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一语文必修3 同步练习 第5课 杜甫诗三首3

高一语文必修3 同步练习 第5课 杜甫诗三首3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1 23:19:07

第2单元 第五课 杜甫诗三首3

一、双基夯实

1.下面诗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渚清沙白鸟飞回 B.无边落木萧萧下 C.万里悲秋常做客 D.艰难苦恨繁霜鬓 【答案】 C(做——作)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阿Q、祥林嫂、孔乙己、闰土,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都出自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

B.大厅里摆放着一块天然形成的奇石,形状酷似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真是巧夺天...工。 .

C.为应对金融危机,美国政府只好拆东墙补西墙,挪用巨额资金向濒临破产的银行注......资。

D.上大学不是为得到一纸文凭,把它当作求职的敲门砖,而是为了学习知识、提高素...养。

【答案】 B(巧夺天工: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4月1日开始,北京大幅提高重点区域停车费,这是继车辆限行、摇号限购政策之后,北京实施的又一“治堵新政”。

B.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使我们可以通过社交服务网站与朋友保持更加直接和方便的联系,扩大交际范围。

C.在连续遭遇本赛季的五连败后,湖人队的处境令人堪忧,如果后两场比赛再失利,湖人队将跌落至西部赛区第四名。

D.房龙善于用轻松俏皮的文字撰写通俗地理著作,所以他的《房龙地理》能够从历史的角度阐释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答案】 A(B成分残缺,缺主语,应去掉“随着”或“使”。C“连续??五连败”搭配不当,“令人”和“堪”成分赘余。D不合逻辑,强加因果,分句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4.下列依次在①②③④处填入的词语和句子,语意和衔接都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中国诗歌之所以能历久不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__①__。从四言到五言到七言,随着汉语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形成新的节奏。

同时,中国诗歌的格律也在逐渐严密化,从自由体走向格律体。但格律体确立之后,自

由体仍不衰退,而是和格律体并存着,各有其特长。就一个诗人来说,固然有人__②__自由体,有人__③__格律体,但两方面的训练都是具备的。在自由体与格律体之间__④__没有分成派别。它们互相补充,各擅其能,共同促进中国诗歌的繁荣发展。

A.①其语言形式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它本身有一种调节功能 ②善于 ③善于 ④始终

B.①它本身有一种调节功能,其语言形式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 ②擅长 ③擅长 ④始终

C.①其语言形式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它本身有一种调节功能 ②擅长 ③擅长 ④最终

D.①它本身有一种调节功能,其语言形式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 ②善于 ③善于 ④最终 【答案】 B

5.选出对《登高》对仗理解不当的一项( )

A.首句的“风”“天”“猿啸”分别与下句的“渚”“沙”“鸟飞”对仗,读来富有节奏。

B.颔联的对仗十分精工。“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沉郁悲凉的对句出神入化。

C.颈联的“万里”“百年”和上联的“无边”“不尽”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 D.颈联表现感情,“万里”“百年”分别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 【答案】 D(纵<时间>、横<空间>颠倒)

6.下面对《登高》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中写登高所见的秋江景色,抒发了常年漂泊、老病孤愁的感情。

B.本诗第一二句写诗人的所见所闻,一连出现了六个特写镜头,渲染了秋江景物的特点。

C.有人认为本诗第三四句“无边”“不尽”两词多余,其实正是有了这两个词,诗的意境才显得更为广阔深远,气象万千。

D.诗的最后两句,写外界环境带给作者的艰难苦恨和自身随着年龄增长而白了的头发,使得自己连喝酒的兴致都没有了。

【答案】 D(“新停浊酒杯”的原因是因为老病。) 7.对《登高》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诗情景交融,气象宏伟,悲凉的景物融合了诗人心头的悲凉。

B.诗中“萧萧下”绘落叶之声,“滚滚来”状江浪之势,正衬托诗人宽阔的胸怀。 C.诗中“万里”与“无边”对应,“百年”与“不尽”呼应,这就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把诗人的忧思表现得既深且广。

D.本诗是一首七律,中间有两联对偶,韵律和谐;每句都是四个节拍,如“风急/天高/猿/啸哀”。

【答案】 D(“每句四个节拍”错。) 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开篇用十分凝炼的语言,描写了富有特征的六种景物,使形态、声音、色彩一一得到了表现。

B.颔联采用了拟人衬托的手法,借“落木”、“长江”喟叹生命短暂,而时间无穷。 C.颈联的“万里”“百年”与颔联的“无边”“不尽”有相互呼应的作用。 D.结尾的两句分承“作客”和“多病”。诗人一生颠沛流离,坎坎坷坷。这里既有国家的艰难,又有个人的苦难,含蕴丰厚。

【答案】 B(无拟人) 二、本文精品

阅读《登高》,完成9~11题。

登 高 杜 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9.本诗首联写登高的所见所闻,一连出现了六个特写镜头,其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写登高见闻渲染烘托出秋江景物的特点,为后文抒登高所感、写内心之愁作铺垫。

10.本诗的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为千古名句,试分析其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此联从大处着笔,境界壮阔,融视觉、听觉于一个画面,情景交融。写秋天肃穆肃杀、空旷辽阔的景色,一句仰视,一句俯视,有疏宕之气。“落木萧萧”引起诗人“悲秋”之感,“长江滚滚”引起诗人对身世的感慨。“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

11.从颈联“万里”“作客”“百年”(老年)“多病”“独”这些字眼中,你能领悟出

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身逢战乱、时值悲秋、离乡万里、漂泊他乡、人到老年、体弱多病、孤独无依,再加上国家多难,诗人身受八重愁苦。备感老病孤独,身世凄凉,十分眷念家乡和亲人,也为国家多难忧心忡忡。

三、课外延伸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3题。

暮归 杜甫

霜黄碧梧白鹤栖,城上击柝复乌啼。 客子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风凄凄? 南渡桂水阙舟楫,北归秦川多鼓鞞。 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

【注】 鞞:军鼓。

12.在这首诗中,除自然景色外,写“秋暮”的词语还有 、 。 【答案】 击柝、捣练。

13.陈淑彬在《修辞艺术与美学铭刻》一书中提到:叠字的一个重要功能是摹状。请结合《暮归》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明月,凄风引起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月皎皎”写出了诗人明月之夜客居他乡的惆怅与无奈;“风凄凄”则形象地表达了晚风中传送来的捣衣声,引起游子心中对母亲、妻子的思念,于是风也变得“凄凄”了。“月皎皎”“风凄凄”恰到好处地表达了客子胸中的悠悠乡愁。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贼平后送人北归 司人曙

世乱同南去,时清独北还。 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 晓月过残垒,繁星宿故关。 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

14.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内容写的是诗人在安史之乱平定之后送别友人。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第2单元 第五课 杜甫诗三首3 一、双基夯实 1.下面诗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渚清沙白鸟飞回 B.无边落木萧萧下 C.万里悲秋常做客 D.艰难苦恨繁霜鬓 【答案】 C(做——作)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阿Q、祥林嫂、孔乙己、闰土,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都出自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 B.大厅里摆放着一块天然形成的奇石,形状酷似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真是巧夺天...工。 .C.为应对金融危机,美国政府只好拆东墙补西墙,挪用巨额资金向濒临破产的银行注......资。 D.上大学不是为得到一纸文凭,把它当作求职的敲门砖,而是为了学习知识、提高素...养。 【答案】 B(巧夺天工:人工的精巧胜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