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21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十四) 天体运动与人造卫星
第 5 页 共 10 页
和稀薄气体阻力的作用,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卫星的动能逐渐减小
B.由于地球引力做正功,引力势能一定减小
C.由于气体阻力做负功,地球引力做正功,机械能保持不变 D.卫星克服气体阻力做的功小于引力势能的减小
v2Mm
解析:选BD 由于空气阻力做负功,卫星轨道半径变小,由G2=mr可知,卫星线
r速度增大,地球引力做正功,引力势能一定减小,故动能增大,机械能减小,选项A、C错误,B正确;根据动能定理,卫星动能增大,卫星克服阻力做的功小于地球引力做的正功,而地球引力做的正功等于引力势能的减小,所以卫星克服阻力做的功小于引力势能的减小,选项D正确。
[B级——增分题目练通抓牢]
10.(2019·许昌第二次诊断)2016年8月16日凌晨,被命名为“墨子号”的中国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开启星际之旅,这是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构建天地一体化的量子保密通信与科学实验体系。如图所示,“墨子号”卫星的工作高度约为500 km,
在轨道上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经过时间t(t小于其运动周期),运动的弧长为s,与地球中心连线扫过的角度为θ弧度,引力常量为G,则下列关于“墨子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线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 s3B.质量为2
Gtθ2πt
C.环绕周期为
θ
D.向心加速度小于地球同步卫星的向心加速度
解析:选C 第一宇宙速度是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最大环绕速度,可知“墨子号”的线速度一定小于第一宇宙速度,故A错误;“墨子号”卫星是环绕天体,根据万有引力θ2π提供向心力无法求出“墨子号”的质量,故B错误;卫星的角速度ω=t,则周期T=ω=2πtMmM,故C正确;根据G=ma,可得a=G,“墨子号”卫星的轨道半径小于同步卫星2θrr2的轨道半径,则“墨子号”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大于同步卫星的向心加速度,故D错误。
11.(2019·榆林市第三次模拟)2019年3月10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
第 6 页 共 10 页
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6 C”卫星发射升空,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它是一颗用于广播和通信的地球静止小轨道通信卫星,假设该卫星在距地面高度为h的同步轨道做圆周运动。已知地球的半径为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万有引力常量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步卫星运动的周期为2π
R
g B.同步卫星运行的线速度为g?R+h? R?2?C.同步轨道处的重力加速度为R+hg ??D.地球的平均密度为
3g 4πGR2
解析:选C 地球同步卫星在距地面高度为h的同步轨道做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4π2?R+h?GMm
向心力,有:=m,在地球表面,重力等于万有引力,有:mg=,故T 2R2?R+h?2
GMm
?R+h?3
,故A错误;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gR2
同步卫星运动的周期为:T=2π GMm
v2
GMm
=m,在地球表面,重力等于万有引力,有:mg=2,解得同步卫星运行的2R?R+h?R+h线速度为:v=
Mm
,故B错误;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G=mg′,2R+h?R+h?gR2?R?2GMm
在地球表面,重力等于万有引力,有:mg=2,解得g′=??g,故C正确;由R?R+h?
GMmgR2M3gmg=2得:M=,故地球的密度为:ρ==,故D错误。
GR4πR34πGR
3
12.(多选)(2020·郑州模拟)美国在2016年2月11日宣布“探测到引力波的存在”。天文学家通过观测双星轨道参数的变化来间接验证引力波的存在,证实了GW150914是两个黑洞并合的事件。该事件中甲、乙两个黑洞的质量分别为太阳质量的36倍和29倍,假设这两个黑洞绕它们连线上的某点做圆周运动,且两个黑洞的间距缓慢减小。若该双星系统在运动过程中,各自质量不变且不受其他星系的影响,则关于这两个黑洞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个黑洞运行的线速度大小之比为36∶29 B.甲、乙两个黑洞运行的角速度大小始终相等
C.随着甲、乙两个黑洞的间距缓慢减小,它们运行的周期也在减小 D.甲、乙两个黑洞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大小始终相等
解析:选BC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两个黑洞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大小相等,它们的角
第 7 页 共 10 页
速度ω相等,由Fn=mω2r可知,甲、乙两个黑洞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与质量成反比,由v=ωr知,线速度之比为29∶36,A错误,B正确;设甲、乙两个黑洞质量分别为m1和m2,轨2π?2Gm1m2?2π?2r2,联立可得T=道半径分别为r1和r2,有=m1?r=m1、2?T??T?4π2?r1+r2?2?r1+r2?2
Gm1m2
2
F
,C正确;甲、乙两个黑洞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大小相等,由牛顿第二定律a=
mG?m1+m2?
可知,甲、乙两个黑洞的向心加速度大小a1∶a2=29∶36,D错误。
13.(多选)如图甲所示,假设某星球表面上有一倾角为θ=30°的固定斜面,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从斜面底端沿斜面向上运动,其速度—时间图像如图乙所示。已知小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3-
,该星球半径为R=6×104 km,引力常量G=6.67×1011 9
?r1+r2?3
N·m2/kg2,π取3.14,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v1=3.0×104 m/s B.该星球的质量M=8.1×1026 kg C.该星球的自转周期T=1.3×104 s D.该星球的密度ρ=896 kg/m3
解析:选ABD 物块上滑过程中,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在沿斜面方向上有μmgcos θ+mgsin θ=ma1,下滑过程中,在沿斜面方向上有mgsin θ-μmgcos θ=ma2,又知v-t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则上滑和下滑过程中物块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a2=
6-0
m/s2=10 m/s2,0.6
2
m/s2=5 m/s2,联立解得g=15 m/s2,该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v1=gR=0.4
15×6×104×103m/s=3.0×104 m/s,故选项A正确;根据黄金代换式GM=gR2可得该星gR215×?6×104×103?2球的质量为M=G= kg=8.1×1026 kg,故选项B正确;根据所给条件
11-6.67×10M8.1×1026 kg
无法计算出该星球的自转周期,故选项C错误;该星球的密度ρ=V==896
43×π×R3
第 8 页 共 10 页
kg/m3,故选项D正确。
14.(2019·衡阳一模)人造卫星a的圆形轨道离地面高度为h,地球同步卫星b离地面高度为H,且h A.a、b线速度大小之比为 B.a、c角速度之比为 R+h R+H ?R+H?3 ?R+h?3 R3 ?R+H?3 C.b、c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为 D.a下一次通过c正上方所需时间t= 2πgR3 ?R+h?3-?R+H?3 解析:选B 设卫星的线速度为v,地球对卫星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则有v2 m,所以v= r GM ,可知a、b线速度大小之比为 r GMm =r2 R+H ,故A错误;地球对卫星R+h GMωa ,可知a、b角速度之比为ω=3rb ?R+H?3 ,故B3 ?R+h?abR+H可得a=R, c GMm 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则有2=mω2r,解得ω= r ?R+H?3ωa ,又由于同步卫星b的角速度与c的角速度相同,所以=3ωc?R+h? a=ω2r 正确;同步卫星b的角速度与c的角速度相同,根据向心加速度公式 故C错误;设经过时间t卫星a再次通过建筑物c上方,根据几何关系有(ωa-ωc)t=2π,对在地球表面上质量为m0的物体有 2π - ?R+h?3gR2 gR2?R+H?3 GMm02π =mg,联立解得t==0 R2ωa-ωc ,故D错误。 15.(多选)(2019·重庆南开中学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我国发射的第10颗北斗导航卫星是一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该卫星的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有一定的夹角,它的运行周期是24小时。图中的“8”字是该卫星相对地面的运行轨迹,它主要服务区域为亚太地区。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静止同步卫星的轨道距地面高度约为地球半径的6倍,地球表面重力加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