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学概论》复习纲要

《社会学概论》复习纲要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3 19:32:23

问卷调查是以文体表格形式向被调查者收集相关资料的一种定量研究方法。 (二)实地研究

是一种深入研究对象内部,以参与观察和非结构访问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解释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三)社会实验法

社会实验方法是在已有社会理论或假设的引导下,按照实验设计的模型,有控制地设臵某些条件和变量,直接观察、记录、分析这一研究对象前后变化的一套办法和程序。

(四)非介入性研究方法

主要是通过搜集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分析和探讨各种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四、社会学研究的分析方法(06.4.36/05.4.36) (一)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是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个或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作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 (二)定量分析

定量方法是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

(三)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关系 社会现象同自然现象一样,具有质与量两个方面的规定性,在社会研究中二者缺一不可。因而在实际研究中,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是经常配合使用的。

第四节 社会学的主要理论观点

一、经典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理论

?经典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理论观点可以简要表述如下:人们在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依他们意志为转移的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与生产关系发生矛盾。 二、结构功能理论(06.4.7/03.4.29多选)

?结构功能理论是以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创立的现代结构功能论。他提出了社会行动的三个要素:目标、情景和规范。

?帕森斯从宏观的角度把人类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的现实来看待。社会整体的各个组成部分分为文化、社会、人格和行动有机体四大系统,他们相互依存,围绕着人的社会行动和组织而构成一个整体。 三、冲突理论

冲突理论认为:社会总是存在着各种矛盾与冲突,社会在冲突中得到发展与进步。冲突理论大多注重权力问题,把社会看成是一个围绕权力而角逐的竞技场。冲突理论来来源于马克思,代表人物有科塞、达伦多夫等。 四、交换理论(05.4.7)

交换理论是美国社会学家霍曼斯和布劳创立的。其基本观点是认为人类的相互交往和社会联合是一种相互的交换过程。他们把经济学的商品交换原则推广到社会行为,认为一切社会行为都是利益交换。

五、符号互动论

? 符号互动论又称象征互动论,是一种侧重于从心理学角度研究社会的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有赫伯特.布鲁默和欧文.戈夫曼。

? 符号互动论的基本观点是:社会是人们运用符号互动的结果。在互动过程中,人们对客体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取决于他们对客体赋予什么样的意义。 本章历年考核重点总结:

?社会学的特征(06\\05\\05单选题目)

?社会学的功能( 02.4.20 /06.4.5/05.4.34/04.48 /05.7.46论述) ?社会学研究资料的收集方法 ?社会学研究的分析方法 ?结构功能理论 ?交换理论

?定量方法(05.4.36名词解释) ?定性方法(06.4.36名词解释)

第三章 社会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

一、社会的涵义与特征(识记、领会) (一)社会的涵义(04.4名词解释37)

社会是以一定物质资料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二)社会的基本特征(06.4.32/02.4.36多选)

?社会以人为主体,人是社会关系系统最基本的要素,是社会生活的开拓者。 ?社会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人是特殊的自然,没有物质生产活动,就不会有人,更不会有人的社会。

③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社会的要素很多,但需要经过人与人的交互作用才能相互联系,成为一个系统。

④社会来源于自然又不同于自然,社会是自然的一部分,但又超越了自然状态,是特殊的自然。

二、社会唯名论和社会唯实论(了解) 三、马克思主义社会观(领会、应用) (一)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社会的本质。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第一,人是社会的主体,但社会不是单个人的堆积或简单相加,它是人们之间的联系或关系,是人们交往的产物,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第二,人们的交往首先是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中发生的经济交往,因此,人们之间最基本的、决定其他一切关系的社会关系是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社会的基础和本质。 (二)劳动是理解全部社会发展史的钥匙

所谓劳动,是指人用来实现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精神)的一般人类劳动生产活动。劳动是一种永恒的自然条件,是社会生产力的特殊表现形式,它创造了人,也创造了社会。

1.劳动是使人类从自然界中分化出来的决定力量。

2.劳动在改变自然的同进,也改变了人类自己。

3.劳动是社会向自然吸取物质资料、创造物质财富、满足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唯一的一种途径。

4.劳动是全部社会发展的动力。 (三)需要是人们社会行为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需要是人的本性。正是人的这种需要,构成了人们行为的动力,是人的活动的积极的动力源泉。人的行为动力不是直接来源于生理需求和本能,而是来源于需要的活动。人的需要和人的劳动实践相结合,相辅相成,推动着社会的生产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同时认为,人的需要是相对的、有层次的、不断发展的。恩格斯把人们的需要分为三种:对生存资料的需要、对享受资料的需要和对发展资料的需要。 (四)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人类社会同自然界一样,它的存在、发展和更替,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的、合乎规律的客观发展过程。其涵义有:

第一,人类社会同自然界一样,是独立于人们意志之外的客观实在。 第二,人类社会同自然界一样,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不断运动发展。 第三,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种复杂的物质运动过程。 (五)马克思主义社会观是科学社会观

迄今为止,只有马克思主义社会观才是科学的社会观,其原因有:(1)马克思主义社会观消除了以往的历史理论的主要缺陷。(2)马克思以前的历史学和社会学至多是积累了片断收集来的未加分析的事实,描述了历史过程中的个别方面。马克思则指出了对各种社会形态产生、发展和衰落过程进行全面的周密的分析。(3)马克思指出了以科学态度研究历史的途径。

马克思主义社会观是完整的科学体系,是任何其它社会观无法比拟的。当然,马克思主义社会观还需要在社会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是发展的、开放的思想体系,而不是封闭的、僵化的。

第二节 社会结构

一、个人与社会

社会是个人以角色的名义与他人互动构成的关系网络,这种关系网络就是人与社会的全部关系,表现为相互联系的具有层次性的四个体系。 (一)角色人格体系(06.4.37名词解释)

?角色包括职位和由职位发生的权利义务以及行为规范、行为方式的总和,是由个人与社会的结合而产生出来而且比个人更具体的概念。现实生活中,个人以角色的名义与他人发生关系,角色是个人与社会的结合点,是社会网络最小的纽结。 ?角色中的职位是非人格化的社会规定,而角色扮演是人格化的。人格包括价值标准、能力和气质三种要素,它给角色以个性活力。 (二)价值规范体系

价值标准是人格的三要素之一,包含在角色人格体系之中。价值标准是指主体对客体的有用性以及用处大小的判断,是角色人格体系的核心要素。规范就是标准,规则和模式,如道德规范、技术规范等。 (三)全体制度体系

为了角色行为的有序性,人们设臵了权力。权力是在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中以威胁或惩罚的方式强制他人贯彻实现自己意志的能力。权力设臵和维持秩序的功能是通过制度实现的。 (四)行为交换体系

个人以角色的名义与他人或群体建立关系网络的内在依据,是为了满足个人生存与发展的需求。人的行为是需求满足的角色表现。人的行为如何满足需求呢?行为通过交换才能满足需求。交换式经济学家的术语,美国社会学家布劳将人的一切关系都视为交换关系进行了分析。交换与分工相连,分工与权力相关。交换、分工与权力编织着一个不断增长并贯穿整个社会过程的网络。 二、社会关系

(一)什么是社会关系(03.4.2) (识记、领会)

社会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活动和社会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的总称。人的社会关系首先是先天的关系,包括出世以前就由父母准备好的一切血缘关系和亲属关系;其次是后天通过自己创造性的社会行为逐步建立的关系。 (二)社会关系分析的社会学视角(识记、领会)

人的社会关系是以一定生产关系为核心而建立的社会关系体系,因而社会学可以依不同的标准或根据不同的目的将其划分为一些相互关系的研究视角。 1、初级社会关系和次级社会关系(05.4.41简述)

初级社会关系一般由这些特点,历史上最原始和最早出现的;简单和初步的关系;是人们之间的直接互动关系,是人们之间交往最密切、相互最了解和最有影响的关系。

次级社会关系是人们在初级关系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各种关系的总和,但其与初级社会关系的划分并非是绝对的。 2、结合关系和对立关系。

结合关系即人们在感情和行为诸方面相互结合,以达到共同目标的关系;对立关系是人们的相互需求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对立或相互否定的一种社会关系。 3、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03.4.25多选)

血缘关系是以血亲或生理联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它是人类最早形成的社会关系,社会的发展又不断赋予它新的内容。地缘关系是直接建立在人们空间与地理位臵关系基础上的社会关系。它是人类第一次大分工的产物。业缘关系是以人们广泛的社会分工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它是在血缘与地缘关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人类社会第二次大分工的产物。

(三)建立与发展新型的社会关系(识记、领会)

三、什么是社会结构(05.4.37名词/03.4..41名词/02.4.16单选) (识记、领会) ?社会结构是指社会诸要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稳定的关系。

科学的社会结构是马克思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分析的出发点是人类社会生活需要,以及产生的物质生产活动。

西方社会学对社会结构分析的最重要的理论是柏森斯的结构功能分析理论。 ?最基本的社会结构范畴是社会的经济结构、社会的上层建筑、阶级结构、人口结构、民族结构、家庭结构等等。

社会经济结构是指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包括生产资料的占

搜索更多关于: 《社会学概论》复习纲要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问卷调查是以文体表格形式向被调查者收集相关资料的一种定量研究方法。 (二)实地研究 是一种深入研究对象内部,以参与观察和非结构访问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解释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三)社会实验法 社会实验方法是在已有社会理论或假设的引导下,按照实验设计的模型,有控制地设臵某些条件和变量,直接观察、记录、分析这一研究对象前后变化的一套办法和程序。 (四)非介入性研究方法 主要是通过搜集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分析和探讨各种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四、社会学研究的分析方法(06.4.36/05.4.36) (一)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是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个或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作出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