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00年高考物理(全国卷)
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物理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第I卷1至3页,第II 卷4至
11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上并交回。 4.必要时可以使用下列物理量。 真空中光速 普朗克常量 地球半径
万有引力常量 电子的电量 电子的质量
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最近几年,原子核科学家在超重元素岛的探测方面取得重大进展。1996年科学家们在研究某两个重离子结合成超重元素的反应时,发现生成的超重元素的核变后的产物是
经过6次a衰
。由此,可在判定生成的超重元素的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分别是
(A)124,259 (B)124,265 (C)112,265 (D)112,277 2.对于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下列四个论述中正确的是 (A)当分子热运动变剧烈时,压强必变大 (B)当分子热运动变剧烈时,压强可以不变 (C)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变大时,压强必变小 (D)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变大时,压强必变大
3.某人造地球卫星因受高空稀薄空气的阻气作用,绕地球运转的轨道会慢慢改变,每
次测量中卫星的运动可近似看作圆周运动。某次测量卫星的轨道半径为,后来变为
。以
、
表示卫星在这两个轨道上的动能,
表示卫星在这两上轨道上绕
地运动的周期,则 (A) (C)
(B) (D)
4.对于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两极板的间距加大,电容将增大
(B)将两极板平行错开,使正对面积减小,电容将减小
(C)在下板的内表面上放置一面积和极板相等、厚度小于极板间距的陶瓷板,电容将增大
(D)在下板的表面上放置一面积和极板相等、厚度不于极板间距的铝板,电容将增大 5.图中活塞将气缸分成甲、乙两气室,气缸、活塞(连同拉杆)是绝热的,且不漏气。以
分别表示甲、乙两气室中气体的内能,则在将拉杆缓向外拉的过程中
不变,增大,
减小 (B)减小 (D)
增大,不变,
不变 不变
(A) (C)
6.图为X射线管的结构示意图,E为灯丝电源,要使射管发出X射线,须在K、A两电极间加上几万伏的直流高压, (A)高压高源正极应接在P点,X射线从K极发出 (B)高压电源正极应接在P点,X射线从A极发出 (C)高压电源正极应接在Q点,X射线从K极发出 (D)高压电源正极应接在Q点,X射线从A极发出
7.一列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如图中实线所示,在t=1s时刻的波形如图中虚线所示,由此可以判定此波的 (A)波长一定是4cm (B)周期一事实上是4s (C)振幅一定是2cm
(D)传播速度一定是1cm/s
8.A与B是两束平行的单色光,它们从空气射入水中的折射角分别为
,则
(A)在空气中A波长大于B的波长
(B)在水中A的传播速度大于B的传播速度 (C)A的频率大于B的频率
(D)在水中A的波长小于B的波长
9.图为一电路板的示意图,a、b、c、d为接线柱,a、b与200V的交流电源连接,ab间、bc间、cd间分别连接一个电阻。现发现电路中没有是流,为检查电路故障,有一交流电压表分别测得b、d两点间以及a、c两点间的电压均为200V。由此可知 (A)ab间电路通,cd间电路不通 (B)ab间电路不通,bc间电路通 (C)ab间电路通,bc间电路不通 (D)bc间电路不通,cd间电路通 10.图为空间探测器的示意图,
的连线与空间一固定坐标系的x轴平行,
是四个喷气发动机,
的连一与y轴
平行。每台发动机开动时,都能向探测器提供推力,但不会使探测器转动。开始时,探测器以恒定的速率平动,则可 (A)先开动
适当时间,再开动
适当时间
向正x方向平动,要使探测器改为向正x偏负y60°的方向以原来的速率
(B)选开动 (C)开动 (D)先开动
适当时间,再开动适当时间
适当时间,再开动
适当时间
适当时间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110分)
注意事项:
1.第II卷共8页,用铅笔或圆铢笔直接答在试题卷中(除题目有特殊规定外)。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空清楚。 题号 二 三 四 17 得分
二.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把答案填中横线上。 11.裂变反应是目前利用中常用的反应,以原子核
为燃料的反应堆中,当
俘
18 19 20 21 22 总分 获一个慢中子后发生的裂变反应可以有多种方式,其中一种可表示为
+
→
+
+
235.0439 1.0087 138.9178 93.9154
反应方程下方的数字中子及有关原子的静止质量(以原子质量单位u为单位)。已知1u的质量对应的能量为变反应释放出的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MeV。
12.空间存在以ab、cd为边界的匀强磁场区域,磁感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外,区域宽为。现有一矩框处在图中纸面内,它的短边与ab重合,长度为,长边的长度为
,如图所示,某时刻线框以初速v沿与
,此裂
ab垂直的方向进入磁场区域,同时某人对线框施以作用力,使它的速度大小和方向保持不变。设该线框的电阻为R。从线框开始进入磁场到完全离开磁场的过程中,人对线框作用力所做的功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
13.假设在NaCl蒸气中存在由钠离子化钠NaCl分子,若取
与
和氯离子靠静电相互作用构成的单个氯
相距无限远时其电势能为零,一个NaCl分子的电势能为
所需的能量
-6.1eV,已知使一个中性钠原子Na最外层的电子脱离钠原子而形成钠离子(电离能)为5.1eV,使一个中性氯原子Cl结合一个电子形成氯离子
所放出的能量(亲
和能)为3.8eV。由此可算出,在将一个NaCl分子分解成彼此远离的中性钠原子Na 和中性氯原子Cl的过程中,外界供给的总能等___________eV。
三.本题共3小题,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图。
14.(6分)某同学用图1所示装置通过半径相同的A、B两球的碰撞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图中PQ是斜槽,QR为水平槽。实验时先使A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G由静止开始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重复上述操作10次,得到10个落点痕迹,再把B球放在水平槽末端R在记录纸上的重直投影点。B球落点痕迹如图2所示,其中米尺水平放置,且平行于G、R、O所在的平面,米尺的零点O点对齐。
(1)碰撞后B球的水平程应取为_____________cm。 (2)在以下选项中,哪些是本次实验必须进行的测量?答:_____________(填选项号)。 (A)水平槽上未放B球时,测量A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 (B)A球与B球碰撞后,测量A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 (C)测量A球或B球的直径
(D)测量A球和B球的质量(或两球质量之比) (E)测量G点相对于水平槽面的高度
15.(6分)如图,一光源位于金属圆筒内部轴线上A点,与筒B端的距离为d、d无法直接测量。另有凸透镜、光屏、米尺及带支架的光具座。现用这些器材测量d。为此,先将圆筒、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支架上,令圆筒轴线与透镜主光轴重合,屏与光源的距离足够远,使得移动透镜时,可在屏上两次出现光源的象,将圆筒及光屏位置固定。由路的可逆性可知,第一次成象的象距等于第二次成象的物距。然后进行以下的测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