红。 方案2:乙同学向NaOH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后,测得溶液的pH必须小于或等于7,才能证明酸和碱能发生反应,这是因为pH小于7,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完全反应并且硫酸过量,等于7,说明氢氧化钠恰好和硫酸完全反应。故填:小于或等于。 Ⅱ.【提出猜想】 (1)氢氧化钠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质是Na2SO4; (2)硫酸过量时溶质是Na2SO4和H2SO4。 故填:H2SO4。 【设计实验】硫酸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故可设计如下实验:取少量甲同学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氧化铁粉末,振荡,观察到固体溶解,溶液变为黄色,说明猜想(2)成立;故填: 实验操作 取少量甲同学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氧化铁粉固体溶解,溶液变为黄色 末,振荡,观察现象 立
6、利用数据传感技术可以形象地比较不同形状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某同学倾斜锥形瓶,使试管内的稀盐酸流入瓶中与碳酸钙发生反应,测得瓶内气压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猜想(2)成
(1)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对比分析a、b点可知,曲线 (填“①”或“②”)表示块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
(3)对比分析c、d点可知,相同的气压时, 与稀盐酸反应速率更快。
(4)最终碳酸钙粉末产生CO2的质量 (填“>”或“<”或“=”)块状碳酸钙粉末产生CO2的质量。 【答案】 解:(1)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2)对比分析a、b点可知,曲线①单位时间内气压大,说明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气体多,反应速率快,曲线①表示粉末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②表示块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
(3)对比分析c、d点可知,相同的气压时,c所需的时间短,说明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气体多,反应速率快,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接触面积答,反应速率更快。
(4)由于两份碳酸钙的质量相等,则最终产生的CO2质量相等。 故答案为:
(1)CaCO3+2HCl=CaCl2+H2O+CO2↑; (2)②;
(3)碳酸钙粉末; (4)=。
7、钠是一种活泼金属,常温下能与氧气、水等物质发生反应。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在实验室,某同学先取50mL一定质量分数的硫酸铜溶液于烧杯中,再取绿豆大小的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蓝色滤渣,并对滤液的成分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Na2SO4溶液呈中性。
【提出猜想】滤液中溶质的成分:I.Na2SO4;II.Na2SO4和NaOH;III. ; IV.Na2SO4、CuSO4和NaOH
其中猜想不合理的是 ,理由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方案】
实验 实验一 实验操作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溶液为无色 实验结论 猜想 不成立。 实验二 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酚酞试液。 猜想II不成立。 常温下,再取少量滤液,测溶液酸碱度。 pH=7 猜想 成立。 实验三 【拓展与思考】
(1)由以上实验可知金属K在与MgCl2等溶液反应时,先跟溶液中的 反应,所以它 (填“能”或“不能”)置换出MgCl2溶液中的Mg。 (2)实验室保存金属钠时应注意的是 。 【答案】 解:【提出猜想】硫酸铜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可能为:I.Na2SO4;II.Na2SO4和NaOH;III.Na2SO4和CuSO4;其中猜想不合理的是IV,理由是:CuSO4 +2NaOH=Cu(OH)2↓+Na2SO4; 【实验方案】实验一:硫酸铜溶液呈蓝色,因为滤液为无色,猜想III不成立;
实验二:因为猜想II不成立,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酚酞试液,溶液应为无色; 实验三:常温下,再取少量滤液,测溶液酸碱度pH=7,故猜想I成立; 【拓展与思考】(1)钾的化学性质活泼,在MgCl2等溶液中先和水反应,所以不能用置换出MgCl2溶液中的Mg;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