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四年级数学搭配的规律

四年级数学搭配的规律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8 2:58:28

让学习充满生命的活力

——关于《搭配的规律》的教学片段与反思

高淳县固城小学 侯仁平

[案例背景]:

《搭配的规律》是苏教版国标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找规律》中的第一课时,本课主要让学生经历对两种事物进行简单搭配的过程,探索并发现简单搭配现象中的规律。因为笔者最近参加县级赛课执教了这一内容,在这次活动中感触颇多、收获颇丰,一是真正体验了“教学相长”的意义,二是进一步把握了学习的本质,因此选择其中的一些教学片段记录下来,以拓展课堂学习的时空,丰富教师和学生的生命内涵。

[案例描述]:

片段一:开场白,为学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点

因为是借班上课,教师先简单地自我介绍,接着联系所在学校的特色,借题发挥。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来这里上课非常高兴,非常兴奋。原因之一,老师可以认识这么多的同学和听课的老师;原因之二,在这个讲台上,曾经站过老师最崇拜的两个偶像——一位是全国赛课一等奖获得者张齐华老师,另一位是我们县赛课一等奖获得者赵三多老师,其中赵三多是我曾经的同学、现在的同事,但他们现在不仅是我的老师,更是我的偶像。因为他们都具有刻苦求学、不断进取的精神,而这不就是我们今天共聚一堂的理由吗?今天不管赛课的结果如何,我都可以骄傲地对自己说:“我来到了,我看到了,我努力了!”。

学生静静地听,若有所思。

师:光顾着自我表白,现在要上课了,老师也准备一下,先把外衣脱了,找一找家的感觉。

学生笑。

师:再把手机关了,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正常有序。同学们也准备好了吧? 生:好了。

师:好,开始上课。??

[反思]:课堂教学是以知识的传播为主要任务,但知识传播需要情感的投入,没有情感的教学是无法深入人心的,也不会让学生真正地体验、有效地发展。这

样一个抒情的开场白,能带给学生的绝不是一节课所能达到的,它可以为学生找到学习的目标,指明努力的方向。因为老师就是一个最好的示范,老师也在学,老师也有自己学习的榜样,这就是“偶像”的力量。

片段二:抛砖引玉,打开学生的思维之闸

在学生经历直观操作,理解“不重复不遗漏”的有序搭配方法后,教师引导学生抽象操作,用符号或图形等表示实物进行有条理地思考。

师:刚才我们一起进行了实物图片的操作,并找到了有序搭配的方法。现在你能用更简单的方式将刚才的搭配过程表示出来吗?

生1:可以用字母来表示; 生2:还可以用图形来表示; 生3:还可以用数字来表示; ??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刚才的搭配过程表示出来。 学生在作业纸上表示,师了解、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

学生汇报,在实物展示台上进行介绍。突然,有学生惊奇于自己的发现,举手发言。

生4:老师,我发现了比图形、字母更简单的表示方法。 师略停顿,故作惊讶:啊?说说看!

生4:我发现,只要用一个算式就能将刚才所有的搭配方法表示出来,也就是2×3=6。

学生中有少数好像看懂的,作点头状;还有大部分好像不太明白,茫茫然。 师顺水推舟: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用算式表示确实更简单了,只不过这个算式到底表示什么意思呢?还是请同学们先自己独立思考,再在你的小组里交流一下。

学生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讨论。

生5:我发现了,算式里的2可以表示两件上衣,3可以表示3条裤子,因为1件上衣有3种搭配方法,2件上衣就有2个3,二三得六。

师:说得真棒!想一想,你还能受到刚才同学的启发,列出不同的算式吗? 生6:3×2=6。 生7:2+2+2=6。 生8:3+3=6。

生9:3×1=3,3×1=3,3×2=6。

师相机板书,师:都能看懂吗?能说说这些算式的意思吗? 学生思考、回答。 ??

师:其实这些算式都可以用2×3=6或3×2=6来表示。现在如果有3件上衣和3条裤子,想一想应该有多少种搭配方法?

生:3×3=9。 师:理由呢?

生10:因为2件上衣已经有2个3,3件上衣再加1个3,也就是3个3,三三得九。

师:那如果是4件上衣和3条裤子呢? 生:4×3=12。

师:5件上衣和3条裤子呢? 生:5×3=15。

师:好像越来越有感觉了。想自己编几道吗?同桌互相出几道看看,你编我答。

学生互相编题、答题。 师:像这样的题目能编完吗? 生:不能。

师:那有规律吗?有怎样的规律?

生11:只要把上衣的件数乘裤子的条数就等于所有搭配的方法。

师:是这样吗?如果有200件上衣和300条裤子,一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呢? 生:600种。

师:现在你们是用实物搭配,或者图形表示,还是?? 生:用算式计算。

师:看样子找到了规律,一切问题都很简单了。

[反思]:“神奇教师”孙维刚说:“教师应当引领学生,使他们形成联想,总是从心底油然而生,让那繁花似锦的知识在孩子的八方联系中浑然一体,乃至‘漫江碧透,鱼翔浅底’,使孩子们的思维总是处在浮想联翩、思如潮涌的状态之中。”多么美好的境界!毋庸置疑,数学教育是关于思维的教育,数学教育的目的是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在上述片段

中,学生经历了由直观到抽象的知识形成过程,规律的发现是由于内在的需要,而学习规律的价值就在于让思维更敏捷,让生活更简单。

片段三:设身处地,数学也有人情味

练习设计第2题,小明出游路线的搭配。(对教材略有改动,将题目每一段中的一条曲线改成一条线段)

师:同学们,这道题比上一题复杂一些,建议大家一起把题目读一遍,通过读题弄清题目意思。

学生齐读题目。

师:小明从家经过街心花园到少年宫,一共有多少条路线可以走? 生:8条。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2×4=8。

师:你能在图中指出是哪8条路线吗? 生指一指,教师课件演示。

师: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怎样走?为什么? 生2:走直的路线。 师:用数学的语言怎么说? 生2:线段的长度比曲线短。 师:这句话完整吗? 生3:应加上“两点之间”。

师:补充得很好!数学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种方法,但我们还是需要根据生活实际选择最合适的方法。

[反思]:一道练习题有多大价值?如果只是一味地应用方法解决问题,那么学生只会厌倦、疲劳,学习热情逐渐低靡。“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怎样走?”这一问题一下子将学生拉入情境中,眼中的数学问题不就是生活实际问题吗?数学原来这样近、这样亲。这时的搭配练习已经超越了题目本身,因为它已承载了学生的情感和智慧。

[案例分析]:

让我们从终点回到起点,学生需要什么?学生的学习有意义吗?怎样的学习才能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当我们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情境的创

设、学习方式的转变、练习设计的精当上,我们是否思考:学生是怎样想的?他们更在意什么?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的法子就是学的法子。”

一、以人为本,彰显教学真义。

以人为本,这里的人不仅是指学生,还应该有教师。早在二千多年前的孔子就提出了“教学相长”,而正是教师的不断发展、提高,才能培养、造就全面发展的人。在本课中,教师不仅在教学书本知识,更将自身作为参照物,引导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刻苦求学、不断进取、自我完善。

以人为本,在课堂教学中的落脚点应是学生的经历、体验和感悟。本课的教学,学生在经历无序到有序、直观到抽象的过程中,逐步发现简单的表示方式,直至上升到数学规律。通过教师的设问——“如果有200件上衣和300条裤子,一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呢?”,“迫使”学生将规律显性化,用以往的实物图片、图形符号已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了,规律的应用是迫于内在的需要,数学原来很有用!这样既提升了学生的思维水平,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练习设计在关注知识方法的同时,更有情感的培养和智慧的启迪。让学生设身处地地进行思考,凸显数学的亲和力,数学也有人情味!

二、点燃思维,渗透思想方法。

无论是课改前后,笔者一直坚信数学教育的本质应该是思维的训练与发展。学生进入课堂,就像一把等待点燃的火把、一辆等待发动的汽车。教师的作用就是给学生一把钥匙,去开启自身的动力系统。教师给学生的钥匙是什么?在本课中,这钥匙是指一个能触发人思维的问题,是一次有意义的操作,是师生、生生之间的一次互动,是在学生经历、体验后的惊喜发现!因为有了这些,才刺激、调动、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动机,点燃了学生的思维之火花。

“现在你能用更简单的方式将刚才的搭配过程表示出来吗?”简单就是问题的核心,在追求简单表示的过程中,学生一步步地抽象,寻找搭配现象的规律。

学生互相编题、答题,是由归纳到推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积累的感性经验逐渐丰富,而规律也随之显现出来。

练习中,安排了一道逆向思维的题目——小明有一些衬衣和裤子,现在已知他有15种衬衣和裤子搭配的方法,猜一猜小明可能有几件衬衣和几条裤子?由果索因,逆向思维,学生对规律有了更深的认识,思维水平得到有效发展。

再回起点,见山依旧是山,见水依旧是水,但教师和学生已有了生命的体验、成长的喜悦!

搜索更多关于: 四年级数学搭配的规律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让学习充满生命的活力 ——关于《搭配的规律》的教学片段与反思 高淳县固城小学 侯仁平 [案例背景]: 《搭配的规律》是苏教版国标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找规律》中的第一课时,本课主要让学生经历对两种事物进行简单搭配的过程,探索并发现简单搭配现象中的规律。因为笔者最近参加县级赛课执教了这一内容,在这次活动中感触颇多、收获颇丰,一是真正体验了“教学相长”的意义,二是进一步把握了学习的本质,因此选择其中的一些教学片段记录下来,以拓展课堂学习的时空,丰富教师和学生的生命内涵。 [案例描述]: 片段一:开场白,为学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点 因为是借班上课,教师先简单地自我介绍,接着联系所在学校的特色,借题发挥。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来这里上课非常高兴,非常兴奋。原因之一,老师可以认识这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