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物学高考考前指导
4、获取信息能力如何考察最坑人
高考如果在遗传大题考察获取信息能力,不可怕。因为遗传题的新信息一般都是用于判断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对应关系的,题干中的新信息不容易遗漏,因为遗漏了你就做不下去。 高考如果在其他模块考察获取信息能力,如果信息是以曲线图,柱状图,表格形式给出的,那也不可怕。因为这些信息你也不容易遗漏。高考考察获取信息能力最可怕的方式是:新信息以文字的形式给出,而当你答题的时候,命题者成功的通过前面的设问吸引了你的注意力,在回答专门为新信息设置的那一空时,你已经忘记了新信息的存在,若你想当然的按自己的理解作答,则必错无疑。
【例4】(2014新课标I卷30节选)请回答关于群落演替的问题:(3)据调查,近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________(填“未发生改变”、“变慢”或“变快”),演替的方向_____________(填“发生改变”或“未发生改变”)。
【分析】:首先,题干中有新信息:“近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 。这个新信息意味着,就算没有人为的干预,由于气候越来越干旱,经过长时间的演替,最后也会出现荒漠。 如果第(3)问没有第一个空,只有第2个空,那么会有较多的学生会想到要利用新信息。但,很遗憾的是,本题有两个空,第一个空成功的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等做第二个空的时候,学生已经忘记题干中的新信息。这就是考察获取信息能力最可怕的方式。
答案:(3)变快 未发生改变 【例5】(2012新课标卷29节选)将玉米种子置于25℃、黑暗、水分适宜的条件下萌发,每天定时取相同数量的萌发种子,一半直接烘干称重,另一半切取胚乳烘干称重,计算每粒的平均干重,结果如图所示。若只考虑种子萌发所需的营养物质来源于胚乳,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萌发过程中胚乳组织中的淀粉被水解成_______,再通过_____作用为种子萌发提供能量。 (2)萌发过程中在_____小时之间种子的呼吸速率最大,在该时间段内每粒种子呼吸消耗的平均干重为_______mg。 (3)萌发过程中胚乳的部分营养物质转化成幼苗的组成物质,其最大转化速率为_____mg·粒-1·d-1。 (4)若保持实验条件不变,120小时后萌发种子的干重变化趋势是______,原因是___ ___。
建议大家整体做一下这道题,但我只分析第(4)问,因为只有第(4)问与本文直接相关。
【分析】:由于题干中给的信息限定是“黑暗”,所以萌发种子就算长出叶子也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但随时要进行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因此,120小时后萌发种子的干重变化趋势是下降,原因是萌发种子呼吸作用消耗种子储存的有机物,但不能进行光合作
用。 多么简单的2空,4分。但是,据当年的阅卷老师回忆,最后这2空得分率也非常低。因为这道题的第(2)和(3)太难了,等学生做到第(4)问时,已经头昏脑涨,根本就没有看到或者没心思看“若保持实验条件(黑暗)不变”这个重要信息。
【答案】 (1)葡萄糖 呼吸(或生物氧化) (2)72—96 26.5 (3)22 (4)下降 幼苗呼吸作用消耗种子储存的有机物,且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应对策略】:读题的时候,把题干中的新信息画出来,告诉自己,后面有个空一定会用到,一定会用到,一定会用到。。。。。。 一般牵扯到新信息的这一空很可能就是这道题区分度较高的一空,做完题一定要回头看一下,新信息有没有用到。如果没有用到,告诉自己,此中必有蹊跷。
六.秒杀遗传探究类题目 分析近几年的高考遗传大题,以遗传知识为背景考察探究能力的题目越来越多,如每年山东卷的遗传大题的最后一问、2012年新课标卷31题、2013年新课标I卷31题等。由于此类题目能很好的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和探究能力,因此备受命题者的青睐。
但此类题目由于题干的文字描述较长,题干信息量较大,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正确作答十分困难,并且教师在讲解这类题目时也不容易做到思路清晰。遗传类探究题仿佛成了教师和学生心中一个打不开的节。有感于此,笔者对此类题目的命题模式和解题思路进行分析和归纳,构建出一种容易操作的解题模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探究的一般流程
因为遗传类探究题重点是要考查探究能力的,所以要求学生对探究的一般流程要非常熟
悉。探究的一般流程见图
1。探究是一种科学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探究总是以问题为起点的,有了问题之后,结合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这就是提出假说。假说是否正确则需要设计实验方案并实施实验方案来验证。在还没有实施实验方案之前,我们心中就有一个期盼,如果假设正确,那么实验方案实施之后会出现什么结果,这个结果称为预期结果。实验方案实施之后会得到一个真实的实验结果(也称为结果),我们把实验结果和预期结果做比较,就能判断假设是否正确。如果实验结果和预期结果相符,则结果支持假设,假设就是结论,结论是对问题的回答。如果实验结果不支持假设,结
论就是否定了假设。简单的说,探究其实就是找一个看得见的证据来验证假设是否正确,结果是看得见的证据,结论是问题的答案。 我们发现,上述探究的一般流程如果和遗传知识结合,可考察的环节一般就只有2个,一是实验方案设计,二是预期结果。命题者一般都会在题干中交代“问题”是什么,“假设”是什么,然后让考生设计实验方案来探究哪种假设正确并预期实验结果。简而言之,此类题目的命题思路一定是:问题→假设→方案设计→预期结果,学生只要按照这4个环节去审题,就不会迷茫,就能快速而有效的对题干信息进行转换,下面结合一道经典高考题来具体分析。
例1(2012山东27节选)几种性染色体异常果蝇的性别、育性等如图所示。
F1群体中发现一只白眼雄果蝇(记为“M”),M果蝇出现的原因有三种可能:第一种是环境改变引起表现型变化,但基因型未变;第二种是亲本果蝇发生基因突变;第三种是亲本雌果蝇在减数分裂时
X染色体不分离。请设计简便的杂交试验,确定M果蝇的出现是由哪一种原因引起的。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预测: I.若________,则是环境改变; II.若__________,则是基因突变; III.若_______,则是减数分裂时X染色体不分离。
命题分析:这是一道典型的以遗传和变异知识为背景,考察学生理解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和探究能力的题目。按照上文提到的4个环节(问题→假设→方案设计→预期结果)审题并进行题干信息的转换,见图2。
解析:按照3种不同的假设,M的基因型分别为XRY、XrY和XrO(不育)。题干要求设计简便的杂交实验来验证哪种假设正确。由于题干中的实验步骤只有一步,又要求简便,那
(4)用红眼雌果蝇(XRXR)与白眼雄果蝇(XrY)为亲本杂交,在
就意味着只需要设计一次杂交实验,那就只能是让M和一只雌果蝇杂交。相当于用这只雌果蝇来检测M的基因型,联系测交原理,应该用XrXr产生的一种隐性配子来检测M产生的配子种类,从而检测M的基因型。所以实验方案是“让M和白眼雌果蝇交配,观察子代的表现型”。按照假设一预测的结果是“子代有红颜果蝇和白眼果蝇”,按照假设二预测的结果是“子代全都是白眼果蝇”,按照假设三预测的结果是“无子代”。
2 构建解题模型
依据上文的分析,遗传类探究题的命题模式是比较固定的,题干中必定会给出“问题”和“假设”,设问主要集中在“方案设计”和“预测结果”。这类题目,题干的文字描述往往比较多,很可能读完一遍题干后不知所云,为了避免造成思维混乱和节省时间,需要对题干中的文字信息进行转换类似图2的转换。下面结合解题的三个步骤(审题、解题和答题),给出此类题目的通用的解题模型,见下图
审题:按照“问题→假设→方案设计→预期结果”的顺序审题并进行题干信息的转换。 解题:遗传题的实验方案设计步骤一般不会很复杂,有的是一步杂交实验,有的是两步杂交实验。杂交实验方案设计必须得有主角(基因型不明确的个体),其次得有用于检测主角身份的配角,如果主角是雄性,那配角肯定是雌性。确定好主角和配角之后,按照不同的假设在草稿纸上推算出杂交实验的子代结果。
答题:把草稿纸上的解题过程转换成文字填到答题卡上。写实验步骤时,要交代清楚主角谁,配角是谁,“看得见的证据”是什么。预测结果(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时,一般先说结果(看得见的证据),再说结论(结果支持的那个假设),中间加上“说明”二字。
3 提高熟练程度 例2(2013新课标I卷31)一对相对性状可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如某种植物花的紫色(显性)和白色(隐性)这对相对性状就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科学家已从该种植物的一个紫花品系中选育出了5个基因型不同的白花品系,且这5个白花品系与该紫花品系都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存在差异。某同学在大量多代种植该紫花品系时,偶然发现了1株白花植株,将其自交,后代均表现为白
花。回答下列问题:(1)假设上述植物花的紫色(显性)和白色(隐性)这对相对性状受8对等位基因控制,显性基因分别用A、B、C、D、E、F、G、H表示,则紫花品系的基因型为 ________;上述5个白花品系之一的基因型可能为___________(写出其中一种基因型即可)。
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分析,某植物开紫花是因为合成了紫色色素,紫色色素是通过8步生化反应链生成的,由8种酶来催化该生化链的完成,8种酶分别受8对等位基因控制。题干中说“紫色(显性)和白色(隐性)”,所以可确定A_B_C_D_E_F_G_H_ 开紫花,其它
开白花。题干中又说“大量多代种植该紫花品系时,偶然发现了1株白花植株”,可判定紫花品系为纯合子AABBCCDDEEFFGGHH,白花品系之一为aaBBCCDDEEFFGGHH。
(2)假设该白花植株与紫花品系也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存在差异,若要通过杂交实验来确定该白花植株是一个新等位基因突变造成的,还是属于上述5个白花品系中的一个,则:该实验的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如图所示,实验方案是让该白花植株分别与上述5个白花品系杂交,观察子代花的颜色。按照假设一预测,5个杂交组合的后代全开紫花,按照假设二预测,有4个杂交组合的子代开紫花,有1个杂交组合的子代开白花。
例3(2012新课标节选)一对毛色正常鼠交配,产下多只鼠,其中一只雄鼠的毛色异常。分析认为,鼠毛色出现异常的原因有两种:一是基因突变的直接结果(控制毛色基因的显隐性未知,突变只涉及一个亲本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中的一个基因);二是隐性基因携带者之间交配的结果(只涉及亲本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假定这只雄鼠能正常生长发育,并具有生殖能力,后代可成活。为探究该鼠毛色异常的原因,用上述毛色异常的雄鼠分别与其同一窝的多只雌鼠交配,得到多窝子代。请预测结果并作出分析。
(1)如果每窝子代中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鼠的比例均为_____,则可推测毛色异常是_____性基因突变为_____性基因的直接结果,因为________。(2)如果不同窝子代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同一窝子代中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鼠的比例为______,另一种是同一窝子代全部表现为______鼠,则可推测毛色异常是隐性基因携带者之间交配的结果。解题思路见下图。
【答案】:(1) 1:1 隐 显 只有两个隐性纯合亲本中一个亲本的一个隐性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时,才能得到每窝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鼠的比例均为1:1 的情况(2) 1:1 毛色正常
七.谈“课本原文挖空”
近几年课标卷中考察课本原文填空的高考真题,并指出课本原文挖空填写是高三后期带领学生回归教材的措施之一。
分两方面说,先说好学生。好学生如果能背下教材,是不需要老师教的。所谓解题能力,80%是天生的,也许只有不到20%是可以通过训练(老师的指点)获得。对于好学生而言,是不怕能力题的,那么好学生会在哪里丢分?我所列举的那些高考真题例子,好学生会不会被坑?
再说中等学生,与其按照一轮和二轮教辅资料无休止的扩充课本之外的知识,与其一套又一套的刷垃圾题,背下课本的最基础的知识,难道不是一个好办法吗。背下课本,就算能力一般,该拿到的分数拿到,这不也是很好的结果吗?何况,如果不理解的话,也不可能背的下来。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