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2017届毕业生就业工作质量报告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2017届毕业生就业工作质量报告
第一部分 学院毕业生基本情况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2017届毕业生人数共计777人,含本科生648人,专科生113人,研究生16人。在我院各个毕业生就业主体中,2017届专科毕业生作为最后一届专科毕业生顺利毕业,专科教育在我院随即成为历史;本科教育将继续加强,而随着电气工程博士点申报工作的有序展开,研究生教育将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学院将大力发展学术硕士和专业硕士教育,继续在全校以研究生培养数量和质量的领先引领研究生教育工作。作为我院最重要就业主体的本科生,近5届本科毕业生总人数在全校稳居前列,各专业人数及占比的变化情况不大,电气工程专业人数及占比均稳居第一,各个专业的排次依次为电气工程、自动化、电子信息、测控技术: 届别 总人数 电气工程人数及占比 2013届 2014届 2015届 2016届 2017届 537 819 639 690 648 207/38.55% 385/47.01% 200/31.30% 226/32.75% 214/33.02% 自动化人数及占比 128/23.84% 173/21.12% 160/25.04% 179/25.94% 200/30.86% 电子信息人数及占比 130/24.21% 174/21.255 175/27.39% 170/24.64% 165/25.46% 测控技术人数及占比 72/13.41% 67/8.18% 79/12.36% 61/8.84% 69/10.65% 第二部分 学院毕业生就业情况
2.1初次就业率
2.1.1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基本情况
截止到2017年8月31日,我院毕业生总体初次就业率为83.78%。其中,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84.26%,专科生就业率为81.42%,研究生就业率为81.25%。
2.1.2未就业情况分析
截止到2017年8月31日,我院毕业生中待就业人数为126人,其中本科待就业人数为102人,专科待就业人数为21人,研究生待业人数为3人。
通过对待就业人数的逐个电话和QQ回访,本科待就业毕业生中,51人表示要继续考研(40多人在此次考研中都过了国家线,但因为没有上理想的学校,所以想再次发起冲击),35人表示正在接受专业IT培训而这个培训都要到9月及以后完成,4人表示等待父母进行工作安排, 10人表示继续考公务员和考事业编制及央企, 2人表示想创业并正在准备,其中,40多人曾经在毕业前进行实习工作,但认为工作不适合自身专业或者公司条件不满意;专科一部分待就业毕业生毕业前都有过实习工作经历,对新工作的预期都不太现实,现在正在寻找新工作,另外一部分则是专升本没有成功的部分学生,因为升学受挫而心态失衡,不想找工作;3名待就业研究生已经有工作意向,还在努力中。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毕业生未就业的原因主要集中在继续考研、IT培训和考公。这是志向专一的部分学生,我们应该持续跟进其发展情况。
2.2毕业生毕业总体去向
学历(总人数) 就业(含创业、 入伍等) 本科(648) 研究生(16) 专科(113) 总计(777)
人数 505 11 79 595
占比 77.93% 68.75% 69.91% 76.58%
人数 41 2 13 56
占比 6.33% 12.50% 11.50% 7.20%
人数 102 3 21 126
占比 15.74% 18.75% 18.58% 116.22%
升学(出国深造) 待业 就业+升学 (总初次就业率) 人数 546 13 113 651
占比 84.26% 81.25% 81.42% 83.78%
作为毕业生主体的本科毕业生总体去向分析如下: 专业(总人数) 648 电气工程(214) 自动化(200) 测控(69) 电信(165)
就业(含创业、 入伍等) 人数 167 154 57 127
占比 78.04% 77.00% 82.61% 76.97%
人数 17 17 0 9
占比 7.94% 8.50% 0 5.45%
人数 32 29 12 29
占比 14.95% 14.50% 17.39% 17.58%
升学(出国) 待业 就业+升学 (总初次就业率) 人数 182 171 57 136
占比 85.05% 85.50% 82.61% 82.42%
2.3 本科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析 专业 国企 机关及事业单位 人数 电气工程(214) 自动化(200) 测控(69) 电子信息(165) 合计(648) 93
14.35 6 0.93
38
5.86
363
56.02
4
0.62
5
0.77
0 16 0 9.70 0 0 10 7 14.49 4.24 46 103 66.67 62.42 0 2 0 1.21 1 0 1.45 0 19 9.50 1 0.50 8 4.00 125 62.50 0 0 1 0.50 58 占比% 人占人数 13 占比% 6.07 人数 89 占比% 41.59 人数 2 占比% 0.93 人数 3 占比% 1.40 三资企业 其他企业 出国 创业 数 比% 27.10 4 1.87 1 0.61
2.4 本科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分析
专业 人数 制造业(人数/占比) 主要就业行业的分布情况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人数/占比) 45/21.03% 10/5.00% 10/14.49% 7/4.24% 72/11.11%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人数/占比) 12/5.61% 15/7.50% 10/14.49% 40/24.24% 77/11.88%
电气工程 自动化 测控 电信 合计
214 200 69 165 648
83/38.79% 94/47.00% 29/42.03% 53/32.12% 259/39.97%
2.5 本科毕业生就业区域分布分析 人数 主要就业区域的分布情况 湖南省(人数/占比) 648
124/19.14%
长株潭(人数/占比) 94/14.51%
珠三角(人数/占比) 217/33.49%
长三角(人数/占比) 87/13.43%
京津冀(人数/占比) 13/2.01%
2.6 本科毕业生就业签约形式分析 人数 签署就业协议书就业(人数/占比) 648 359/55.40% 8/1.23% 131/20.22% 122/18.83% 377/58.18% 签署劳动合同就主要就业签约形式 其他录用形式就直接派遣就业灵活就业(人数/占比) 业(人数/占比) 业(人数/占比) (人数/占比) 2.7 本科毕业生分性别就业情况分析 人数 毕业生就业情况(按照性别) 男性(就业人数) 就业率 84.94% 女性(就业人数) 106 就业率 81.54% 648(男518;女130) 440 2.8 本科毕业生分民族就业情况分析 专业 人数 汉族(就业人数) 毕业生就业情况(按照民族) 就业率 少数民族(就业人数) 648(汉596;少数民族52) 501 84.06% 48 92.31% 就业率
第三部分
学院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
3.1 从我院毕业生签约的形式看
我院本专科毕业生就业以签订正式就业协议书为主,多年来,签订正式就业协议书的占比都维持在近5成。
2013届到2017届本专科正式签约人数及占比对比分析如下:
届别 2013届 2014届 2015届 2016届 2017届 平均比率
正式签约数(就业协议书) 399 410 327 323 392 /
总人数 800 972 705 845 761 /
占比 49.88% 42.18% 46.38% 38.22% 51.51% 45.63%
备注
3.2 从我院毕业生直接派遣到单位的人数及占比看 届别 2013届 2014届 2015届 2016届 2017届 平均比率
直接派遣并办证人数 130 195 79 106 127 /
总人数 800 972 705 845 761 /
占比 16.25% 20.06% 11.21% 12.54% 16.69% 15.35%
备注
我院毕业生直接派遣到单位的人数及占比在我校看来还是有一定优势的。在全省同类高校中也有一定竞争力。
3.3 2013届到2017届学院本专科毕业生就业大公司情况对比分析 届别 直接派遣并办证人数/总人数/占比 2013届 2014届 2015届 2016届 2017届 平均比率
130 195 79 106 127 /
800 972 705 845 761 /
16.25% 20.06% 11.21% 12.54% 16.69% 15.35%
世界/中国500强人数/总人数/占比 102 103 136 215 312 /
800 972 705 845 761 /
12.75% 10.60% 19.29% 25.44% 41.00% 21.82%
262 336 252 295 375 /
800 972 705 845 761 /
32.75% 34.57% 35.74% 34.91% 49.28% 37.45%
大公司就业人数/总人数/占比 我院历届毕业生进入大公司、进入世界及中国500强的比例达到2成,2017届毕业生达到4成以上,这在我校各个专业中具有一定优势。 3.4 从毕业生和就业单位的满意度调查来看 3.4.1
从毕业生的满意度调查来看
我们在2017年7月底对20家用人单位就业的105名毕业生进行了满意度调查,回答对现在工作非常满意的比率达到30%,满意的比率达到65%;回答现在工作与专业非常相关的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