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其评价方法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其评价方法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5 1:04:41

5)、监督控制评价指标。监督控制评价主要是考察企业是否建立了内部控制监督制度,明确相关机构在内部监督中的职责,规范了内部监督的程序、方法和要求。主要的评,价值指标包括:预算的制定及修改程序是否健全有效、是否建立了预算执行评价和考核制度、内部审计机构的隶属关系、高管层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等。

在分别确定了内部控制定量和定性评价指标后,企业应建立分层次的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在该体系中,处于顶层的是企业内部控制水平整体评价,是对企业整体内部控制质量的综合反映。处于第二层面的是内部控制定量评价指标和定性评价指标 ,分别从财务成果和内部控制构成要素两个角度对企业内部控制水平展开分析评价。第三层次是将定量评价指标和定性评价指标进行进一步分解,从而找到内部控制评价所应重点关注的领域 其中定量评价指标,具体分解为盈利能力指标、偿债能力指标、资产运营能力指标和企业发展潜力指标,定性评价指标具体分为内部控制环境评价指标、风险评估评价指标、控制活动评价指标 、信息与沟通评价指标和监督控制评价指标。最后一个层次是针对各关键领域的具体评价指标,企业可根据自身特点进行选择。

3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评价方法

3.1 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评价标准

内部控制评价的具体标准,可分为两个层次即:内部控制要素评价标准;内部控制作业层级评价标准。 3.1.1内部控制要素评价标准。

内部控制组成要素包括内部环境、目标制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映、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每一个要素又可以再分为更多的项目,例如控制环境要素涵盖的项目就有操守及价值观、执行能力、董事会、管理哲学及经营形态、组织结构、权责分派体系、人力资源政策及实行等。 3.1.2内部控制作业层级评价标准。

主要是控制活动要素的细化控制活动是确保管理阶层的指令得以实现的政策和程序,旨在帮助企业保证其已针对“使企业目标不能实现的风险”采取了必

10

要的行动。控制活动是针对控制点而制定的,企业一般根据其生产经营活动的特点来设计控制活动,所以,作业层级评价标准比内部控制要素评价标准更繁杂。一个企业的具体内部控制浩繁庞杂,因此,无论是设计内部控制制度要素评价标准,还是作业层级评价标准,都需要有一个较为统一的评价标准模式。评价标准模式可以按以下层级设计: 控制目标。在实际工作中,管理人员和审计人员总是根据控制目标,建立和评价内部控制,因此,设计评价标准模式,首先应根据经济活动的内容特点和管理要求提出内部控制目标。 控制点。各项控制目标分别需要通过若干相应的控制因素予以实现,而这些控制因素作用的发挥,则是根据某些容易发生错弊的业务环节特点进行针对性控制。这些可能发生错弊的业务环节,称为控制点。 控制措施,不同的控制点,有着不同的业务内容和控制目标,因此需要采取不同的控制手段和方法,才能预防和发现各种错弊。这些为预防和发现错弊而在某控制点所运用的各种控制手段和方法等,即为控制措施。

3.2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评价方法

3.2.1自我评价法。

自我评价法是企业内部为实现目标、控制风险而对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和恰当性实施自我评价的方法。这种方法一般是通过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会议把相关的管理当局和员工召集起来就特定的问题或过程进行面谈和讨论。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总基调是双向发现问题并共同分享问题。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方法是内部控制评价方法的一种新的突破,它体现了一种“全员评价、全员控制”的崭新理念:即内部控制的评价工作应当由组织的所有成员负责,而不是只是内部审计人员及管理层的事。让员工真正参与到企业内部控制的规范中来。 3.2.2业绩评价法。

在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中,须将企业业务划分成各个小目标,直到确定各类业务控制总目标并对其进行分解,直到可直接操作的控制子目标。一个完善的业绩评价是一项复杂、多层次的企业规划控制活动,要达到良好的效果,就需要在企业内部控制得到自上而下的贯彻,也就是说在组织内,从企业到部门再到个人都得到恰当的考核评价。 3.2.3详细评价法。

这种方法的基本思路是:以内部控制框架或标准为参照物,根据内部控制框

11

架的构成要素是否存在评价内部控制的设计有效性,测试内部控制的运行有效性,最后综合设计和运行的评价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做出总体评价,评估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风险,判断是否存在重大漏洞(material weaknesses,MW),确定内部控制是否有效。这种思路和方法的特点是从控制到风险,即从内部控制到相关目标实现的风险。这种评价思路和方法首先要根据现有的内部控制框架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识别出控制缺陷,然后判断是否为实质性漏洞,从而判断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评价运行有效性可以采用测试的方法确定相关的内部控制是否得到了有效实施,从理论和实务上来说不存在太大的问题,而评价设计的有效性在该方法中则是对照内部控制框架或标准进行的,所以,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对照企业内部控制框架或标准确定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 3.2.4风险基础评价法

企业内部控制的另一种思路和方法不是从控制到风险,而是从风险到控制,即从内部控制相关目标实现的风险到内部控制。首先,要评估相关目标实现的风险;其次,识别和确定企业充分应对这些风险的内部控制是否存在,即评价内部控制的设计应对相关目标实现风险的有效性;第三,识别和确定内部控制运行有效性的证据,评价现有的控制是否得到了有效的运行;最后,对控制缺陷进行评估,判定是否构成实质性漏洞,确定内部控制是否有效。对于不同的目标来说,目标风险的含义、内部控制重大漏洞的含义是不相同的,在评价每一类目标时都需要做具体设定。“自上而下”和“风险基础”的理念在这种方法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风险基础”主要体现在:以评估控制目标实现的风险为起点;关注重要的财务报告和披露风险与问题;仅评价充分应对风险的控制;证据的获取和场所的选择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评价结论(内部控制是否有效)也是风险基础的,判断内部控制是否有效也是以内部控制是否很可能防止或发现财务报表中的重要错报为依据的。“自上而下”主要体现在:从财务报表整体开始,然后到账户、披露;从公司层面的控制开始,然后到活动层面的控制。

3.3内部控制的评价体系的运用和实施

对于设计完成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在企业内推广,一方面依靠公司审计部门依据其综合评价各分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另一方面各分公司在公司和部门内部

12

按照该体系开展自我评估,对照各项指标的标准进行逐项改善,两方面的评价结果均纳入子公司和部门考核范围。

5总结

对于企业来说,建立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不断摸索、不断完善的过程。这就需要企业在内部控制中,适时了解最新研究成果,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本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同时要明确内部控制的构建是并不是一个曲折、艰辛、饱尝失败的过程,只有不断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情况,汲取他人优秀成果,及时修正、实践、总结出符合本企业发展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为企业稳固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加深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理论研究,充实我国内部控制发展理论,完善内部控制在我国发展的不足。为企业内部控制理论做出应有的贡献,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应用与实施提供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S].2008年5月.

13

[2]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国资委等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S].2010年4月.

[3]刘玉婷.财政部会计司长解读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S].2010年5月. [4]内部控制设计、测试与评价[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11.

[5]苏文成.探析内部控制下内部控制评价体系[J].现代审计与经济2010第4期. [6]温晓红.《略谈企业内部控制》[J].科技咨询导报(财经论坛)2006(9). [7]李斌.浅谈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原则及要素.[J]管理与科技2010(8). [8]张颖、郑洪涛.企业内部控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9]王展翔; 加拿大CoCo委员会内部控制框架述评[J]. 商业研究 2005年01期

[10]毛敏; 美国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的最新发展及启示[J]. 财会通讯(学术版) 2006年01期 [11]张宜霞,舒惠好著; 内部控制国际比较研究[M].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6

[12] The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 sSion. Internal Control—Int— egrated Framework,1992.

[13]刘霄仑.风险控制理论的思考:基于对 COS0内部控制理念的分析.[J]会计研究,2010,(3).

[14]丁 宁 .杨光浩.关于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国际比较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10年第8期 [15]栗立华.内部控制评价问题初探.[M]江西财经大学.2O04. [16]刘春华.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理论与实践 —基于重庆移动公司的案例研究[D].中国信息化2010年8月第13卷第16期.

1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5)、监督控制评价指标。监督控制评价主要是考察企业是否建立了内部控制监督制度,明确相关机构在内部监督中的职责,规范了内部监督的程序、方法和要求。主要的评,价值指标包括:预算的制定及修改程序是否健全有效、是否建立了预算执行评价和考核制度、内部审计机构的隶属关系、高管层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等。 在分别确定了内部控制定量和定性评价指标后,企业应建立分层次的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在该体系中,处于顶层的是企业内部控制水平整体评价,是对企业整体内部控制质量的综合反映。处于第二层面的是内部控制定量评价指标和定性评价指标 ,分别从财务成果和内部控制构成要素两个角度对企业内部控制水平展开分析评价。第三层次是将定量评价指标和定性评价指标进行进一步分解,从而找到内部控制评价所应重点关注的领域 其中定量评价指标,具体分解为盈利能力指标、偿债能力指标、资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