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教版2020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5讲细胞膜和细胞核讲练结合学案
答案 √
2.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 答案 √
3.细胞膜上的大多数蛋白质是可以运动的。( ) 答案 √
4.所有的真核细胞都有细胞核,且只有一个核。( ) 答案 ×
5.代谢越旺盛的细胞,核孔的数目越多,核仁的体积越大。( ) 答案 √
板块二 考点·题型突破
考点1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2016·全国卷Ⅲ]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膜两侧的离子浓度差是通过自由扩散实现的 B.细胞膜与线粒体膜、核膜中所含蛋白质的功能相同 C.分泌蛋白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存在膜脂的流动现象 D.膜中的磷脂分子是由胆固醇、脂肪酸和磷酸组成的
[解析] 细胞膜两侧的离子浓度差主要是通过主动运输实现的,A错误;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细胞膜、线粒体膜和核膜的功能各不相同的原因是它们所含有的蛋白质功能不同,B错误;分泌蛋白分泌到细胞外涉及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参与的囊泡转运过程,以及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过程等,这些过程与膜脂的流动性有关,C正确;膜中的磷脂是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组成的,不含胆固醇,D错误。
[答案] C
题型一 细胞膜的组成、结构及特点
1.下图1是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及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其中离子通道是一种通道蛋白,通道蛋白是横跨质膜的亲水性通道,允许适当大小的离子顺浓度梯度通过。图2表示磷脂在细胞膜内外两侧分布的百分比。请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5
A.图1所示生物膜最可能是细胞膜,因为有糖蛋白丁 B.物质通过离子通道不需要消耗ATP
C.由图1和图2可知,膜脂和膜蛋白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是不对称的 D.若丁是受体,则丁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答案 D
解析 图1中丁是糖蛋白,分布于细胞膜外表面,故图1所示生物膜最可能是细胞膜,A正确;由题干信息可知,物质顺浓度通过通道蛋白,因此不消耗ATP,B正确;由图1和图2可知,膜的成分在膜上的分布是不对称的,C正确;若丁是受体,具有识别作用,则丁的化学本质为糖蛋白,D错误。
2.如图甲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乙为图甲细胞膜的磷脂分子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的①、②、③共同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 B.图乙分子可识别“自己”和“非己”的成分
C.图甲中②与细胞的选择吸收有关,①②可作为气味分子的受体并完成信息的传递 D.将图乙平展在水面上,a部分与水面接触 答案 B
解析 图甲中①表示多糖,②表示蛋白质,③表示磷脂双分子层;图乙中a是亲水性头部,b是疏水性尾部;①、②、③共同构成了细胞膜,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A正确;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具有识别作用,磷脂分子无此功能,B错误;图甲中②载体蛋白与细胞的选择吸收有关,①②糖蛋白可作为气味分子的受体并完成信息的传递,C正确;将磷脂分子平展在水面上,a亲水性头部与水面接触,D正确。
题型二 细胞膜的功能及特性
3.细胞的膜蛋白具有物质运输、信息传递、免疫识别等重要生理功能。下列图中,可正确示意不同细胞的膜蛋白及其相应功能的是( )
6
答案 D
解析 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部,不属于膜蛋白;抗体主要分布于血清中,T淋巴细胞膜上没有抗体;胰高血糖素应该与胰岛B细胞膜上的胰高血糖素受体结合;骨骼肌细胞能接受神经传导的兴奋,产生收缩,也可以吸收葡萄糖,所以其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和葡萄糖载体。
4.生物膜在生命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图所示的过程中,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说明细胞膜有信息传递功能 B.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图中所示细胞膜的识别功能依赖于膜上的载体蛋白 D.说明细胞膜具有物质运输功能 答案 C
解析 图中所示细胞膜的识别功能是指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结合,不是载体蛋白;突触小泡膜与突触前膜融合将神经递质排到突触间隙,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和物质运输功能。
题型三 与细胞膜有关的实验探究
5.[2017·沈阳阶段检测]科研上鉴别死细胞与活细胞常用“染色排除法”。例如:用台盼蓝染色剂染色,死的动物细胞会被染成蓝色,而活的动物细胞不着色,从而判断细胞是否死亡。这种方法所利用的细胞膜的功能是( )
A.保护细胞内部结构功能 C.控制物质进出功能 答案 C
解析 “染色排除法”利用了活细胞的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原理。台盼蓝染色剂是细胞不需要的物质,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台盼蓝染色剂不能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所以活细胞不被染色,而
7
B.信息交流功能 D.免疫功能
死细胞的细胞膜不具有选择透过性,所以台盼蓝染色剂能进入死细胞内,使死细胞被染色,体现了细胞膜的控制物质进出功能。
6.人鼠细胞融合实验是用带有不同荧光染料的抗体标记两种细胞的膜蛋白,一段时间后两种膜蛋白能在杂种细胞膜上均匀分布形成嵌合体。如图是相关实验记录,据此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A.当温度增加到15 ℃以上时,膜的流动性发生变化 B.该实验证明膜蛋白能够在膜表面运动 C.温度对膜蛋白的扩散有影响
D.图中数据说明融合时间越长形成的嵌合体越多 答案 D
解析 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都是可以运动的,因此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嵌合体的形成是两种细胞的膜蛋白发生相对运动的结果,温度增加到15 ℃以上时,形成嵌合体的比例明显增大,说明温度对膜蛋白的运动有影响,温度升高,膜蛋白相对运动加剧,细胞膜流动性增强;图示数据能说明温度增加到15 ℃以上,温度越高,形成的嵌合体越多,而不是融合时间越长,形成的嵌合体越多。
考点2
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
[山东高考]真核细胞单位面积的核孔数目与细胞类型和代谢水平有关。以下细胞中核孔数目最少的是( )
A.胰岛细胞
C.效应B细胞(浆细胞)
B.造血干细胞 D.口腔上皮细胞
[解析] 核孔是mRNA进入细胞质的通道,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要合成较多的蛋白质,也就需要较多的mRNA,核孔数目会较多。胰岛细胞、效应B细胞(浆细胞)和造血干细胞都能合成较多的蛋白质,所以核孔数目多,而口腔上皮细胞高度分化,不分裂且合成蛋白质较少,核孔数目最少。
[答案] D
题型一 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
1.如图为某种生物的细胞核及相关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