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粤教版必修一古典诗歌(1)单元教学设计
粤教版必修一古典诗歌(1)单元教学设计
澄海实验高中高一语文备课组
篇目 《〈诗经〉两首》 《离骚》 《孔雀东南飞》 《汉魏晋诗三首》 《汉乐府两首》 《南朝诗两首》 《一弯残月寄深情——探究解读“月”的意象》
一、 单元内容与结构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自《诗经》至南北朝被称为“古体诗”的我国古典诗歌的部分代表作品,分为“基本阅读”、“拓展阅读”、“推荐阅读”三个层次。其中,“基本阅读”有课文4篇,“拓展阅读”有课文2篇,“推荐阅读”有短文1篇;表达交流活动是“寻觅节日诗情”;点击链接短文两篇:“诗无达诂”、“文言实词(1)”。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让学生初步了解古体诗所反映的古代社会生活,了解古体诗的基本特征以及有代表性的诗人、诗作和流派,了解《诗经》——《楚辞》——《乐府诗》——五言诗的发展情况。
2.让学生初步学会鉴赏古体诗,学习古体诗的艺术特点,领悟古体诗的情趣和艺术魅力,提升鉴赏古体诗的水平。
3.结合课文内容及课后练习,阅读“文言实词(1)”的知识,通过积累比较,逐步提高辨析单音词与双音词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
教学设计者 郑念美 苏泽涛 潘瑞琪 李洁、谢泽鸿 邱桂清 李丽冬 谢泽鸿 1.掌握诗歌朗读的基本方法,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教材要求的诗歌作品(或片段)。 2.学会自主、合作,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领悟古体诗的情趣和艺术魅力,丰富学生的心灵世界。
2.让学生练习写诗,用诗歌的形式描述自己的生活感受,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 三、教学设想 (一)设计理念
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重点落在引导学生“如何鉴赏?”“鉴赏什么?”两个问题上。“如何鉴赏?”主要是在教学整体设计上,以阅读基本规律为指导,引导学生由浅入深,逐步鉴赏,按“释题——知人论世——诵读——整体感知——研读诗句——总结归纳——拓展延伸”的步骤展开;“鉴赏什么?”主要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欣赏诗词的形象,赋比兴象征对比等手法的运用,回环复沓善用叠词质朴清新的语言风格。 (二)教学方法
1.诵读法:以朗读指导、训练为主线,按“读顺→读懂→读悟”的基本程序,从浅入深领悟文本含义。以读助解,并争取当堂成诵。
2.合作探究法:以师生合作探究为主线,按“整体感知→粗略探究→精细探究→拓展探究”的基本程序,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提升对古诗文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时数和设想 教学时数:共15教时
《〈诗经〉两首》 3课时 《静女》的教学关键在于引导学生通过细节描写及其他表现手法理解男女主人公的形象和特征。《氓》的教学主要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女主人公的形象和性格特征,主要从氓前后态度的对比中进行分析。并结合写作背景引导学生对女主人公爱情失败的原因进行简单的探讨。最后适当介绍《诗经》的其他作品,拓展学生的阅读面。
2
《离骚》 2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介绍与《离骚》相关的文学知识,指导学生准确朗读课文,积累重点字词,理解课文大意。第二课时认识屈原形象及其理想,并结合相关名句进行鉴赏。
《孔雀东南飞》 3课时
第一课时:理清情节,感知主人公形象。
第二课时:塑造人物的方法、主题的提炼、其他人物形象的概括。
第三课时:探究学习,研究作品的思想意义,掌握文言词句,小结艺术特色。 《汉魏晋诗三首》 3课时 教学时抓住重点诗句,以点带面,引导学生理解和鉴赏作品。
《汉乐府两首》 1课时 两首诗都是汉乐府中的名篇,且都是爱情主题,因此把感受诗中古代女子对所爱的真挚、执着作为主线。又因《饮马长城窟行》更能体现汉乐府诗歌的特点,内容更丰富、更有意蕴,所以详讲《饮马长城窟行》,略讲《上邪》。
《南朝诗两首》 2课时 这两首诗写景都非常出色,而且有艺术水准相当高的名句。讲授的时候,应该抓住写景的名句,引导学生从炼字、修辞手法等角度来鉴赏。此外,还要引导学生捕捉、欣赏诗人隐藏在景物中的一闪而过的情感,明白山水田园诗不仅仅在于描绘美好的田园风光或者自然风景,作者往往在观山赏水中寄寓了很深的人生感慨。要读懂诗人的感慨,才算是真正读懂了诗歌。
《一弯残月寄深情——探究解读“月”的意象》 1课时 创造气氛,示例剖析;巧妙点拨,启发想象;感悟理解,迁移强化;拓展学习,活学活用(尝试写作)。 四、教学设计
《诗经》两首
澄海实验高级中学 郑念美
教学目标:
1. 了解并识记《诗经》的相关文学知识,尤其是《诗经》“六艺”。 2. 理解诗歌大意并积累相关的字词。
3. 能结合文本赏析诗歌的艺术形象,特别是《诗经》独特的艺术手法的运用。 4. 在把握主人公性格的基础上,欣赏《静女》爱情的甜蜜;同情《氓》女主人公
的不幸的爱情遭遇。 教学重点:
1. 通过诵读、背诵,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蕴涵的思想。
2. 指导学生鉴赏诗歌的艺术特点,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风格。 教学难点:
1. 体会《静女》中重章复唱的特点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3
2. 体会《氓》中的人物形象及比、兴的艺术表达手法的妙处。 教学方法:以诵读法为主 教具准备:幻灯机 教学课时:三课时
一 静女(一课时)
一.导入
爱情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关于爱情的诗句,同学们知道多少呢? 参考:
1.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2.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 3.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4.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5.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6.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7.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二.知识积累
(一) 文学常识积累 1.《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有诗歌305首,因此又称《诗三百》。从汉朝起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因此称为《诗经》。反映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近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 2.《诗经》分“风”“雅”三部分。《诗经》的诗歌多以四言为主,普遍运用“赋”“比”“兴”,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唱、反复咏唱的特点。“赋”“比”“兴”以及“风”“雅”“颂”合起来称为《诗经》“六义”。风、雅、颂、是按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 过渡:《诗经》赋、比、兴的解释,从来就有很多说法,这里,我们只引用朱熹的话加以说明: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用今天的话说:“赋”直接叙事,刻画和抒情;“比”就是打比方;“兴”就是起头,即先说别的事物,以引出诗人要说的话。《静女》主要运用赋的手法,而《氓》主要运用“比”、“兴”的手法,我们学习课文时再结合具体句子学习“赋”、“比”、“兴”这三种表现手法。
《诗经》中占比重最大的是关于爱情和婚姻问题的诗。《诗经》中表现纯真的爱情的民歌很不少,《静女》就是其中的一篇。
(二) 文言基础知识积累 结合注释积累下列词语: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